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
·
西
yuán
lěng
juàn
qiū
qiān
suǒ

朝代:宋作者:张炎浏览量:1
西
yuán
lěng
juàn
qiū
qiān
suǒ
tòu
huā
pín
guò
huā
cūn
jìn
jué
jiāng
nán
hǎo
chūn
láng
hèn
xún
fāng
wǎn
mèng
xíng
yún
shàng
xíng
chén
zuì
shì
duō
chóu
lǎo
rén

译文

西园里,冰冷的秋千索空自悬挂。雨水浸透,花儿似皱起眉头。雨停后,花儿更显干裂凋零。近来只觉,江南已无好春光景。杜郎不遗憾,寻春已是太晚。只在梦中,追寻那行云般的美好。而现实中,只有小路上飞扬的尘土。最是让这多愁之人,加速衰老。

逐句剖析

"西园冷罥秋千索":西园里,冰冷的秋千索空自悬挂。

"雨透花颦":雨水浸透,花儿似皱起眉头。

"雨过花皴":雨停后,花儿更显干裂凋零。

"近觉江南无好春":近来只觉,江南已无好春光景。

"杜郎不恨寻芳晚":杜郎不遗憾,寻春已是太晚。

"梦里行云":只在梦中,追寻那行云般的美好。

"陌上行尘":而现实中,只有小路上飞扬的尘土。

"最是多愁老得人":最是让这多愁之人,加速衰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子》是宋末元初张炎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写西园春景:冷落的秋千索、被雨打湿而皱缩的花朵,雨后更显憔悴,词人由此感叹“江南无好春”。下片借“杜郎寻芳”的典故,说并不遗憾寻春迟,可梦中行云的浪漫终被陌上尘土的现实打破,最后直抒“最是多愁老得人”的感慨。全词以衰残春景为引,通过白描与用典,将伤春之情与年华渐老的愁绪结合,语言含蓄深沉,情感真挚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间词人、词论家

张炎(1248~1314?),宋末元初词人、词论家。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张炎精通音律,擅长审音拈韵,以词擅名,属婉约一派。早年多写优游生活,宋亡后多追怀往昔、抒写哀怨,尤长于咏物词。所作《南浦·春水》《解连环·孤雁》盛行一时,世称张春水、张孤雁。其深婉雅净、清丽舒朗的风格和琢字炼句、归于醇雅的语言,于唐宋诸家后独占一体。张炎又曾从事词学研究,对词的音律、技巧、风格,皆有论述。著有词集《山中白云》及论词专著《词源》。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以“西园”为中心展开春景描写。“冷罥秋千索”先写秋千索闲置,“冷”字透出萧瑟;接着“雨透花颦”“雨过花皴”用拟人手法,雨打花朵如皱眉,雨后花瓣粗糙似皴裂,层层递进刻画春景衰残之态。末句“近觉江南无好春”直抒感受,衰景引发对春光的失望。下片由景及情,“杜郎不恨寻芳晚”化用杜牧“寻春较晚”典故,本有豁达之意;“梦里行云”转写梦中春光美好,“陌上行尘”却回到现实,尘土纷扰打破浪漫;最终“最是多愁老得人”收束,将伤春与叹老结合,点出内心深沉愁绪。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炎《南乡子·竹居》

下一篇:宋·张炎《浣溪沙·艾香消火未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