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éng
shān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3
yīng
yǒu
rén
jiā
zhù
绿
yīn
tíng
dàn
wén
sōng
gēn
dāng
lóng
jīn
shòu
zhú
sǔn
màn
shān
fèng
wěi
rǎn
shēn
yún
yóu
zhàng
lái
xiǎo
chéng
gèng
chuī
xuān
xiāng
zhú
sǎn
dàn
xián
shēn
xìn

译文

小溪的对面应该有人家居住,中午从绿荫深处传来了鸡叫声。当路的松根像龙筋那样硬瘦,漫山的竹笋如同凤尾一样整齐。墨染般的浓云如同瘴气一样,那如丝般的细雨仅能浸湿地皮。此时没有那喧闹的出行鼓乐,可以逍遥自在地随意骑马游玩。

逐句剖析

"应有人家往隔溪":小溪的对面应该有人家居住,

"绿阴亭午但闻鸡":中午从绿荫深处传来了鸡叫声。

# 亭午:正午、中午。苏轼《上巳日与二三子携酒出游随所见辄作数句明日集之为诗故辞无伦次》诗:“三杯卯酒人径醉,一枕春眠日亭午。”

"松根当路龙筋瘦":当路的松根像龙筋那样硬瘦,

# 龙筋:形容细而长的树根。

"竹笋漫山凤尾齐":漫山的竹笋如同凤尾一样整齐。

# 凤尾:凤尾竹,亦泛指竹子。

"墨染深云犹似瘴":墨染般的浓云如同瘴气一样,

# 瘴:瘴气,指中国南部、西南部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之气。

"丝来小雨不成泥":那如丝般的细雨仅能浸湿地皮。

# 丝:细雨如丝。

"更无骑吹喧相逐":此时没有那喧闹的出行鼓乐,

# 骑吹:古代高级官员出门时的仪仗队,一些侍从骑在马上鼓吹乐器。《汉书·礼乐志》:“骑吹鼓员三人。”

"散诞间身信马蹄":可以逍遥自在地随意骑马游玩。

# 散诞:逍遥自在。也指放诞不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步入衡山》是南宋诗人范成大的一首七言律诗。前两联以倒装手法描绘绿荫闻鸡、松竹交错的幽静山景,颈联以“墨云”“丝雨”渲染湿润神秘的气候,尾联通过对比官场喧嚣与独游闲适,直抒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质朴清新,比喻生动,融合山水诗的意境与田园诗的情趣,展现了范成大“平易浅显”的独特诗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范成大自吴郡赴任广西桂林,途经湖南衡山。二月七日抵衡山县城,八日至十日游览南岳。其时诗人历经宦海浮沉,对官场仪仗的繁琐深感厌倦,独游衡山时触景生情,遂写下《步入衡山》一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题材为出游行旅。作品以登山纪游为主线,描绘衡山春日静谧幽深的自然风光。首联通过倒装手法写绿荫闻鸡,暗示世外桃源般的山居;颔联以松根、竹笋的生动比喻展现山林生机;颈联以墨云如瘴、细雨如丝渲染神秘湿润的山间气候;尾联通过对比官场喧闹与独游闲适,抒发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淡雅,融合山水诗与田园情趣。

2. 写作手法

比喻:“松根当路龙筋瘦”,将松根比作龙筋,形象地写出了松根盘曲、瘦劲的形态,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松根的独特样貌,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景物描写:全诗多处运用景物描写,如“绿阴亭午但闻鸡”“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等,从视觉(绿阴、松根、竹笋、深云、小雨)、听觉(闻鸡)等多个角度描绘衡山的景色,全方位地展现了衡山的风貌,营造出清幽、宁静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步入衡山》首联“应有人家住隔溪,绿阴亭午但闻鸡”主要描绘了诗人进山的所见所闻。诗人踏入山林,一路沉浸于美景之中,沿着蜿蜒小径徐徐攀登。眼前溪水蜿蜒流淌,发出悦耳的潺潺声,四周绿树成荫,浓郁的绿意仿佛将人引入了梦幻仙境。临近中午时分,几声清脆的鸡鸣打破了山林的宁静。诗人听闻鸡鸣,心中不禁推测,在那茂密绿荫的深处,溪水的上游方向,必定隐匿着山村人家。诗中对小溪与绿荫的刻画,巧妙烘托出山间景色的清幽秀丽。而鸡鸣声的出现,更是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营造出“鸟鸣山更幽”的独特氛围。这两句采用倒装笔法开篇,先写诗人听到鸡声,然后推断出此处应当有人家住隔溪,这样写避免了平铺直叙,显得更加俏皮生动。颔联“松根当路龙筋瘦,竹笋漫山凤尾齐”紧承上面的“绿阴”展开,继续写山景。偌大的衡山,名胜很多,诗人看到古松苍劲,绿竹漪漪的美丽景象,情不自禁被衡山得大自然的风韵所吸引。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松根比作龙筋,生动地写出松根的瘦劲和盘曲之态,别树一格;把竹笋比作凤尾,形象地描绘出漫山竹笋整齐的样子,它们枝叶繁茂,整整齐齐,迎风摇曳,就如同列队的哨兵在欢迎自己。颈联“墨染深云犹似瘴,丝来小雨不成泥”描写天气和云雾。深云如墨染一般,好似瘴气弥漫,而如丝般的小雨飘落,却没有让地面泥泞。诗人一路向上攀登,细雨如丝,沾衣欲湿,然徐步前行,感受的是大自然的恩赐,心情愉悦至极。“墨染”“丝来”等词语,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心情的极度愉悦。尾联“更无骑吹喧相逐,散诞闲身信马蹄”则以情语作结,直抒感慨。前半句回首往昔,彼时身旁前呼后拥,场面喧闹非凡,看似排场十足,实则处处受限,仿佛被无形的绳索捆绑,一举一动皆不自在,那样的出行方式着实令人心生厌烦。而如今截然不同,诗人独自踏入衡山。此刻的他,宛如挣脱束缚的飞鸟,拥有了全然的自由。想前行便大步迈进,想停歇就悠然驻足,如同信马由缰般随心随性。在这静谧的山林间,他尽情领略山水的灵秀,饱览风光的绮丽,尽情享受这份独属于自己的惬意,无疑是人生一大快事。这两句诗用质朴无华的文字,深刻袒露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往昔官场生活的压抑与如今自在出行的畅快形成鲜明对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以及对田园生活那种悠然自得、无拘无束状态的热切向往。

4. 作品点评

《步入衡山》为南宋山水诗典范,以白描手法融合陶渊明田园诗的恬淡,展现衡山幽深静谧之美。此诗写作特色鲜明,运用比喻、景物描写、多角度描写等手法,如“松根”“竹笋”的比喻新颖生动,“墨染深云”“丝来小雨”的意象细腻传神,生动地描绘出衡山的景色。全诗风格清秀,意境淡雅,语言平实,深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之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诗中着意表现作者的一种闲适恬淡的情致,且表现得神情毕肖。诗开始写绿阴闻鸡,使人有陶渊明所写世外桃源之感;接着写山中景色,幽丽浓郁;在这种幽境里,最后作者写“散诞闲身信马蹄”,他那闲适、恬淡的情致也就活脱出来了。

现代岳麓书社原社长潘运告(云告)《旅游品诗》

# 这首律诗,写闲游衡山的闻见,从山脚绿阴深处的人家,到沿途虬出的松根、齐秀的竹笋,再到山中云染墨、雨如丝,步移景换,而泉响鸡鸣,松风竹雨,皆是天籁,将多少宦海喧嚷,全留山外。写山林之乐,淋漓中不乏冲淡。

现代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所教授奚柳芳、国际美术家联合会书法委员会会员王礼贤《宋诗三百首》

# 这首诗写了衡山中的松根竹笋,深云小雨,隔溪有几户人家,亭午能听到鸡啼,一片深幽清静,平和安宁。在大量的描写五岳高峻雄伟、险奇峭拔的诗作之外,提供了截然不同的另一种美的形象。

现代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光舟、周满江《古诗类编·第二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洪咨夔《夏至过东市二绝(其一)》

下一篇:宋·吴潜《水调歌头·焦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