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ō
xíng
·
·
shí
sōng
ào
shī

朝代:宋作者:张炎浏览量:1
shuǐ
luò
chá
tián
huāng
suì
lán
bǐng
zhú
jīng
xiāng
duì
jiā
rén
chuán
dēng
què
zhào
qīng
jiāng
wài
zhǎn
tiān
guāng
yáo
hǎi
bèi
jǐn
náng
yuè
tóng
bèi
chóng
féng
chù
sōng
gòng
yín
fēng
yuè
西
zuì

译文

江水退落水中的木筏枯败,田地荒芜美玉般的田园破碎不堪。夜深人静时,手持蜡烛,惊讶地相对而视。曾经显赫的家族已没有先辈的成就传承,只有一盏孤灯照着清冷的江水之外。画作中色彩展现着自然的奥秘,光芒摇动着如海贝般的绚丽。书童背着锦囊,里面装着如日月般珍贵的诗篇。今后在哪里再次相逢一起抚摸孤松,在西湖畔共同吟赏风月,沉醉其中。

逐句剖析

"水落槎枯":江水退落水中的木筏枯败,

"田荒玉碎":田地荒芜美玉般的田园破碎不堪。

# 田荒玉碎:张炎,字玉田,此借其意以表身世不幸。张炎《祝英台近·与周草窗话旧》:“玉老田荒,心事已迟暮”,则用嵌字法表达老大迟暮之感。

"夜阑秉烛惊相对":夜深人静时,手持蜡烛,惊讶地相对而视。

"故家人物已无传":曾经显赫的家族已没有先辈的成就传承,

"一灯却照清江外":只有一盏孤灯照着清冷的江水之外。

"色展天机":画作中色彩展现着自然的奥秘,

"光摇海贝":光芒摇动着如海贝般的绚丽。

"锦囊日月奚童背":书童背着锦囊,里面装着如日月般珍贵的诗篇。

"重逢何处抚孤松":今后在哪里再次相逢一起抚摸孤松,

"共吟风月西湖醉":在西湖畔共同吟赏风月,沉醉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莎行・跋伯时弟抚松寄傲诗集》是宋代词人张炎的作品,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论诗之词。词作并未过多聚焦于具体作品的品评,而是着重从抽象层面,赞赏族弟在诗歌创作上对李贺风格的追摹,称其作品有着“色展天机,光摇海贝”的独特魅力。不过,词作的核心笔墨,实则倾注于抒发深沉的家国之思与身世之叹。“夜阑”一句,细腻描绘出历经劫难后兄弟重逢的欣喜,而紧随其后的“故家”两句,则直抒胸臆,感慨万千。张炎追思家族先辈们在“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事业上的卓越成就,反观当下,后辈们生逢乱世,在新朝更迭的动荡中,难以实现“立德”“立功”的抱负,即便投身于“立言”之途,创作成果也显得“枯”“碎”无力,面临着难以传承的困境。“重逢”两句以乐景衬哀情,与开篇“水落槎枯,田荒玉碎”的萧索之景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照,将时代的沧桑巨变与个人命运的无常,渲染得淋漓尽致,令人掩卷长叹,不胜唏嘘。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间词人、词论家

张炎(1248~1314?),宋末元初词人、词论家。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张炎精通音律,擅长审音拈韵,以词擅名,属婉约一派。早年多写优游生活,宋亡后多追怀往昔、抒写哀怨,尤长于咏物词。所作《南浦·春水》《解连环·孤雁》盛行一时,世称张春水、张孤雁。其深婉雅净、清丽舒朗的风格和琢字炼句、归于醇雅的语言,于唐宋诸家后独占一体。张炎又曾从事词学研究,对词的音律、技巧、风格,皆有论述。著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论词专著《词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水落槎枯,田荒玉碎。夜阑秉烛惊相对”:“水落槎枯”描绘出江水退落、木筏枯败的景象,“田荒玉碎”则形容田地荒芜、田园破碎,营造出一种凄凉、衰败的氛围。“夜阑秉烛惊相对”点明时间和场景,在深夜里手持蜡烛,与友人或故人惊讶地相对而视,给人一种静谧而略带惊悚的感觉,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故家人物已无传,一灯却照清江外”:“故家人物已无传”直接点明家族的衰败,曾经显赫的家族如今已经没有传人。“一灯却照清江外”则以孤灯映照清冷江水的画面,进一步烘托出这种衰败和凄凉的氛围,给人一种孤独、寂寞的感觉。下片“色展天机,光摇海贝。锦囊日月奚童背”形容伯时弟的诗歌作品有着独特的魅力,像展现了天机的色彩、海贝般闪耀的光芒,奚童背着的锦囊中装着的是伯时弟的诗作,寓意其诗作如同日月般珍贵,是对其诗歌创作才华和作品价值的高度赞赏。“重逢何处抚孤松,共吟风月西湖醉”:“重逢何处”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不确定和期待,“抚孤松”则营造出一种高雅、清幽的氛围。“共吟风月西湖醉”设想了与友人重逢后一起吟赏西湖风月而沉醉的情景,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使全词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较之草窗“池塘床联风雨”,尤觉难乎为怀。

高亮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炎《南楼令·寿月溪》

下一篇:宋·张炎《木兰花慢·归隐湖山,书寄陆处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