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风吹月上":渺渺茫茫的风中,月亮缓缓升起,
"蒙蒙雾挟霜回":蒙蒙的雾气夹杂着寒霜回旋。
"百年心事老相催":一生的心事随着岁月流逝,被衰老不断催促。
"人在夕阳落外":我处在夕阳落下的地方之外。
"有梦常嫌去远":有梦的时候常常嫌弃它去得太远,
"无书可恨来迟":没有书信的时候又恼恨它来得太迟。
"一杯浊酒两篇诗":我只能喝着一杯浊酒,写上两篇诗。
"小槛黄花共醉":在小栏杆边与黄花一同沉醉。
1. 分段赏析
上阙“渺渺风吹月上,蒙蒙雾挟霜回。”开篇描绘了一幅朦胧清冷的自然景象,“渺渺”“蒙蒙”两个叠词,增添了画面的悠远、迷蒙之感。风中月亮缓缓升起,雾气夹杂着寒霜回旋,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感怀的基调,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迷茫和孤独。“百年心事老相催。”直接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百年心事”涵盖了词人一生的经历和心事,“老相催”则生动地表现出岁月无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事不断累积,有一种被时间追赶的紧迫感,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无奈。“人在夕阳落外。”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孤独落寞之感。“夕阳落外”营造出一种远离繁华、孤立无援的意境,词人仿佛置身于夕阳落下的地方之外,与周围的世界形成一种隔阂,突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心境。下阙“有梦常嫌去远,无书可恨来迟。”从心理层面刻画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有梦常嫌去远”,梦境往往是人们内心渴望的体现,但词人却嫌弃梦去得太远,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远方的期盼。“无书可恨来迟”,书信在古代是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词人恼恨书信来得太迟,体现出他对远方亲友的牵挂和对信息的期盼,进一步表现出他内心的无奈和孤独。“一杯浊酒两篇诗。”展现了词人自我排遣的方式。“一杯浊酒”和“两篇诗”是词人在面对时光感慨和内心无奈时,寻求心灵慰藉的寄托。通过饮酒和写诗,词人试图在精神上找到一种平衡和解脱,体现出他的闲适和豁达。“小槛黄花共醉。”描绘了词人在小栏杆边与黄花一同沉醉的场景。“黄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高洁、隐逸,词人与黄花共醉,进一步表现出他在无奈中寻求闲适、与自然融合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使全词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下一篇:宋·吕本中《如梦令·忆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