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uǐ
lóng
yín
·
·
piáo
quá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jià
xuān
cháng
pín
fàng
quán
yán
wài
qióng
zhū
xiè
tiān
zhī
mìng
lái
shuí
huì
xíng
cáng
yòng
shě
rén
kān
yōu
piáo
xián
zāi
huí
liào
dāng
nián
céng
wèn
fàn
shū
yǐn
shuǐ
wéi
shì
zhě
qiě
duì
yún
shān
shàng
cōng
cōng
liú
shān
xià
cāng
yán
zhào
yǐng
yīng
liú
luò
qīng
qiú
féi
rào
chǐ
齿
bīng
shuāng
mǎn
huái
怀
fāng
xiān
shēng
yǐn
xiào
guà
piáo
fēng
shù
míng
suì
wèn

译文

稼轩何谓贫穷,任凭檐外泉水如玉珠倾泻。乐天道而知天命,才不用过分忧虑,自古谁真正理解,用我则行,舍我则隐。别人也许受不了这种穷困,一竹篮饭,一木瓢水,他却守清贫而自乐,贤者颜回住陋巷。料想当年,曾问孔丘,既以粗茶淡饭为乐,又何必整日忙碌不停。泉水呀,姑且与浮云青山相伴,勿匆匆、流下山去。对泉照影,自觉苍老,被当权者冷落,乃意中事。但觉口齿清凉,满怀清香,先生饮罢泉水。笑挂瓢树上,风吹有声面摔碎,问:何不作哑以保全自己。

逐句剖析

"稼轩何必长贫":稼轩何谓贫穷,

"放泉檐外琼珠泻":任凭檐外泉水如玉珠倾泻。

"乐天知命":乐天道而知天命,才不用过分忧虑,

# 乐天知命:《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古来谁会":自古谁真正理解,

"行藏用舍":用我则行,舍我则隐。

# 行藏用舍:指出世入世之道。

"人不堪忧":别人也许受不了这种穷困,

"一瓢自乐":一竹篮饭,一木瓢水,他却守清贫而自乐,

"贤哉回也":贤者颜回住陋巷。

# 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得意弟子,现在山东曲阜有颜庙。

"料当年曾问":料想当年,曾问孔丘,

"饭蔬饮水":既以粗茶淡饭为乐,

# 饭蔬饮水:吃粗粮,喝冷水,即粗茶淡饭之意。

"何为是、栖栖者":又何必整日忙碌不停。

# 栖栖:忙碌状。

"且对浮云山上":泉水呀,姑且与浮云青山相伴,

"莫匆匆、去流山下":勿匆匆、流下山去。

"苍颜照影":对泉照影,自觉苍老,

"故应流落":被当权者冷落,

"轻裘肥马":乃意中事。

# 轻裘肥马:即指富豪之人。

"绕齿冰霜":但觉口齿清凉,

# 绕齿冰霜:宋·苏轼《寄高令》诗,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满怀芳乳":满怀清香,

"先生饮罢":先生饮罢泉水。

"笑挂瓢风树":笑挂瓢树上,

# 笑挂瓢:瓢,《逸士传》,“许由手捧水饮,人遗一瓢,饮讫,挂木上,风吹有声,由以为烦,去之。

"一鸣渠碎":风吹有声面摔碎,

"问何如哑":问:何不作哑以保全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水龙吟・题瓢泉》由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创作。上片以颜回自比,展现词人安贫乐道、伴泉隐居的志向,远离仕途纷扰,尽享悠闲。下片借泉抒情,尽显其高洁情怀。全词巧用与泉、瓢相关典故,以多姿笔法和散文化语句,表面超旷洒脱,实则内蕴幽愤。在写作手法上,借典故抒情写志,精准传递复杂情感。此词主题鲜明,既凸显隐居之态,又饱含对高洁品行的坚守。辛弃疾以其独特笔力,将内心幽愤融入对瓢泉的描绘中,于超旷表象下藏着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词作风格独树一帜,极具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辛弃疾闲居带湖期间,凭借其敏锐且精明的头脑打理田产事务。彼时,他购置了一片土地,地中有一眼名为周氏泉的泉水。辛弃疾购得此地后,将泉名改为“瓢泉”,并着手在周边营建住宅。此后,辛弃疾再度遭罢官,便长久定居于此。淳熙十四年(1187年),他在此创作出《水龙吟・题瓢泉》这一词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水龙吟·题瓢泉》是一首词,以闲居瓢泉时的心境与思考为题材。上阕开篇说稼轩未必会长久贫困,以瓢泉之景起兴,借颜回安贫乐道及孔子栖栖奔走的典故,探讨人生的行藏用舍。下阕描绘瓢泉周边浮云山景,表达不急于下山,应顺应自然之意,以自身饮瓢泉之水,笑看瓢挂风树破碎,展现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体现对闲适生活的感悟与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全词多处使用典故,如以颜回自许,借颜回安贫乐道的典故来表明自己伴泉而居、安于清苦生活的志向,使词的内涵更加丰富,表达更为含蓄。通过与泉、瓢有关的典故抒情写志,如“瓢泉”这一名称本身就蕴含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借助这些典故,词人巧妙地传达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情感。借景抒情:以“瓢泉”为核心,描绘了与之相关的自然环境,“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借云山、泉水等自然之景,营造出清幽的氛围,寄托了词人的隐逸情怀和对高洁品行的追求。象征:下片以泉自写,泉在这里象征着词人自己,以泉水的清澈等特质来象征自己的高洁情怀,将自身的品格和情感赋予泉这一自然意象,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直抒胸臆:“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直接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世间忙碌纷争的厌倦,展现出词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比喻:“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来表明自己的乐观情绪,将瓢泉溅起的朵朵浪花比作琼玉珍珠,将其视为自己的财富,可见词人之高雅。双关:“挂瓢风树”的瓢,既指饮水之瓢,又暗指瓢泉之瓢,点明了远离喧器的尘世以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主旨。

3. 分段赏析

《水龙吟・题瓢泉》围绕瓢泉展开吟咏,核心主旨聚焦于一个“乐”字。上片开篇,一句“稼轩何必长贫,放泉檐外琼珠泻”,直截了当地展现出辛弃疾的乐观心境。归隐之后,他丝毫没有为生活清贫而忧心忡忡,反倒独具慧眼,将瓢泉飞溅而起的串串浪花视作晶莹剔透的琼玉珍珠,视作自己的宝贵财富,这般雅趣,尽显其高雅脱俗的气质。“乐天知命,古来谁会,行藏用舍”,词人以一种颇为自得的口吻,诉说着自己已然能够以达观通透的心态去洞察人生。因为他已然深谙何时该入世进取,何时该出世隐退,这般对人生节奏的精准把控,让他内心毫无遗憾。紧接着,辛弃疾以安贫乐道的颜回自比,“一瓢自乐”生动地描绘出他的生活状态:虽身处清苦之境,却因瓢泉相伴,远离了官场仕途的起伏跌宕与尔虞我诈,心中满是悠然自得,烦恼皆抛诸脑后。下片则着重描绘了辛弃疾面对瓢泉时油然而生的独到思绪。“且对浮云山上,莫匆匆、去流山下”,他深情地祈愿瓢泉之水长居于山上,始终维持清冽纯净的本质,切莫匆匆流向山下,以免沾染尘世的污浊。这一殷切期望,实则是他内心深处坚守自我、绝不与黑暗腐朽的官场同流合污的强烈信念的映射。“苍颜”三句,词人以瓢泉之水为镜,当瞥见自己已然苍老的容颜时,不禁感慨万千:往昔追逐的功名富贵,恰似转瞬即逝的过眼云烟,人生匆匆,终会步入衰老,一切皆成虚幻梦境。词的结尾运用双关手法,“挂瓢风树”中的“瓢”,既实指日常饮水所用之瓢,又巧妙地暗指瓢泉,以此点明了全词的主旨——远离喧嚣纷扰的尘世,全力守护自身高洁纯粹的品行。

4. 作品点评

《水龙吟·题瓢泉》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全词围绕泉、瓢相关典故展开,以多样笔法抒情言志,语句呈现出散文化的风格。表面展现出超脱旷达之态,内里实则蕴含着幽微深沉的愤懑,该词以瓢泉为吟咏对象,其核心旨意聚焦于一个“乐”字,于字里行间构建起独特的情感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蝉蜕滓秽之中,以庶几乎沧浪孺子、江潭渔父,幼安非挽近人。

明文学家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四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林景熙《礼闱》

下一篇:宋·陆游《见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