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壶中天·夜渡古黄河与沈尧道曾子敬同赋

朝代:宋作者:张炎浏览量:1
yáng
líng
wàn
xiào
dāng
nián
shì
zhōng
fēn
nán
běi
xìn
píng
shēng
mèng
dào
què
xiàng
ér
jīn
yóu
lǎo
liǔ
guān
xié
yáng
dào
fēng
dìng
yóu
zhí
rén
jīng
wèn
fàn
chá
chǔ
kuáng
yíng
miàn
luò
xiāo
xiāo
shuǐ
liú
shā
gòng
yuǎn
dōu
xíng
shuāi
cǎo
qiū
gèng
绿
wéi
yǒu
xián
ōu
làng
xié
tiān
shān
yāo
yún
yín
héng
kōng
kòu
xián
duàn
hǎi
chán
fēi
shàng
bái

译文

我放船于万里黄河,当年多么可笑,这道流水不知何以竟被看成是划分南北的界线!不用说,我平生做梦也没有梦到过这里,如今却真的来游历了。沿着官河摇曳着几株老柳,萧索的古道映照着一片残阳。风停了,可是波涛依旧汹涌不息。岸上的村民看见我们,该会惊讶地问:哪来的这些狂放客人,竟兴高采烈在河上泛舟呢!萧萧的落叶迎面飞来,河水卷着黄沙一起向远方流去,渐渐地远近再也看不见一个行人的踪影。衰败的野草一片凄迷,在秋气里绿得更深了,只有一只闲鸥企立在那里。高高的浊浪仿佛挟着天空一起浮动,蜿蜒的山岭好像招呼着云朵奔腾而去。入夜之后,璀璨的银河横亘天际。我们叩击着船舱引吭高歌。一曲方终,月亮升起来了,那样孤单凄白。

作者介绍

宋元间词人、词论家

张炎(1248~1314?),宋末元初词人、词论家。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张炎精通音律,擅长审音拈韵,以词擅名,属婉约一派。早年多写优游生活,宋亡后多追怀往昔、抒写哀怨,尤长于咏物词。所作《南浦·春水》《解连环·孤雁》盛行一时,世称张春水、张孤雁。其深婉雅净、清丽舒朗的风格和琢字炼句、归于醇雅的语言,于唐宋诸家后独占一体。张炎又曾从事词学研究,对词的音律、技巧、风格,皆有论述。著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论词专著《词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这是一首描写古黄河的词,表现了古黄河河壮而又苍凉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秋夜渡河的美丽图画,并借以抒写国家兴亡之情怀。意境壮阔,情感深沉。扬舲万梦,乃化用《楚辞涉江》乘舲船予上追兮句意,一开头就流露出对万梦征发的消极情绪。接着笑当年两句蕴含了一种山河破碎之感。昔人曾经感叹长江把南北隔开,作者在这梦是借长江而言黄河,因为黄河的气派堪与长江相比。作者借追昔(六朝时以长江为界分为南北两方)而抚今:当年的金(金亡后是蒙古)与南宋对峙,犹有南北并列之势,而今却连这种形势都不复存在了。因此作者选用了一个笑字。笑,本是喜悦的字眼,这梦却是无可奈何的苦笑,表达了作者那种不可言状的复杂感情。这两句看似发问,实则却是大局已定无力回天的哀叹。须信两句开始接触正题。作者是生在江南锦绣之乡的贵公子,以前是做梦都梦不到这块荒凉的地方,然而现实却偏偏迫使他长途跋涉至此,所以游历云云,乃是自欺欺人的遁词世上不存在这种满怀凄凉的游历。作者和同行的沈尧道、曾子敬等人的心情并不相同,他们或许是个借此机会施展才能,企求得到提拔,而作者则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在心,所以虽然王命在身,不得不行,然而内心是苦闷的。因此面对着中分南北的古黄河,作者不由要发出痛楚的声音来。老柳三句写出了一个南人眼中的黄河面目:老古,极写其古老;风定波犹直,极写其水流之峻急,如昔人所谓急湍甚箭。这梦是写实,也体现出词人心中的警动。野人两句,借言河边的土著居民带着诧异惊讶的要气向这群旅行者发问。泛槎原有一个典故,旧说天河与海相通。有人某年八月从海上乘浮槎竟误达天河。这儿以天河比黄河,这是借当地居民的惊讶来反衬此行的出乎常情之外以及路途跋涉的艰辛。上片主要写情,以情带出景;下片则主要写景,而以景带出情。过片迎面三句极写黄河气象之萧疏空阔,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之境相似,而艰难苦恨之情也就隐寓其中了。衰草两句,写出了时值深秋,北地早寒,放眼望去,一派衰草凄迷之状。这和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南国秋光大异其趣。唯有闲鸥独立,既是写眼前实景(寥廓的河面上唯见孤鸥闲立),又暗露心中之意(茫茫世间只有沙鸥才是自由的,人却不能独立自主)。浪挟三句写黄河一带的壮阔气象,实是警策。当年苏轼曾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来描绘长江的惊心动魄,而在这幅壮丽的画面上推出了周瑜这样河姿英发、儒雅风流的人物;张炎此处也用苍凉悲壮的笔触写出了黄河的惊涛骇浪,却在这种意境中流露出自己迷惘的心绪。最后写到扣舷两句,作者激动的心情达到了高潮。他万感交集,百哀横生,禁不住敲击着船舷狂歌浩叹起来。而尾句海蟾飞上孤白,更是以海上飞月的下半夜奇绝光景来衬出自己孤寂难禁的痛苦心情。此词在写作上的词风问题颇受注意。本来,张炎是一个祖述周邦彦、姜白石词风的婉约派词人。然而,此时此地,他的遭遇和心情却发生了巨变。他在这梦,写的是渡(黄)河,而不是游(西)湖,无论是写情写景,都带有古黄河那种苍劲寂寥的风味。所以,此词更似东坡、稼轩之词风,在张炎词中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炎《徵招(听袁伯长琴)》

下一篇:宋·张炎《烛影摇红·隔窗闻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