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èn
shí
liù
shǒu

朝代:元作者:方回浏览量:1
zhòu
zhǐ
xún
xún
gòu
guǒ
niàn
zhū
xià
chū
chù
chū
mén
dàn
shǔ
shí
měi
jiǔ
mèn
yóu
chú
fān
yuè
qiè
zhōng
ǒu
huáng
shū
wéi
shì
wèi
yuē
tián
yùn
jīn
wèi
piāo
zhòu
jiāng
yān
shí
èr
shú
biān
mín

译文

白天黑夜雨不停,十多天又十多天。脏衣服裹着破棉絮,想到已是初夏。客居之地怎能居住,出门只有泥沼。此时缺少美酒,积压的烦闷没法消除。在旧箱子里翻找,偶然得到《黄帝内经》。回想往昔世道未衰败时,有称为土牧田驹的(治世之人)。如今五运难以预测,世事急变会怎样呢。十二处大谷穴位。谁能用砭石为百姓治病呢。

逐句剖析

"昼夜雨不止":白天黑夜雨不停,

"旬馀复旬馀":十多天又十多天。

"垢衣裹弊絮":脏衣服裹着破棉絮,

"念已朱夏初":想到已是初夏。

"逆旅何可处":客居之地怎能居住,

"出门但泥涂":出门只有泥沼。

"属时乏美酒":此时缺少美酒,

"积闷无由除":积压的烦闷没法消除。

"翻阅故箧中":在旧箱子里翻找,

"偶得黄帝书":偶然得到《黄帝内经》。

"维昔世未季":回想往昔世道未衰败时,

"曰土牧田驹":有称为土牧田驹的(治世之人)。

"五运今未测":如今五运难以预测,

"飘骤将焉如":世事急变会怎样呢。

"大谷十二俞":十二处大谷穴位。

# 俞:音庶。

"孰砭斯民瘉":谁能用砭石为百姓治病呢。

# 砭:针也,古以石为针。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读素问十六首(其一)》是宋末元初方回所作《读素问十六首》中的第一首诗。开篇写昼夜不停的雨下了一旬又一旬,自己穿着脏衣裹着破絮,想到已是初夏;接着写客居之地难以安身,出门皆是泥涂,又因缺酒无法排遣烦闷;后写翻到《黄帝内经》,联想到古代治世与如今难测的时运,最后感慨谁能救治百姓。全诗通过写实的笔触,流露处境的艰难与对百姓的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文学家

方回(1227~1307),元代文学家。字万里,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宋末景定进士,官至严州知州。入元后,曾任建德路总管。其诗近体学习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古体效法朱熹、陶渊明、白居易。注重钻研诗眼、句法,其诗意象生新、境界老成,同时蕴含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所作诗文,有《桐江集》《桐江续集》传世,尤以编《瀛奎律髓》一书名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昼夜雨不止,旬馀复旬馀”:首句直写雨不分昼夜下个不停,次句用“旬馀复旬馀”强调雨下了十多天又十多天,简单直白的语言,突出了雨势的连绵,为下文写处境艰难做了铺垫,也透着一丝因雨不止而生的无奈。“垢衣裹弊絮,念已朱夏初”:写自己穿着脏衣服,里面裹着破棉絮,又想到已是初夏。“垢衣”“弊絮”勾勒出生活的困窘,“朱夏初”点明时节,对比之下更显处境的艰难,流露出生活的窘迫。“逆旅何可处,出门但泥涂”:写客居的地方实在难以安身,出门所见全是泥沼。“逆旅”点出客居身份,“泥涂”描绘外部环境的恶劣,内外处境的艰难交织,强化了内心的烦闷。“属时乏美酒,积闷无由除”:说此时缺少美酒,心中积压的烦闷没法排解。“乏美酒”是现实的无奈,“积闷无由除”直接道出内心的忧愁,承接上文的处境,将情绪自然流露。“翻阅故箧中,偶得黄帝书”:写在旧箱子里翻找时,偶然发现了《黄帝内经》。“翻阅”“偶得”写出动作的随意,为下文由医书引发的思考做了过渡,让诗意从写自身转向联想。“维昔世未季,曰土牧田驹”:回忆往昔世道未乱时,有像“土牧田驹”这样的治世之人。通过对古代治世的追忆,与当下的艰难形成对比,暗含对现实的感慨。“五运今未测,飘骤将焉如”:写如今五运(自然变化规律)难以预测,世事像急雨般变幻,不知会走向何方。用“飘骤”形容世事,表现其无常,流露出对未来的担忧。“大谷十二俞,孰砭斯民瘉”:提到人体的十二处大谷穴位,问谁能像用砭石治病一样救治百姓。借医书内容联想到百姓疾苦,以问句收尾,将对个人处境的忧愁升华为对百姓的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元·方回《孚舟亭新成赋十绝 其一》

下一篇:元·方回《先天易吟三十首 其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