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ìng
fēng
·
·
yòng
yào
míng
zhāo
yuán
xún
zhòng
yóu
yán
shà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shān
fēng
lái
cǎo
xiāng
liáng
dào
chuáng
quán
shí
gāo
huāng
shèn
duō
bìng
fáng
fēng
yuè
fèi
biàn
zhāng
xún
cháng
shān
jiǎn
zuì
yīng
zhī
cǎo
xuán
máng
hǎi
zǎo
zhī
shēn
hàn
màn
shuí
bàn
zhǐ
gān
sōng
zhú
gòng
liáng

译文

山路上微风拂过,带来草木的清香。雨后的丝丝凉意,悄然来到了躺椅上。我的游览山水名胜之病已入膏肓,算是没有药可救了。虽已多病。却还甘愿去为这些风月闲情费精神。我常常辜负像山简那样酣醉的时光。只能独自一人。我也知道你忙于著述。社会上早就知道我是一个可有可无之人。除了好友如你,还有谁来伴我出游呢?如你再不来,那我只有跟松竹共凄凉了。

逐句剖析

"山路风来草木香":山路上微风拂过,带来草木的清香。

"雨余凉意到胡床":雨后的丝丝凉意,悄然来到了躺椅上。

# 胡床:一种四脚可以交叠收起的轻便坐具。

"泉石膏肓吾已甚":我的游览山水名胜之病已入膏肓,算是没有药可救了。

# 膏肓:药力达不到的地方,指难以医治的疾病。,泉石:山水。

"多病":虽已多病。

"提防风月费遍章":却还甘愿去为这些风月闲情费精神。

# 费:耗费、损耗。,提防:防备。

"孤负寻常山简醉":我常常辜负像山简那样酣醉的时光。

# 山简醉:《世说新语·任诞》篇:“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离。举手问葛强,何如并州儿。’”高阳池在襄阳,强是其爱将,并州人也。季伦,晋山简子。山简:字季伦,山涛第五子。,寻常:平常,普通。,孤负:即辜负。

"独自":只能独自一人。

"故应知子草玄忙":我也知道你忙于著述。

# 玄:西汉扬雄作《太玄》,以拟《周易》。,草:草拟,起草。,故应知:苏轼《张先生(并叙)》诗:“熟视空堂竟不言,故应知我未天全。”

"湖海早知身汗漫":社会上早就知道我是一个可有可无之人。

# 汗漫:漫无边际,此处可作可有可无讲。《淮南子·原道训》:“若士者齤然而笑曰:‘……然子处矣,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湖海:就是所谓之江湖,也就是社会。

"谁伴":除了好友如你,还有谁来伴我出游呢?

"只甘松竹共凄凉":如你再不来,那我只有跟松竹共凄凉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是宋代辛弃疾所作一首词。他借邀马荀仲游雨岩,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对时局隐忧。词中运用双关、用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手法,上阕借雨后山景,暗嵌药名,隐喻心境与对国事的无奈;下阕以山简、扬雄典故,对比自身处境,借松竹表明气节。全词将药名嵌入却不着痕迹,以精巧构思、深沉内涵,展现其豪放又深婉词风,是南宋文人词艺术与思想兼具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词创作于辛弃疾被贬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时期(约1182-1192年),是招呼一位行医的朋友一起游览雨岩而作的。辛弃疾因力主抗金遭南宋主和派排挤,罢官后隐居带湖十年,以山水自遣,与当地文人、医者多有往来。词题中“马荀仲”为婺源名医,辛弃疾以“药名嵌字”的文人游戏形式招其同游雨岩,既显交游雅趣,亦暗藏政治隐喻。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贬谪悲愤的宋词,通过邀友同游雨岩的闲适表象,深刻表达了辛弃疾怀才不遇的孤愤、对南宋偏安时局的隐忧,以及甘守清贫的文人风骨。

2. 写作手法

双关:药名双关,“堤防风月费篇章”中“防风”既为中药名,又暗喻“防备政治风雨”;“只甘松竹共凄凉”中“甘松”为药名,亦指甘于与松竹(象征气节)为伴,双关诗人孤傲心境。语义双关,“泉石膏肓”表面写沉迷山水成疾,实则暗指报国无门的“政治病”。用典:“孤负寻常山简醉”借晋代山简醉酒避世自喻闲居无奈;“故应知子草玄忙”以扬雄著《太玄经》类比友人著述,暗含对自身才学被弃的悲叹。托物言志:通过“防风”“甘松”等药名与松竹意象,婉曲表达对现实的批判与对气节的坚守。借景抒情:上片以“山路风来草木香”“雨馀凉意”等自然意象,渲染闲适氛围,暗藏对时局的警惕。

3. 分段赏析

上阕:自然意象与药名隐喻。“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以雨后山景的清新开篇,轻风携草木香气入室,暗嵌药名“木香”“禹馀粮”(谐音“雨余凉”),既显游兴,又暗藏对时局“风雨”的警惕。表面写景,实为邀友铺垫,以“凉意”隐喻心境孤寒。“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堤防风月费篇章”,“泉石膏肓”自嘲沉溺山水成疾,暗指政治抱负无门之“病”。“堤防风月”双关药名“防风”与南朝徐勉“只谈风月”典故,表面拒谈风月,实则痛心于国事不可言说,愤懑尽藏含蓄之中。下阕:用典自嘲与孤傲悲鸣。“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以晋代山简醉酒避世自喻,暗指自身罢官闲居的无奈;借扬雄著《太玄》赞友人学术志向,看似客套,实为对比自身“无用武之地”的悲凉。山简尚能为将,辛弃疾却成“可有可无”之人,自嘲中锋芒隐现。“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湖海”喻江湖漂泊,“汗漫”暗指政治边缘化。末句“甘松竹”既嵌药名“甘松”,又以松竹自喻气节,表面邀友同游,实则控诉世态炎凉,唯松竹可伴,人间再无同道,孤傲与凄凉交织,字字血泪。

4. 作品点评

此词以“药名游戏”为壳,以“志士悲歌”为核,展现了辛弃疾“豪放中见深婉”的独特词风。其药名双关的精巧、典故隐喻的深沉、意象对比的张力,共同构建了一个“于凄凉中见精神”的文学世界,成为南宋文人词中兼具艺术创新与思想深度的典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将中药名嵌入词句中。这虽然近似于文字游戏,但稼轩能用药名的字面含义来表情达意,即使不把它当药名看,也能使词的意思上下连贯,浑然一体。

现代谢俊华《辛弃疾全词详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梅雨五绝(其三)》

下一篇:宋·苏轼《南乡子·自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