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ěi
rén
·
·
měi
rén
cǎo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dāng
nián
fāng
cǎo
chūn
fēng
hǎo
shān
jìn
bēi
yǐn
cóng
nài
jūn
rén
jiān
shí
jīng
chéng
tān
kàn
qīng
qīng
rán
liǎn
mèi
què
tíng
tíng
shì
zhōng
yóu
dài
chǔ
shēng

译文

当年春风得意,好像芳草。天天得到春风吹拂。由胜转衰,四面楚歌,只得高声哀唱,和虞美人诀别。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从此要何以对待项羽呢。众人不解其内心悲楚。众人只知欣赏美妙舞姿。虞美人草静止不动就像那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了虞姬的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

逐句剖析

"当年得意如芳草":当年春风得意,好像芳草。

# 得意:春风得意。

"日日春风好":天天得到春风吹拂。

"拔山力尽忽悲歌":由胜转衰,四面楚歌,只得高声哀唱,和虞美人诀别。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从此要何以对待项羽呢。

# 虞:虞姬。

"人间不识精诚苦":众人不解其内心悲楚。

"贪看青青舞":众人只知欣赏美妙舞姿。

# 青青:茂盛貌。《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蓦然敛袂却亭亭":虞美人草静止不动就像那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

# 亭亭:孤立无依之貌。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注:“亭亭,迥远无依之貌。”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了虞姬的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运用对比手法,生动描绘了项羽与虞美人生前的动人故事;下片则借咏虞美人草,巧妙映带出虞姬的悲壮往事。全词以霸王别姬为主题,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表达了恢复国家理想落空的深深遗憾,以及无人能懂的生命慨叹。其构思新颖独特,上片下片均融入了议论元素,风格既豪放洒脱,又婉约细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于庆元元年(1195)或二年,时值辛弃疾遭弹劾去职,闲居带湖之际。在带湖居住的日子里,辛弃疾时常前往博山游览,尽管博山景色秀丽,但他却心绪难平,无心赏玩。目睹国事日衰,自己却束手无策,满腔愁绪难以释怀,于是挥笔创作了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整首词以虞姬与虞美人草双关写去,通过咏叹虞美人草,巧妙地映射出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与感慨。同时,词中也隐含了词人辛弃疾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个人前途的忧虑与无奈。使整首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空际取神,开阖动荡。

2. 写作手法

对比:词的上阕通过对比项羽生前的春风得意与后来的四面楚歌、由盛转衰的境遇,突出了英雄末路的悲壮。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读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理解。拟人:在下阕中,词人将虞美人草拟人化,赋予其生命与情感。虞美人草静止不动被描绘成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使得虞美人草成为了虞姬精诚所化的象征,更加生动地展现了虞姬对项羽的深情与忠贞。托物言志:全词以虞美人草为吟咏对象,实则是借草喻人。通过将传说中虞姬精血所化的仙草,与霸王别姬的历史悲剧相勾连,寄托对忠贞不渝的赞叹与红颜薄命的哀惋。如“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不共楚王言”,既写草之魂魄,更喻人之气节。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夜帐鸳鸯惊残梦”以鸳鸯喻项羽虞姬的伉俪情深,“楚宫吴苑草茸茸”借草木繁茂暗喻历史兴亡的轮回,“剑门空锁楚人魂”用剑门意象象征遗恨难消的永恒悲剧。化用:化用《史记·项羽本纪》中“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典故,融合民间传说“虞美人草乃虞姬血化”的叙事元素,借用《楚辞》香草美人传统,赋予植物人格化色彩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以对比手法描绘了霸王别姬的悲壮场景。开篇两句,以芳草喻项羽,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当年在反秦浪潮中乘势而起,如同芳草逢春,枝繁叶茂,终成西楚霸王,威震天下的辉煌历程。这两句既富有诗情画意,又紧扣词题,恰到好处。接着,“拔山”一句承上启下,笔锋一转,写出了项羽由强转弱,由盛及衰的变迁,巧妙化用了项羽的悲歌,过渡自然,无痕无迹。随后,“饮罢”两句直接描绘了霸王别姬的凄凉画面,帐饮之后,生死离别,虞姬何以面对项羽?言外之意,她唯有以死明志,追随项羽于九泉之下,为下片的咏叹埋下了伏笔。词的下片则转而咏叹虞美人草。开头两句,指出虞美人草乃是虞姬精诚所化,每闻虞美人曲,便应拍起舞,千载之后,仍可见其对项羽的深情厚意。然而世人却不懂这份精诚,只是贪看其青青舞动,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接着,“蓦然”一句,描绘虞美人草突然停止舞动的情景,作者用“敛袂”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虞美人草静立不动,犹如美人整袖停舞,既增添了意趣,又显得格外生动。至于虞美人草为何停止舞动,作者推测,“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这楚歌勾起了虞姬的怀旧之情,令她不忍再舞。作者运用拟人笔法和心理描写,赋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词含蓄蕴藉,真挚动人。

4. 作品点评

纵观全词,作者对虞美人草的命运深感惋惜,同时对其坚韧的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结合作者的个人身世及南宋当时的局势,不难看出,作者借此词意在讽刺和告诫南宋君臣,切勿沉迷于歌舞升平之中,以免招致亡国灭种的惨祸。相反,应当振奋精神,励精图治,收复失土,重振国家的雄风。因此,这首词风格既豪放不羁,又婉约细腻,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咏物词,以虞姬与虞美人革双关写去,空际取神,开阖动荡。

现代现代文献学家、词学家吴则虞《辛弃疾词选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清照《瑞鹧鸪·双银杏》

下一篇:宋·陆游《秋波媚·曾散天花蕊珠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