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àn
·
·
yàn
xiàng
nán
fēi

朝代:宋作者:朱敦儒浏览量:3
yàn
xiàng
nán
fēi
fēng
qún
chū
shī
xīn
qín
liǎng
chì
chuí
xià
hán
tīng
ōu
nàn
qīn
zēng
zhuó
yōu
xiāng
yún
hǎi
máng
máng
chù
guī
shuí
tīng
āi
míng

译文

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风雨中与雁群失散。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逐句剖析

"旅雁向南飞":远行的大雁向南飞翔,

# 旅雁:征雁。这里比喻战乱时人们纷纷南逃。

"风雨群初失":风雨中与雁群失散。

# 群初失:雁群失散。

"饥渴辛勤两翅垂":渴辛苦的大雁双翅无力地下垂,

"独下寒汀立":只好独宿于清冷的河中小洲。

# 寒汀立:冷落凄清的河中小洲。

"鸥鹭苦难亲":沙鹞和白鹭苦于难以亲近,

# 鸥鹭:即沙鸥、白鹭。

"矰缴忧相逼":时刻担心被弓箭射杀。

# 缴:系在箭上的丝绳。,矰:用丝绳系住的短箭。

"云海茫茫无处归":茫茫云海中找不到归宿,

"谁听哀鸣急":有谁来听鸿雁的声声哀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乃宋代词人朱敦儒所作的一首词。此词上阕着力描绘失群旅雁在历经风雨侵袭后,尽显疲惫不堪、饥渴难耐之态,以及茕茕孑立的孤独之感。下阕则着重刻画旅雁身处异乡,所面临的诸多不适、潜在危机,以及由此而生的迷惘情绪。全词巧妙运用象征之法,词人借旅雁一路所遇之景,映射自身经历,以旅雁自况,将内心的感慨与情愫寄托其中,借景抒情,婉转地倾诉出自己的心声。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两宋之交词人,“词俊”

朱敦儒(1081~1159),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希真,号岩壑老人,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洛阳遗民等,洛阳(今属河南)人。早年隐居不仕,绍兴进士,曾任两浙东路提点刑狱。朱敦儒少有词名,获“词俊”之名,早年为“洛中八俊”之一。其词多写隐逸之趣,词风豪放旷逸,清新晓畅;南渡后作品又融入家国之感,慷慨悲歌,风格沉郁苍凉。代表作品有《鹧鸪天·西都作》《水龙吟·放船千里凌波去》《念奴娇·插天翠柳》等。今存词集《樵歌》。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卜算子·旅雁向南飞》乃宋代词人朱敦儒的所作,在公元1126-1127年的北宋靖康年间,“靖康之难”爆发,局势动荡不安。词人于此期间踏上南渡之路,为了抒发南渡途中所遭遇的种种艰难不适,遂写下了这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借物抒情题材的词。词中描绘了失群旅雁在遭遇风雨后的种种情状,借旅雁所遇景物为自己写照,深刻地表达了词人自身的心声。其反映的内容紧扣时代背景,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在动荡时期普遍会面临的境遇。

2. 写作手法

比喻:“风雨群相失”的“风雨”运用了比喻手法。表面写自然界的风雨导致雁群失散,实则骨子里喻指人世社会的风雨,也就是骤然袭来的“靖康之难”这场战祸。另外,“以雁之饥渴辛劳、无力续飞与孤宿寒汀的情景,来比喻人们在逃难途中忍饥受寒、疲惫不堪和孤苦无依的惨状”,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人们逃难时的悲惨境遇。双关:“云海茫茫”一句运用了双关手法。表面上,“云海茫茫”描绘的是旅雁所处的自然环境,即广阔无垠、茫茫无际的云海,暗示旅雁在这样浩瀚的天地间无处可依;而深层次上,它又暗指人海茫茫,象征着人间社会的复杂与人们在乱世中漂泊无依的状态,一语双关,余悲不尽。象征:全词以旅雁的遭遇象征词人及广大人民在“靖康之难”后的处境与心情。“雁之忧惧被人弋射和茫茫无处归宿,以及哀鸣而无人怜顾的孤危”,象征着人们在乱世中面临的生命威胁、前途迷茫以及孤立无援的困境,借旅雁的形象深刻反映出时代的苦难。

3. 分段赏析

上片着重刻画了失群旅雁在历经风雨侵袭后的疲惫、饥渴之态以及深深的孤独之感。词开篇点明冬季雁自北向南迁徙的时节背景。所谓“情沿物应”,词人触景生情,见雁南飞,感慨顿生,发而为词;“道寄人知”,借雁来传达内心因之而起的伤感。“风雨群相失”中的“风雨”,表面描绘的是自然界的疾风骤雨,实则暗喻人世间突如其来的灾祸,这里所指的正是“靖康之难”这样的战祸。此后,词中以旅雁饥渴难耐、体力不支难以继续飞行,只能孤宿寒汀的凄惨场景,形象地比喻人们在逃难过程中饥寒交迫、精疲力竭且孤立无援的悲惨情状。下片以旅雁忧惧遭受弋射、茫茫天地间无处安身,以及哀鸣却无人怜惜的孤危处境,象征着词人自己与广大民众彼时相似的境遇和心情。“鸥鹭苦难亲”一句,承接上片“寒汀立”进一步深化意境。鸥、鹭与旅雁同属栖息于沙洲汀渚的鸟类,却说“难亲”,足见即便在地面,旅雁也难以寻得安宁之处,更添一份艰难困苦。而“矰缴忧相逼”,则表明在天空中,旅雁还时刻面临性命之忧。《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高祖曾歌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至“尚安所施!”然而此处的鸿雁,因身心俱疲,无力振翅高飞,故而极易成为猎人的射杀目标。词人如此借旅雁的艰难困厄来描绘人间的忧患,笔触深刻,入木三分。结尾处,续写旅雁之悲苦。“云海茫茫”,表面写的是旅雁所处的茫茫云海,实则一语双关,暗指茫茫人海,无尽的悲苦在其中蔓延,令人感慨万千,余悲难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该篇以雁作比喻,首句即喻南渡事。

近代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姜特立《压酒》

下一篇:宋·吴则礼《不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