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轩何必长贫":稼轩何谓贫穷,
"放泉檐外琼珠泻":任凭檐外泉水如玉珠倾泻。
"乐天知命":乐天道而知天命,才不用过分忧虑,
# 乐天知命:《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古来谁会":自古谁真正理解,
"行藏用舍":用我则行,舍我则隐。
# 行藏用舍:指出世入世之道。
"人不堪忧":别人也许受不了这种穷困,
"一瓢自乐":一竹篮饭,一木瓢水,他却守清贫而自乐,
"贤哉回也":贤者颜回住陋巷。
# 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得意弟子,现在山东曲阜有颜庙。
"料当年曾问":料想当年,曾问孔丘,
"饭蔬饮水":既以粗茶淡饭为乐,
# 饭蔬饮水:吃粗粮,喝冷水,即粗茶淡饭之意。
"何为是、栖栖者":又何必整日忙碌不停。
# 栖栖:忙碌状。
"且对浮云山上":泉水呀,姑且与浮云青山相伴,
"莫匆匆、去流山下":勿匆匆、流下山去。
"苍颜照影":对泉照影,自觉苍老,
"故应流落":被当权者冷落,
"轻裘肥马":乃意中事。
# 轻裘肥马:即指富豪之人。
"绕齿冰霜":但觉口齿清凉,
# 绕齿冰霜:宋·苏轼《寄高令》诗,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满怀芳乳":满怀清香,
"先生饮罢":先生饮罢泉水。
"笑挂瓢风树":笑挂瓢树上,
# 笑挂瓢:瓢,《逸士传》,“许由手捧水饮,人遗一瓢,饮讫,挂木上,风吹有声,由以为烦,去之。
"一鸣渠碎":风吹有声面摔碎,
"问何如哑":问:何不作哑以保全自己。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水龙吟·题瓢泉》是一首词,以闲居瓢泉时的心境与思考为题材。上阕开篇说稼轩未必会长久贫困,以瓢泉之景起兴,借颜回安贫乐道及孔子栖栖奔走的典故,探讨人生的行藏用舍。下阕描绘瓢泉周边浮云山景,表达不急于下山,应顺应自然之意,以自身饮瓢泉之水,笑看瓢挂风树破碎,展现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体现对闲适生活的感悟与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全词多处使用典故,如以颜回自许,借颜回安贫乐道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伴泉而居、安于清苦生活的志向,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表达更为含蓄。通过与泉、瓢有关的典故抒情写志,如“瓢泉”这一名称本身就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借助这些典故,词人巧妙地传达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借景抒情:以“瓢泉”为核心,描绘了与之相关的自然环境,“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借云山、泉水等自然之景,营造出清幽的氛围,寄托了词人的隐逸情怀和对高洁品行的追求。象征:下片以泉自写,泉在这里象征着词人自己,以泉水的清澈等特质来象征自己的高洁情怀,将自身的品格和情感赋予泉这一自然意象,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直抒胸臆:“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直接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世间忙碌纷争的厌倦,展现出词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比喻:“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来表明自己的乐观情绪,将瓢泉溅起的朵朵浪花比作琼玉珍珠,将其视为自己的财富,可见词人之高雅。双关:“挂瓢风树”的瓢,既指饮水之瓢,又暗指瓢泉之瓢,点明了远离喧器的尘世以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主旨。
3. 分段赏析
《水龙吟・题瓢泉》围绕瓢泉展开吟咏,核心主旨聚焦于一个“乐”字。上片开篇,一句“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直截了当地展现出辛弃疾的乐观心境。归隐之后,他丝毫没有为生活清贫而忧心忡忡,反倒独具慧眼,将瓢泉飞溅而起的串串浪花视作晶莹剔透的琼玉珍珠,视作自己的宝贵财富,这般雅趣,尽显其高雅脱俗的气质。“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词人以一种颇为自得的口吻,诉说着自己已然能够以达观通透的心态去洞察人生。因为他已然深谙何时该入世进取,何时该出世隐退,这般对人生节奏的精准把控,让他内心毫无遗憾。紧接着,辛弃疾以安贫乐道的颜回自比,“一瓢自乐”生动地描绘出他的生活状态:虽身处清苦之境,却因瓢泉相伴,远离了官场仕途的起伏跌宕与尔虞我诈,心中满是悠然自得,烦恼皆抛诸脑后。下片则着重描绘了辛弃疾面对瓢泉时油然而生的独到思绪。“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他深情地祈愿瓢泉之水长居于山上,始终维持清冽纯净的本质,切莫匆匆流向山下,以免沾染尘世的污浊。这一殷切期望,实则是他内心深处坚守自我、绝不与黑暗腐朽的官场同流合污的强烈信念的映射。“苍颜”三句,词人以瓢泉之水为镜,当瞥见自己已然苍老的容颜时,不禁感慨万千:往昔追逐的功名富贵,恰似转瞬即逝的过眼云烟,人生匆匆,终会步入衰老,一切皆成虚幻梦境。词的结尾运用双关手法,“挂瓢风树”中的“瓢”,既实指日常饮水所用之瓢,又巧妙地暗指瓢泉,以此点明了全词的主旨——远离喧嚣纷扰的尘世,全力守护自身高洁纯粹的品行。
4. 作品点评
《水龙吟·题瓢泉》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全词围绕泉、瓢相关典故展开,以多样笔法抒情言志,语句呈现出散文化的风格。表面展现出超脱旷达之态,内里实则蕴含着幽微深沉的愤懑,该词以瓢泉为吟咏对象,其核心旨意聚焦于一个“乐”字,于字里行间构建起独特的情感世界。
# 蝉蜕滓秽之中,以庶几乎沧浪孺子、江潭渔父,幼安非挽近人。
明文学家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