"冬冬鼓动":咚咚的更鼓声阵阵回荡,
"花外沈残漏":花丛外,夜尽的更漏渐渐沉息。
"华月万枝灯":皎月般的万盏华灯,
"还清昼":将街市照得如同白昼。
"广陌衣香度":宽阔的街道上,衣香浮动,
"飞盖影、相先后":车马飞驰,车盖的影子、交相掠过。
# 飞盖:高高的车篷,这里指车。
"个处频回首":我在那灯火繁华处频频回首。
"锦坊西去":沿着锦坊向西而去,
"期约武陵溪口":约定的地方,正是那武陵溪口。
"当时早恨欢难偶":当初便知欢聚难久。
"可堪流浪远":怎堪忍受这漂泊远行,
"分携久":长年别离的苦楚。
"小畹兰英在":小园中的兰草依旧芬芳,
# 畹:古代以三十亩地为一畹。
"轻付与、何人手":如今却轻易落在谁人之手?
"不似长亭柳":它不似那长亭畔的杨柳,
"舞风眠雨":任风吹雨打,
"伴我一春销瘦":默默伴我度过整个春天,独自憔悴消瘦。
北宋词人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卫辉)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贺铸的词,风格多样、刚柔相济,既有深婉清丽之作,又有豪放刚劲之篇,善于锤炼字句。内容多刻画闺情离思,也有嗟叹功名不就、纵酒狂放之作。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台城游·南国本萧洒》《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等。著有《东山词》《庆湖遗老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鹤冲天·冬冬鼓动》这是一首写怀人相思的词。它描绘了热闹的元宵灯会景象,借“冬冬鼓动,花外沈残漏。华月万枝灯,还清昼”等景象,营造出繁华氛围,实则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恋人的深切思念、因流浪分离而生的怅惘,以及自身孤独寂寞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化用:在“锦房西去,期约武陵溪口”中,化用《桃花源记》典故,“武陵溪”乃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虚无缥缈的所在,这暗示由于某些原因,这场恋情没有什么结果。对比:“小畹兰英在,轻付与、何人手。不似长亭柳。舞风眠雨,伴我一春销瘦。”中淳朴但伴他“舞风眠雨”,伴他颠簸困顿的“长亭柳”与高雅芬芳,却难以问津,只给人带来痛苦和思念的“小畹兰英”形成对比。融情于景:在“小畹兰英在,轻付与、何人手。不似长亭柳”中,作者把抽象的思念和哀怨,化成“兰英”“长亭柳”等可见的景物,融情于景,因物见情。
3. 分段赏析
上片着重描绘当年邂逅的场景。开篇“冬冬鼓动,花外沉残漏。华月万枝灯,还清昼”,寥寥数语便点明了相遇的时间与地点。从热闹的“冬冬鼓动”和“华月万枝灯”,能判断出这是元宵之夜,而“花外沉残漏”更精准地指出时间已至漏残夜深。在这热闹时刻,词人却无心赏灯,独自在花下倾听漏声,显然是在期待着什么。“广陌衣香度,飞盖影、相先后”,尽管车上女子未露面、无声音,也毫无顾盼之意,但词人仅凭那一丝衣香和一闪而过的车盖影子,便认出是意中人。他默默跟随其后,女子或许是大家闺秀,又或许是青楼名妓,词人倾慕已久却因诸多阻碍未能互通心意,这在当时是常见的爱情困境。词人在这佳节良宵徘徊等待,只为能与她相见倾诉衷肠。女子虽未现身,但那高雅衣香、飞扬车盖,让人能想象出她的端丽气质与绰约身姿,难怪词人会心动不已,多年后仍难以忘怀。女子或许早对词人芳心暗许,察觉到有人跟随便频频回首。“锦坊西去”处,行人渐少,女子更是大胆相约“武陵溪口”,然而,“武陵溪”本是《桃花源记》中的虚幻之地,暗示这场恋情无果,词意也由此过渡到下片的怀念抒情。下片聚焦于词人的怀念与情感抒发。“当时早恨欢难偶。可堪流浪远,分携久”,直接道出当时未能与女子相聚的遗憾,以及如今流浪远方、长久分离的痛苦。“小畹兰英在,轻付与、何人手”,词人将心中恋人比作高洁的兰英,满心关切地猜测,若她尚在,又会被托付给何人,那人是否懂得珍惜她的美好。“轻付与”三字揭示了女子在人身与婚姻上的无奈。“小畹兰英”高雅却无人问津,只徒增词人的痛苦思念。与之对比,“不似长亭柳。舞风眠雨,伴我一春销瘦”,淳朴的长亭柳常伴随词人颠沛流离,在风雨中陪伴他度过漫长时光。词人以物喻人,借兰及柳、以柳衬兰,在对比中饱含对“小畹兰英”的深深怀念、依恋与哀怨,将抽象情感化为可见景物,融情于景,足见其深厚的艺术功力。
上一篇:宋·吴感《折红梅·喜冰澌初泮》
下一篇:宋·邵雍《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