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家五度见春容":回家五年来,已经五度见到春天的容貌,
# 春容:犹言春光。
"长被春容恼病翁":我病且老,常被娇艳的春光欺恼。
# 病翁:作者自指。,恼:使烦恼。
"高柳下来垂处绿":柳树下垂的枝条末梢刚生出嫩绿的叶片,
"小桃上去末梢红":几枝上伸的桃枝上初绽嫣红的花苞。
"卷帘亭馆酣酣日":珠帘高卷,亭馆内融融春晖怡我心怀,
# 酣酣:艳盛貌。
"放杖溪山款款风":拄杖出游,山水间款款春风令人醉倒。
# 款款:徐徐柔和貌。
"更入新年足新雨":新年早春时节恰逢春雨丰足,
"去年未当好时丰":去年虽好,却难及今年兴荣。
# 好时丰:好年成。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兼关注民生题材的诗。描绘了诗人退休后还乡五年间所见的早春景色,如高柳垂绿、小桃梢红、亭馆日光、溪山微风等,营造出清新、和融且充满生机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细致入微的观察。既表达了诗人虽年老体衰却对充满活力的早春景色的热爱,也展现出诗人对民生的关切,期盼新年因充足春雨带来丰收的愿景。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细致刻画了高柳垂下的枝条泛绿、小桃向上生长的树梢泛红的景象,通过对柳树和桃树的局部细节描绘,生动展现早春植物初萌的特点,以小见大,呈现出春天的生机。多感官描写:“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酣酣日”从视觉角度描绘出亭馆外阳光的温暖、灿烂;“款款风”从触觉角度写出溪边山间微风的轻柔,将视觉与触觉相结合,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早春宜人的氛围。正衬:全诗通过描写南溪早春清新、明丽的景色,高柳绿、小桃红、酣酣日、款款风等,营造出愉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对乡村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新年美好生活的期待。
3. 分段赏析
首联紧密扣合诗题,简要概括了诗人还乡五年来的状况。春天的容颜总是那般鲜妍明媚,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诗人这位病翁日益衰老的模样,故而诗人感叹“春容恼病翁”。在这看似叹老的言辞背后,实则隐匿着诗人不服老的心境。也正因如此,尽管诗人年事已高,却依旧对早春景色饱含热爱之情。接下来的两联,便是这位衰翁眼中所捕捉到的春之容光。颔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柳绿桃红的早春景致。当早春的气息悄然降临,柳枝开始返绿,最先呈现绿意的总是下垂枝条的末梢部位,所以才有“垂处绿”的描述;而小桃初绽芳华时,也是先从向上伸展的枝条末端透出红色,因此谓之“末梢红”。“下来”与“上去”,精准地刻画了柳条与桃枝各自的生长特点;“垂处绿”和“末梢红”,则生动展现了它们在春天来临之际最为显著的变化。诗人观察之细致,用词之新颖,紧紧围绕“早春”二字,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动人春色不须多”的独特韵味。颈联着重描绘了“衰翁”在早春时节,于亭馆静居和漫步溪山时的切身感受。在那华丽的亭馆之中,珠帘高高卷起,浓烈而炽热的日光倾洒而入,使得满室都弥漫着温煦的春晖与醉人的春意;诗人拄着拐杖,悠然漫步于溪山郊野之间,轻柔的春风迎面拂来,仿佛在温柔诉说着春的故事。此联巧妙地将早春温暖的阳光、柔和的微风,与“衰翁”的居室环境及出游活动相融合,生动地传递出一种春意融融、令人心旷神怡的氛围。“酣酣”“款款”这两个叠词的运用,更是将这种舒适惬意之感渲染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沉醉其中。末联笔锋一转,以春雨预示丰年作为收束。步入新年之后,春雨充足而及时,照此情形,今年无疑将会是一个丰收之年。相较之下,去年虽也获得了丰收,但恐怕还称不上是最为理想的年景。“更入新年”恰到好处地点明了“早春”这一时节。这样的结尾,表明“衰翁”所倾心的,并非仅仅是那迷人的“春容”,更蕴含着他对百姓生活、民生兴衰的深切关怀。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此结尾或许稍显直白平实;然而,就思想内容而言,却别出心裁地转出了一番新的意趣。
4. 作品点评
以垂暮衰翁的视角描绘早春景致,稍有不慎便极易陷入颓唐之境。而这首诗的精妙之处恰恰在于,全然不见丝毫颓唐之态。诗中,春天的斑斓色彩、蓬勃活力以及无限希望,皆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读来令人仿若真切置身于那充满生机的早春画卷之中。
# 写桃柳,一上一下,可谓体物浏亮。
近代学者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三》
# 诗写衰老的诗人对南溪明媚的春光无比热爱之情。以一“恼”字作全篇之眼。中二联最佳。颔联生动细致描绘出桃柳初发时的情景,妙状早春春意萌动之神韵。颈联两个叠宇词,把温煦春晖与融融春风写得神酣意足。尾联稍嫌平直粗率,有凑韵之病。
现代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陶文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分类集成·诗歌卷(四)》
# 作者退休返乡已五年,时年七十二岁。人到晚年,体衰多病,精神上也会消沉、颓唐。特别是见到春花秋月、花开花落,更容易感伤。作者虽也慨叹自己是“病翁”,但对春到人间,却充满喜悦之情。通过中间二联,竭力赞美,歌颂春天的生机和活力。末联对当年的年景,更是充满丰收的希望。
现代安顺学院教授赵祖堃《宋诗三百首》
上一篇:宋·杨泽民《浪淘沙慢》
下一篇:宋·刘克庄《玉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