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得意如芳草":当年春风得意,好像芳草。
# 得意:春风得意。
"日日春风好":天天得到春风吹拂。
"拔山力尽忽悲歌":由胜转衰,四面楚歌,只得高声哀唱,和虞美人诀别。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从此要何以对待项羽呢。
# 虞:虞姬。
"人间不识精诚苦":众人不解其内心悲楚。
"贪看青青舞":众人只知欣赏美妙舞姿。
# 青青:茂盛貌。《诗·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蓦然敛袂却亭亭":虞美人草静止不动就像那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
# 亭亭:孤立无依之貌。曹丕《杂诗》:“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注:“亭亭,迥远无依之貌。”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了虞姬的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整首词以虞姬与虞美人草双关写去,通过咏叹虞美人草,巧妙地映射出项羽与虞姬的爱情故事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与感慨。同时,词中也隐含了词人辛弃疾自身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以及对国家命运、个人前途的忧虑与无奈。使整首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空际取神,开阖动荡。
2. 写作手法
对比:词的上阕通过对比项羽生前的春风得意与后来的四面楚歌、由盛转衰的境遇,突出了英雄末路的悲壮。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词作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读者对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理解。拟人:在下阕中,词人将虞美人草拟人化,赋予其生命与情感。虞美人草静止不动被描绘成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使得虞美人草成为了虞姬精诚所化的象征,更加生动地展现了虞姬对项羽的深情与忠贞。托物言志:全词以虞美人草为吟咏对象,实则是借草喻人。通过将传说中虞姬精血所化的仙草,与霸王别姬的历史悲剧相勾连,寄托对忠贞不渝的赞叹与红颜薄命的哀惋。如“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不共楚王言”,既写草之魂魄,更喻人之气节。比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夜帐鸳鸯惊残梦”以鸳鸯喻项羽虞姬的伉俪情深,“楚宫吴苑草茸茸”借草木繁茂暗喻历史兴亡的轮回,“剑门空锁楚人魂”用剑门意象象征遗恨难消的永恒悲剧。化用:化用《史记·项羽本纪》中“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典故,融合民间传说“虞美人草乃虞姬血化”的叙事元素,借用《楚辞》香草美人传统,赋予植物人格化色彩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片以对比手法描绘了霸王别姬的悲壮场景。开篇两句,以芳草喻项羽,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当年在反秦浪潮中乘势而起,如同芳草逢春,枝繁叶茂,终成西楚霸王,威震天下的辉煌历程。这两句既富有诗情画意,又紧扣词题,恰到好处。接着,“拔山”一句承上启下,笔锋一转,写出了项羽由强转弱,由盛及衰的变迁,巧妙化用了项羽的悲歌,过渡自然,无痕无迹。随后,“饮罢”两句直接描绘了霸王别姬的凄凉画面,帐饮之后,生死离别,虞姬何以面对项羽?言外之意,她唯有以死明志,追随项羽于九泉之下,为下片的咏叹埋下了伏笔。词的下片则转而咏叹虞美人草。开头两句,指出虞美人草乃是虞姬精诚所化,每闻虞美人曲,便应拍起舞,千载之后,仍可见其对项羽的深情厚意。然而世人却不懂这份精诚,只是贪看其青青舞动,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接着,“蓦然”一句,描绘虞美人草突然停止舞动的情景,作者用“敛袂”一词,形象地写出了虞美人草静立不动,犹如美人整袖停舞,既增添了意趣,又显得格外生动。至于虞美人草为何停止舞动,作者推测,“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这楚歌勾起了虞姬的怀旧之情,令她不忍再舞。作者运用拟人笔法和心理描写,赋予虞美人草以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词含蓄蕴藉,真挚动人。
4. 作品点评
纵观全词,作者对虞美人草的命运深感惋惜,同时对其坚韧的品格给予了高度评价。结合作者的个人身世及南宋当时的局势,不难看出,作者借此词意在讽刺和告诫南宋君臣,切勿沉迷于歌舞升平之中,以免招致亡国灭种的惨祸。相反,应当振奋精神,励精图治,收复失土,重振国家的雄风。因此,这首词风格既豪放不羁,又婉约细腻,堪称咏物词中的佳作。
# 此咏物词,以虞姬与虞美人革双关写去,空际取神,开阖动荡。
现代现代文献学家、词学家吴则虞《辛弃疾词选集》
上一篇:宋·李清照《瑞鹧鸪·双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