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有茅檐潩水阴":偶然有座茅草屋位于潩水的阴凉处,
# 偶有茅檐潩水阴:自注:潩水自西湖听水亭下派流,自城北而东,吾庐适在其南。
"近依城市浅非深":靠近城市但地势不深。
"幽居每自比陈寔":幽居时常常自比东汉名士陈寔,
"古学何人贵杜林":但钻研古学有谁能像重视杜林那样看重我呢。
"邻父时来陪小饮":邻居老父时常来陪我小酌几杯,
"儿曹颇解续微吟":孩子们也颇能接着我吟诵的诗句继续唱和。
"前年仅了春秋传":前年才完成《春秋》的传注,
"后有仁人知我心":后来有仁德之人理解我的心意。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一字同叔,号东轩长老,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历任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苏辙与父洵、兄轼合称“三苏”,名列“唐宋八大家”。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创作,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不可没”。工古文,尤擅议论。其诗亦类其文,不事驰骋,笔意老练,于平稳中时见浑凝,自然朴实,闲淡高雅。苏辙还有不少咏景、咏物、题画的诗,大多寄托人生感慨。晚年写有不少闲适诗,其中一些诗也表现出对朝政的不满。代表作品有《进策》《进论》《历代论》等。有《栾城集》。
1. 写作手法
白描:“邻父时来陪小饮,儿曹颇解续微吟”,通过简洁的语言直接描绘了乡居生活中的日常场景。诗人没有过多的修饰,描写了邻居老人前来陪饮、孩子们能够跟着吟诗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2. 分段赏析
“偶有茅檐潩水阴,近依城市浅非深,”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茅檐潩水阴”勾勒出一幅简朴自然的画面,“近依城市浅非深”则点明虽靠近城市却不喧嚣,体现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和淡泊的心境。“幽居每自比陈寔,古学何人贵杜林”,通过自比东汉名士陈寔,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而“古学何人贵杜林”则流露出诗人对钻研古学却难遇知音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和对理解的渴望。“邻父时来陪小饮,儿曹颇解续微吟,”以白描手法展现乡居生活情趣,描写了诗人与邻居的交往和家庭的温馨,“邻父时来陪小饮”展现了邻里关系的融洽,“儿曹颇解续微吟”则体现了家庭的文化氛围和诗人对后代的教育成果,充满了生活情趣。“前年仅了春秋传,后有仁人知我心,”表达了诗人治学的成果和内心的感慨,“前年仅了春秋传”说明了诗人治学的勤奋和成果,“后有仁人知我心”则流露出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和对理解的渴望,体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
上一篇:宋·俞国宝《清平乐·数声乌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