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闲意定":心境宁静,心无旁骛,
# 神闲意定:神情闲散,心情平静。
"万籁收声天地静":世间万物的声音都已消散,天地间一片寂静。
# 万籁:天籁、地籁、人籁,指天地间所有的声音。
"玉指冰弦":玉指轻拨冰冷的琴弦,
"未动宫商意已传":即使还未正式弹奏,音乐的意境已经传递出来。
# 意已传:情意已经传达出来。,宫商:五音其二,代表琴声。
"悲风流水":琴声如悲凉的风声和潺潺的流水,
"写出寥寥千古意":传达出悠远而寂寥的千古情思。
# 寥寥:孤寂,空虚。
"归去无眠":听完演奏后难以入睡。
"一夜余音在耳边":一整夜那袅袅的余音仍在耳边回荡。
北宋文坛领袖,豪放派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神宗时曾任职史馆,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又贬谪惠州、儋州。南宋时追谥文忠。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各个领域都富有创造性。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古文和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是“宋四家”之一;绘画上主张“神似”。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壁》等。著有诗文《东坡七集》、词集《东坡乐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减字木兰花·琴》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也是一首咏物词。上阕以“神闲意定”开篇,描绘了演奏者宁静淡泊的心态。通过“万籁收声天地静”营造出静谧的氛围,为演奏做铺垫。接着,“玉指冰弦”展现了演奏者的高洁品性和琴弦的灵动。“未动宫商意已传”则体现了演奏者高超的技艺,即便未动琴弦,其气势已先声夺人。下阕描写演奏过程及演奏后的余韵。“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通过琴声传达出深远的意境,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响。最后,“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表达了词人听完演奏后的深刻感受,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通过对演奏者神态和琴声的描写,展现了苏轼对音乐的深刻理解以及对演奏者高洁情操的赞美。词中运用虚实结合、以少胜多的写作手法,巧妙地传达了音乐的意境和演奏者的技艺,体现了苏轼词作中豪放与细腻相结合的风格。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将弹琴的环境与心境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神闲意定,万籁收声天地静。”通过描写周围环境的宁静,烘托出弹琴者内心的平和。烘托:诗人还运用了烘托的手法,通过“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表现琴声的感染力,侧面烘托出音乐的美妙和深远影响。
上一篇:宋·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
下一篇:宋·程垓《忆秦娥·愁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