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ā
ào
·
·
tián
tián
qīng
zhào
shuǐ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tián
tián
qīng
zhào
shuǐ
zhōu
wǎn
zài
huā
yīn
zuó
xiāo
xiāo
shū
zhuì
chóu
mèi
zhāo
lái
yòu
jué
西
fēng
bǎi
fēng
yáo
jīn
ruǐ
suì
huān
zhī
shàng
xiāng
fáng
cuì
lián
rén
cháng
lèi
hǎo
nián
nián
zài
zhōng
xīn

译文

荷叶茂盛,一片片青翠欲滴,昨夜萧萧的稀疏雨点飘落,心中忧愁难以入眠,早晨起来又觉得西风已经吹起。经过雨打风吹,荷花的金蕊被摇碎,莲子与人有诸多相似之处,它没有什么让人觉得美好的心意,一年又一年,苦在心中。

逐句剖析

"荷叶田田青照水":荷叶茂盛,

"孤舟挽在花阴底":一片片青翠欲滴,

"昨夜萧萧疏雨坠":昨夜萧萧的稀疏雨点飘落,

"愁不寐":心中忧愁难以入眠,

"朝来又觉西风起":早晨起来又觉得西风已经吹起。

"雨摆风摇金蕊碎":经过雨打风吹,

"合欢枝上香房翠":荷花的金蕊被摇碎,

"莲子与人长厮类":莲子与人有诸多相似之处,

"无好意":它没有什么让人觉得美好的心意,

"年年苦在中心里":一年又一年,苦在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渔家傲·荷叶田田青照水》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荷叶、孤舟、风雨等自然景象为背景,上阕着重写景,开篇描绘出荷叶田田、孤舟独系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的氛围,风雨的加入更增添了几分凄凉,为全词奠定了情感基调。下阕则由景入情,词人运用细腻的心理刻画与深刻的比喻,将自己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娓娓道来,把人生困境比作眼前的风雨孤舟,形象地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比喻,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以及对人生困境的深刻体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荷叶田田青照水,孤舟挽在花阴底。”词人通过描绘荷叶、孤舟、风雨等自然景象,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象征:“莲子与人长厮类,无好意,年年苦在中心里。”以莲子为喻,表达了人生实苦,内心年年遭受煎熬的情感。细节描写:“雨摆风摇金蕊碎,合欢枝上香房翠。”词中对荷叶、金蕊、合欢等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增强了词作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两句,词人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荷叶的茂盛与青翠,不仅展现了夏日的生机与活力,也暗喻了词人心中的某种期待或向往。而孤舟的停泊,则透露出一种孤寂与无奈的情感,与荷叶的繁盛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词人心境的复杂。接着进一步描绘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并通过风雨、西风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昨夜的疏雨与今晨的西风,不仅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困境,也反映了词人心境的凄凉与孤独。同时,“愁不寐”三字直接点明了词人的愁绪之深重,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含蓄。下片继续以风雨为背景,描绘了荷花与合欢花的悲惨遭遇。金蕊荷花的破碎与合欢花的凋零,不仅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与破坏,也反映了词人心中的痛苦与绝望。同时,翠绿的香房与破碎的金蕊形成鲜明对比,更加凸显了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结尾三句,词人巧妙地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莲子相联系。莲子内心的苦楚与词人内心的挣扎相互映照,使得整首词的情感表达更加深沉而含蓄。同时,“年年苦在中心里”七字,不仅点明了词人心中的痛苦之持久与深刻,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苦难。整首词以此作结,既深化了主题,也留给读者无尽的思考与回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陶弼《碧湘门》

下一篇:宋·柳永《临江仙引·上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