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iān
yuè
·
·
féng
shēn
dēng
líng

朝代:宋作者:吴文英浏览量:3
sān
qiān
nián
shì
cán
wài
yán
juàn
píng
qiū
shù
shì
shuǐ
chuān
gāo
líng
biàn
shí
dāng
shí
shén
yōu
yún
guài
cuì
píng
shī
湿
kōng
liáng
shēn
fēi
yàn
qīng
tiān
shù
xíng
shū
jiù
cáng
chù
liáo
西
chuāng
jiǔ
zuò
rén
qiān
huì
tóng
jiǎn
dēng
xiǎn
cán
bēi
líng
guī
duàn
chóng
rén
jiān
chén
shuāng
hóng
màn
shān
qīng
qīng
zhāo
yān
àn
suǒ
chūn
chuán
huà
xuān
sài

译文

从残鸦之外追寻那三千年的往事,无言地倚靠着秋树。流水逝去,高山变谷,谁还能认识当年治水的神禹。幽暗的阴云,怪异的风雨。翠萍沾湿了空梁,夜深时飞去。大雁飞起在青天之上,几行字似在旧日藏书之处。在西窗久坐,寂寞中,难得与故人相见,共剪灯花交谈。残碑上长满苔藓,圭璧断裂零碎,重新拂拭这人间的尘土。经霜的红花停止了舞动。山色空濛,一片青青,朝朝暮暮都笼罩在雾霭烟云中。岸边系着春游的画船,画旗飘扬,赛鼓喧闹。

逐句剖析

"三千年事残鸦外":从残鸦之外追寻那三千年的往事,

# 三千年事:夏禹在位是公元前年,至吴文英在世之年年,约为年,故曰三千年事。

"无言倦凭秋树":无言地倚靠着秋树。

"逝水移川":流水逝去,

"高陵变谷":高山变谷,

# 高陵变谷:高山变为低谷。比喻世事沧桑,变化无常。

"那识当时神禹":谁还能认识当年治水的神禹。

"幽云怪雨":幽暗的阴云,怪异的风雨。

# 幽云怪雨:谓风雨之不同寻常。

"翠萍湿空梁":翠萍沾湿了空梁,

# 梁:当为禹庙之梅粱。据嘉泰《会稽志》卷六:梁时修禹庙,“唯欠一梁,俄风雨大至,湖中得一木,取以来梁,即‘梅梁’也。夜或大雷雨。梁辄失去,比复归,水草被其上,人以为神,縻以大铁绳,然犹时一失之”。

"夜深飞去":夜深时飞去。

"雁起青天":大雁飞起在青天之上,

"数行书似旧藏处":几行字似在旧日藏书之处。

# 旧藏处:指大禹治水后藏书之处。《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石匮山,在府城东南一十五里,山形如匮。相传禹治水毕,藏书于此”。

"寂寥西窗久坐":在西窗久坐,

# 寂寥:寂寞寥落.指人生亦指心境。

"故人悭会遇":寂寞中,难得与故人相见,

# 悭:稀少。

"同翦灯语":共剪灯花交谈。

# 翦灯:剪去油灯烧残的灯芯,使灯焰明亮。

"积藓残碑":残碑上长满苔藓,

# 积藓残碑:长满苔藓的断残古碑。

"零圭断璧":圭璧断裂零碎,

# 零圭断璧:指禹庙发现的古文物。《大明一统志·绍兴府志》:“宋绍兴间,庙前一夕忽光焰闪烁,即其处剧之,得古硅璧佩环,藏于庙”。

"重拂人间尘土":重新拂拭这人间的尘土。

"霜红罢舞":经霜的红花停止了舞动。

"漫山色青青":山色空濛,一片青青,

"雾朝烟暮":朝朝暮暮都笼罩在雾霭烟云中。

"岸锁春船":岸边系着春游的画船,

"画旗喧赛鼓":画旗飘扬,赛鼓喧闹。

# 赛鼓:祭神赛会的鼓乐声。此指祭祀夏禹的盛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齐天乐·与冯深居登禹陵》是南宋吴文英所作的一首怀古词。上阕中,词人登禹陵时,将眼前实景与虚幻想象相融合,通过“逝水移川”等词句,用典抒情,感慨古今变幻,营造出深奇幽邃的意境。下阕紧扣与冯深居登禹陵之事,描写登临、凭吊细节,抒发心中感慨。此词结合大禹相关传说,借景与事,表达对先贤的仰慕。词作在写作上虚实相生、用典精巧,以独特的语言与意境,展现出吴文英词幽微绵密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词人

吴文英(1212?~1266?),南宋词人。字君特,号梦窗、觉翁,与周密(号草窗)并称“二窗”。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毕生不仕,以布衣出入侯门,充当幕僚。吴文英以词著名,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或表现上层的豪华生活,或抒写颓唐感伤的情绪。讲究字句工丽,音律和谐,并喜堆砌典故词藻,常使词意晦涩。著有《梦窗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淳祐元年(1241年)秋,词人同挚友冯深居登上禹陵。面对圣皇夏禹的卓著功绩,念及当下衰败的天下局势,心中触动,遂作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怀古题材的作品。通过描写词人登禹陵、谒禹庙时的所见所感,结合历史传说,抒发了对大禹等先贤的无限仰慕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变迁的深沉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此词善用典故,浑然天成。如“翠萍湿空梁,夜深飞去”一句,反用“飞梁”之典。相传春秋时,鲁国的工匠梓庆削木为鐻,鐻成而鬼神来舍。这里原指工匠技艺高超,能感召鬼神。作者在此以梁上翠萍被雨水打湿,想象夜深时仿佛有鬼神驱使着梁木飞去的奇幻场景,增添了怀古氛围的神秘色彩,同时借这奇幻之景,表达出对历史变迁、岁月沧桑的深沉感慨,使词意更加幽邃。

3. 分段赏析

上阕:描绘登禹陵的所见所感,用词奇谲幽邃,虚实交织,古今转换间多处用典,融入词人丰富想象。“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开篇怀古,“三”与“千”这两个在中国历史中颇具特殊意味的数字并置,为全词笼上厚重的历史沧桑感。“无言”道尽词人难以言说、不可尽述的隐痛,借登禹陵之机倾吐感慨。“倦凭秋树”里的“倦”,或许有白日登临的疲惫,更承载着千年间人类于忧患劳顿中的疲敝。词人能倚靠的唯有萧瑟秋树,故而“无言”。“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三句呼应起首,叹夏禹丰功遭后人淡忘,词人对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的悲慨尽显,深沉悲凉。“幽云怪雨。翠萍湿空梁,夜深飞去”三句,反用“飞梁”典故,在怀古情思中增添变化之感。“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再度抒发对大禹的凭吊,深化主旨。下阕:紧扣“与冯深居登禹陵”词题,记述与冯深居登临之事、凭吊细节及内心感慨。“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翦灯语”化用李商隐“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词人与冯深居久别重逢,因志趣、际遇相类,同登禹陵有诸多话语倾诉。“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呈现日间禹陵见闻。“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以浪漫笔触别开新境,从情感抽离转而描摹景物,“霜红”与开篇“秋树”暗相呼应。词人由蒙尘古迹写到眼前秋色,喟叹时光飞逝。这三句写节气流转、四季交替,青山依旧,更添人世无常之叹。但即便如此,词人内心仍存对未来的期许。结尾:“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初看突兀,前词中“秋树”“霜红”皆秋日景致,此句却着一“春”字。盖因“倦凭秋树”是登临当日实景,“霜红罢舞”写秋季变化全貌,“山色青青”更透露出时序更替、冬去春来的哲理。

4. 作品点评

全词通篇围绕秋日展开,基调满是寥落凄凉。结尾处却突现春日赛会的喧闹场景,以此反衬全篇的凄凉氛围,余韵悠长,笔法从容。看似人们能因春日的繁盛忘却秋日的凄凉;但细品词意,此前“雾朝烟暮”一句,已蕴含着无尽的节序更迭之意。转瞬即逝的春日喧闹,与永恒的凄清寂寥形成强烈反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凭吊中纯是一片感叹,我知先生胸中应有多少忧时眼泪!结足禹陵。

清词人陈廷焯《云韶集》

# 凭吊苍茫,感慨无限。

清词人陈廷焯《词则·大雅集》

# 君特意思甚感慨,而寄情闲散,使人不易测其中之所有。

清词人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曾巩《句》

下一篇:宋·罗椅《江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