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ōng
tiān
·
·
qīng
míng
tiān

朝代:宋作者:杜安世浏览量:3
qīng
míng
tiān
yǒng
chóu
zuì
tái
xiè
绿
yīn
nóng
xūn
fēng
yàn
cháo
fāng
jiù
pén
chí
xiǎo
xīn
qià
shì
xiāo
yáo
dān
jiá
cháng
bàn
lóng
ruǎn
shí
liú
měi
yàn
cuō
hóng
xiāo
chuāng
wài
shù
xiū
huáng
hán
xiāng
yǒu
guān
xīn
chù
nán
xiāng
jiàn
kōng
níng
xíng
zuò
shēn
guī
lǎn
gèng
zhuāng
shū
zhī
xīn
lái
qiáo
cuì

译文

正值清明天气。愁绪萦怀,整日没精打采,如痴如醉。台榭的周围,绿树成荫。暖风轻拂。归来的燕子,新巢已经筑成,小小的池塘,新长出的荷叶相互遮蔽。此时本应是悠然自在的时光。我身着单薄的夹衣,半掩着如软玉般的肌肤。石榴花娇艳美丽,那艳丽的色彩简直可以与一撮红色薄绡相比。窗外几竿修长的竹子,在轻寒中与我相伴相依。心中有个牵挂的人,却难以相见,只能徒然地凝望远方。我整日在深闺中或行或坐,懒得梳妆打扮,自己也深知近来面容愈发憔悴。

逐句剖析

"清明天气":正值清明天气。

"永日愁如醉":愁绪萦怀,整日没精打采,如痴如醉。

"台榭绿阴浓":台榭的周围,绿树成荫。

# 台榭:建在土台上的敞屋。

"薰风细":暖风轻拂。

# 薰风:和风,初夏时之东南风。又同“南风"。

"燕子巢方就":归来的燕子,新巢已经筑成,

"盆池小":小小的池塘,

"新荷蔽":新长出的荷叶相互遮蔽。

# 蔽:遮盖,指荷叶长满荷池。

"恰是逍遥际":此时本应是悠然自在的时光。

"单夹衣裳":我身着单薄的夹衣,

"半栊软玉肌体":半掩着如软玉般的肌肤。

"石榴美艳":石榴花娇艳美丽,

"一撮红绡比":那艳丽的色彩简直可以与一撮红色薄绡相比。

# 红绡:红色薄绸。

"窗外数修篁":窗外几竿修长的竹子,

# 修篁:修竹,高长之竹。

"寒相倚":在轻寒中与我相伴相依。

"有个关心处":心中有个牵挂的人,

# 关心处:指关心之人。

"难相见":却难以相见,

"空凝睇":只能徒然地凝望远方。

# 凝睇:凝视,注视,注目斜视。

"行坐深闺里":我整日在深闺中或行或坐,

"懒更妆梳":懒得梳妆打扮,

"自知新来憔悴":自己也深知近来面容愈发憔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北宋杜安世的《鹤冲天·清明天气》是一首经典闺怨词。上片以乐景衬哀情,描绘春末夏初园林美景,反衬闺中女子“永日愁如醉”的慵懒神态;下片借石榴、修竹等景物,虚实相生,揭示女子因相思难见而“懒更妆梳”的憔悴缘由。词作运用衬托与情景交融手法,不事雕琢却将女子幽怨之情融于景物,生动勾勒出深闺思妇形象,情感饱满真挚,尽显婉约词含蓄细腻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杜安世(?~?),宋代词人。字寿域,一作名寿域,字安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其致力于作词,词多写羁旅、相思。其词风清丽疏快,不避俚俗,有民歌风味。尽管陈振孙评价其“词亦不工”,《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但他的一些词如《卜算子》《玉阑干》也纤巧工致,婉约可诵。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鹤冲天》是杜安世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杜安世是个多情之人,对世间离情别绪有着深刻的体会。他深知在当时的社会情态下,女子们因各种生活遭遇,内心会产生悲悼、悔恨、失落、惆怅等复杂情感。或许他曾目睹过身边女子的类似经历,又或许自身有过相关的情感体验,故而对闺怨之情有着细腻的感知,于是创作了这首《鹤冲天》,以词的形式展现出女子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闺怨词,描绘深闺女子清明时节相思难见、憔悴慵懒的状态。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将情感融入景物描写中,使情与景相互渗透。上片写清明景色,“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等描绘出优美景致,却以“永日愁如醉”体现人物愁绪,美景衬哀情,景中含情。正衬:用环境和景物衬托人物形象与情感。如以“台榭绿阴浓”等优美的园林环境,衬托闺中佳人。反衬:以乐景衬哀情,与主要事物相反或相异的事物作陪衬,来突出主要事物的特点,通过对比反差让主体特征更鲜明,情感表达更强烈。“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描绘出一幅春末夏初的园林美景图,暖风轻拂、绿树成荫、燕归巢成、荷叶满池,如此宜人的景色本应让人心情愉悦。但词中的女主人公却“永日愁如醉”“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美丽的景色与她的愁绪、呆滞神情和慵懒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她内心愁绪之深。以佳人与美景形成反衬,凸显人物愁绪之重。虚实结合:将眼前真实的景、物、事与想象、联想、回忆或虚构的内容相互交融,以实显虚、以虚衬实,词中“窗外数修篁,寒相倚”,实写窗外修长的竹子,女子仿佛与之相依;虚则借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意境,展现女子自怜幽独的心境。“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有个关心处”是心中所思为虚,“难相见,空凝睇”描绘出女子盼望却不得见,只能空自凝望的场景为实,虚实交织,将女子的相思与哀怨抒发得淋漓尽致。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景起笔,精妙勾勒出春末夏初的园林景致,同时巧妙融入闺中女子的愁绪,展现出情景交融的艺术魅力。开篇“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点明时令与人物心境,清明时节,繁花凋零,极易触动思妇的离愁别绪,“愁如醉”生动描绘出女子内心的恍惚与外在的呆滞,奠定全词哀愁基调。随后词人笔锋转向环境描写,“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用细腻笔触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园林图景:台榭被浓密绿荫环绕,微风轻拂,燕子新筑巢穴,小池荷叶初生。此等美景本应令人心旷神怡,可女主人公却仅“单夹衣裳,半笼软玉肌体”,随意披衣,神情木然。这里采用正衬与反衬相结合的手法,优美的环境如绿叶衬花般凸显女子的美丽,却又以乐景衬哀情,用美好景致反衬出女子深重的愁绪,使人物形象更为鲜明。词人长于铺叙,不事雕琢,通过环境与人物状态的描写,将闺中女子的孤寂愁思含蓄展现,为下片抒情做足铺垫。下片聚焦于闺中女子的幽怨与憔悴,由景及人,层层深入,将人物情感推向高潮。“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以生动比喻展现石榴花的艳丽,延续上片写景的笔调,使词意错落有致。“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此句虚实相生,既实写窗外修竹,又暗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意境,暗示女子自怜幽独的心境,巧妙完成从景到人的过渡,增添词的文化底蕴与情感深度。紧接着“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直接点明女子愁思根源——思念之人难以相见,只能空自凝望,简单直白的表述却饱含深情,瞬间引发读者共鸣。结语“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通过对女子日常行为与外貌的刻画,进一步强化其幽怨之情。她在深闺中坐立不安,无心梳妆,明知相思使自己容颜憔悴,却无力改变。词人以质朴自然的语言,将女子因相思而产生的痛苦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一位思念远人、憔悴幽怨的闺中少妇形象跃然纸上。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上阕侧重绘景,下阕着重写人,却始终围绕着“闺怨”这一核心主题。整首词气韵连贯,毫无冗余,人物形象也在词中逐渐饱满立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首词,前片着重写景,后片着重写人,局势有所变换;但又紧紧围绕着一个中心,就是把人写好,写景是为了反衬人。这样,词的气脉就一气贯串,而使结构臻于完整。在艺术风格方面,它较少粉饰,善于铺叙,与柳永词有相似之处。

现代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洪柏昭《宋词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玉蕊花》

下一篇:宋·姜特立《春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