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横斜":靠近水边,梅枝横斜。
"先得月、":最先得到月光的照耀、
"玉楼宛若笼纱":玉楼仿佛被薄纱笼罩。
# 楼:一作树。
"散迹苔茵":梅花的踪迹散落在青苔上,
# 茵:一作烟。
"墨晕净洗铅华":墨色晕染仿佛洗净了铅华。
"误入罗浮身外梦":仿佛误入了罗浮山的梦境,
"似花又却似非花":像花又好像不是花。
"探寒葩":探寻寒冷中的梅花。
"倩人醉里":请人在醉意中,
"扶过溪沙":搀扶着走过溪边的沙地。
"竹篱几番倦倚":多次疲倦地倚靠在竹篱旁,
"看乍无乍有":看梅花一会儿好像没有,一会儿好像又有了,
"如寄生涯":如同寄托的生涯。
"更好一枝":更好的是有一枝梅花,
"时到素壁檐牙":时不时地出现在白色的墙壁和屋檐下。
"香深与春暗却":梅花的香气浓郁,仿佛让春天都暗淡了,
"且休把江头千树夸":暂且不要夸赞江边千树的梅花。
"东家女":东家的女子,
"试酒妆颠倒":试着以酒妆扮,
# 酒:一作淡。
"难胜西家":却难以胜过西家。
宋元间词人、词论家
张炎(1248~1314?),宋末元初词人、词论家。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张炎精通音律,擅长审音拈韵,以词擅名,属婉约一派。早年多写优游生活,宋亡后多追怀往昔、抒写哀怨,尤长于咏物词。所作《南浦·春水》《解连环·孤雁》盛行一时,世称张春水、张孤雁。其深婉雅净、清丽舒朗的风格和琢字炼句、归于醇雅的语言,于唐宋诸家后独占一体。张炎又曾从事词学研究,对词的音律、技巧、风格,皆有论述。著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论词专著《词源》。
1. 分段赏析
上片:“近水横斜。先得月、玉楼宛若笼纱”,开篇描绘了梅花靠近水边、横斜生长的姿态,且最先得到月光的照耀,玉楼仿佛被薄纱笼罩,营造出一种清幽、朦胧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基调。“散迹苔茵,墨晕净洗铅华”,写梅花的踪迹散落在青苔上,墨色晕染仿佛洗净了铅华,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清幽和高洁,褪去了世俗的艳丽。“误入罗浮身外梦,似花又却似非花”,将梅花比作罗浮山的梦境,像花又好像不是花,增添了梅花的神秘色彩,引发读者的遐想。“探寒葩。倩人醉里,扶过溪沙”,词人探寻寒冷中的梅花,请人在醉意中搀扶着走过溪边的沙地,表现出作者对梅花的喜爱和沉醉。下片:“竹篱几番倦倚,看乍无乍有,如寄生涯”,多次倚靠竹篱看梅花,梅花一会儿好像没有,一会儿好像又有了,如同寄托的生涯,这里既写出了梅花的若隐若现,也暗示了人生的漂泊不定。“更好一枝,时到素壁檐牙”,有一枝梅花出现在白色的墙壁和屋檐下,更增添了美感,突出了梅花的独特和珍贵。“香深与春暗却,且休把江头千树夸”,梅花的香气浓郁,让春天都暗淡了,暂且不要夸赞江边千树的梅花,进一步强调了这枝梅花的独特魅力。“东家女,试酒妆颠倒,难胜西家”,东家的女子试着以酒妆扮,却难以胜过西家,侧面烘托出梅花的美难以被其他事物超越。
上一篇:宋·张炎《露华(碧桃)》
下一篇:宋·张炎《踏莎行·卢仝啜茶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