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西
jiāng
yuè
·
·
miǎo
miǎo
fēng
chuī
yuè
shàng

朝代:宋作者:吕本中浏览量:1
miǎo
miǎo
fēng
chuī
yuè
shàng
méng
méng
xié
shuāng
huí
bǎi
nián
xīn
shì
lǎo
xiāng
cuī
rén
zài
yáng
luò
wài
yǒu
mèng
cháng
xián
yuǎn
shū
hèn
lái
chí
bēi
zhuó
jiǔ
liǎng
piān
shī
xiǎo
jiàn
huáng
huā
gòng
zuì

译文

渺渺茫茫的风中,月亮缓缓升起,蒙蒙的雾气夹杂着寒霜回旋。一生的心事随着岁月流逝,被衰老不断催促。我处在夕阳落下的地方之外。有梦的时候常常嫌弃它去得太远,没有书信的时候又恼恨它来得太迟。我只能喝着一杯浊酒,写上两篇诗。在小栏杆边与黄花一同沉醉。

逐句剖析

"渺渺风吹月上":渺渺茫茫的风中,月亮缓缓升起,

"蒙蒙雾挟霜回":蒙蒙的雾气夹杂着寒霜回旋。

"百年心事老相催":一生的心事随着岁月流逝,被衰老不断催促。

"人在夕阳落外":我处在夕阳落下的地方之外。

"有梦常嫌去远":有梦的时候常常嫌弃它去得太远,

"无书可恨来迟":没有书信的时候又恼恨它来得太迟。

"一杯浊酒两篇诗":我只能喝着一杯浊酒,写上两篇诗。

"小槛黄花共醉":在小栏杆边与黄花一同沉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西江月(其一)》是宋代吕本中创作的一首词。上阕描绘了一幅朦胧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悠远、清冷的氛围,由此引出“百年心事老相催”,感慨时光流逝,心事随着岁月不断累积,而自己也在衰老的催促下,生出一种孤独落寞之感,“人在夕阳落外”更强化了这种孤独。下阕则刻画了词人的日常心境,“有梦常嫌去远,无书可恨来迟”,体现出他对远方、对信息的期盼与无奈。最后“一杯浊酒两篇诗。小槛黄花共醉”,词人以酒和诗自我排遣,在小栏杆边与黄花一同沉醉,展现出一种在无奈中寻求闲适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该词具体创作时间并无确切记载,依据南宋词坛活动周期推断,约作于十二世纪中期。吕本中身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其词作承续了诗家炼字的优良传统,在遣词造句上颇为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阙“渺渺风吹月上,蒙蒙雾挟霜回。”开篇描绘了一幅朦胧清冷的自然景象,“渺渺”“蒙蒙”两个叠词,增添了画面的悠远、迷蒙之感。风中月亮缓缓升起,雾气夹杂着寒霜回旋,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感怀的基调,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迷茫和孤独。“百年心事老相催。”直接抒发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百年心事”涵盖了词人一生的经历和心事,“老相催”则生动地表现出岁月无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心事不断累积,有一种被时间追赶的紧迫感,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无奈。“人在夕阳落外。”进一步强化了词人的孤独落寞之感。“夕阳落外”营造出一种远离繁华、孤立无援的意境,词人仿佛置身于夕阳落下的地方之外,与周围的世界形成一种隔阂,突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心境。下阙“有梦常嫌去远,无书可恨来迟。”从心理层面刻画了词人的内心世界。“有梦常嫌去远”,梦境往往是人们内心渴望的体现,但词人却嫌弃梦去得太远,反映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远方的期盼。“无书可恨来迟”,书信在古代是人们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词人恼恨书信来得太迟,体现出他对远方亲友的牵挂和对信息的期盼,进一步表现出他内心的无奈和孤独。“一杯浊酒两篇诗。”展现了词人自我排遣的方式。“一杯浊酒”和“两篇诗”是词人在面对时光感慨和内心无奈时,寻求心灵慰藉的寄托。通过饮酒和写诗,词人试图在精神上找到一种平衡和解脱,体现出他的闲适和豁达。“小槛黄花共醉。”描绘了词人在小栏杆边与黄花一同沉醉的场景。“黄花”在古代诗词中常象征着高洁、隐逸,词人与黄花共醉,进一步表现出他在无奈中寻求闲适、与自然融合的心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使全词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吕本中《朝中措·病香无力傍栏干》

下一篇:宋·吕本中《如梦令·忆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