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ǎn
jiàng
chún
·
·
xià
fēng
gāo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3
xià
fēng
gāo
jǐng
gōng
diàn
shēng
qiū
huà
táng
yán
chéng
zhū
zhuì
tiān
wài
háng
yún
níng
xiāng
mèi
yān
duàn
cháng
shēng
liǎn
jìn
shuāng
é
cuì

译文

露华浓,夜风大,井边的梧桐和宫中的竹席都透出了秋意。华丽的厅堂中宴席开启,一曲歌声响起,如同珠串一样圆润美妙。她的歌声婉转,让天边的行云,想要停留在芳香的袖子上。香炉中的烟气袅袅升起,歌声里蕴含着让人断肠的情意,她双眉皱起来。

逐句剖析

"露下风高":露华浓,夜风大,

"井梧宫簟生秋意":井边的梧桐和宫中的竹席都透出了秋意。

# 宫簟:宫中的凉席。,井梧:井边的梧桐。井:天井。

"画堂筵启":华丽的厅堂中宴席开启,

"一曲呈珠缀":一曲歌声响起,如同珠串一样圆润美妙。

# 呈珠缀:呈珠:一作“笙歌”。珠缀:形容歌声像珠串一样圆润美妙。

"天外行云":她的歌声婉转,让天边的行云,

"欲去凝香袂":想要停留在芳香的袖子上。

"炉烟起":香炉中的烟气袅袅升起,

"断肠声里":歌声里蕴含着让人断肠的情意,

# 断肠声:比喻极度哀伤或思念之声。

"敛尽双蛾翠":她双眉皱起来。

# 双蛾:双眉。峨眉为古代女子一种眉饰,妆如蚕蛾触须细长而曲。,敛: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点绛唇·露下风高》是宋代词人晏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描绘秋日景象,以“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渲染出萧瑟凄凉的氛围,同时以“画堂筵启,一曲呈珠缀”展现宴饮的热闹场景;下片则通过“天外行云,欲去凝香袂”象征女子的孤独与怅惘,并以“炉烟起,断肠声里,敛尽双蛾翠”刻画其深切的哀怨与伤感。全词以细腻的笔触和婉约的语言,将秋日的萧瑟、宴饮的欢愉与女子的愁思巧妙融合,既展现了外在景物的凄美,又深刻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露下风高,井梧宫簟生秋意”两句是描写秋日的景象。露水降落,秋风萧瑟,井边的梧桐和宫中的竹席都透出秋日的凉意。一个“生”字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情感联系起来,使秋意不仅停留在外在环境,更渗透到人的内心,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这两句以简练的语言,既点明了时令,又为全词奠定了哀愁的基调。“画堂筵启,一曲呈珠缀”两句是描写宴饮的场景。画堂中筵席开启,歌女演唱的曲子如珠玉般动听。一个“呈”字将歌声的优美形象化,仿佛珠玉串联,熠熠生辉。这两句以热闹的宴饮场景与上文的秋意形成对比,表面上是欢愉的,却暗含了女子内心的孤寂与哀愁,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埋下伏笔。“天外行云,欲去凝香袂”两句是描写女子的孤独与怅惘。天外的行云似乎也被女子的愁绪感染,想要离去却又徘徊不去。一个“凝”字将行云的飘渺与女子的情感联系起来,象征了她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这两句以行云的意象,含蓄地表达了女子被遗弃在尘世之外的凄凉,进一步深化了全词的哀怨主题。“炉烟起,断肠声里,敛尽双蛾翠”三句是描写女子的哀怨与伤感。炉烟袅袅升起,在断肠的歌声中,女子紧锁双眉,愁容满面。一个“敛”字生动地刻画了她内心的痛苦与无奈,而“断肠声”则直接点明了她的哀怨之情。这三句以细腻的笔触,将女子的情感推向高潮,既展现了外在的愁容,又揭示了内心的深重痛苦,使全词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过《游郭希吕石洞二十咏·倚剑》

下一篇:宋·贺铸《凤求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