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蔓水生风雨多":瓜蔓水涨时节风雨频仍,
"吴船发棹唱吴歌":吴地船只启程高唱吴地歌谣。
"槎从秋汉下应快":木筏顺秋日银河而下该当迅疾,
"人忆故园归奈何":人却忆起故园归去徒然无奈。
"世事静思同转毂":静思世事如车轮飞转不息,
"物华催老剧飞梭":观万物凋零似飞梭催人老去。
"茶官到有清闲味":茶官之职倒有清闲雅趣可品,
"海月团团入酒蠃":海上明月团团映入酒杯之中。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介绍了江南汛期(瓜蔓水涨)时友人李载之乘船赴海州榷务的离别场景,描绘了“吴船发棹唱吴歌”的启程画面与“槎从秋汉下”的星汉想象,体现了宦游漂泊中归乡无望的怅惘,营造了“世事转毂”“物华飞梭”的时光飞逝意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友人“茶官清闲”“海月入酒”的慰藉与超然情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颈联“世事静思同转毂,物华催老剧飞梭”以“转毂”与“飞梭”为喻,将静观世事的流转比作车轮不停转动,把自然景物发展的过程喻为飞梭疾速穿梭。表达诗人对生命易老、时序更迭的无奈与怅惘,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首联:“瓜蔓水生风雨多,吴船发棹唱吴歌。”起笔以景入情,勾勒送别场景。“瓜蔓水”指江南五月汛期,雨水丰沛、水流湍急,暗含行舟艰险之意;”风雨多”既写自然气候,亦隐喻人生风波。“吴船发棹”点明友人乘船启程,“唱吴歌”则以欢快的吴地船歌反衬离别愁绪——歌声越热闹,离情越深沉。两句通过“水涨”“船发”的动态画面,将友人远行的迫切与诗人内心的不舍交织,勾勒了出来。颔联:“槎从秋汉下应快,人忆故园归奈何。”由实入虚,分写人、槎境遇。“槎从秋汉下”化用张华《博物志》乘槎泛天河典故,以“秋汉”喻指长江,想象友人乘船顺流而下当如木筏驰骋天河般迅捷;“人忆故园”却转笔锋一转,写诗人回首故园却归乡无望的无奈。“应快”与“奈何”形成强烈反差——舟行虽快,归期却渺茫,将宦游漂泊的怅惘推向深处。颈联:“世事静思同转毂,物华催老剧飞梭。”“转毂”喻世事更迭之快,“飞梭”比时光流逝之急,两喻叠加,强化“岁月如流”的紧迫感。“静思”“催老”直指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世间万事如车轮般不停转动,美好事物却如飞梭般催人衰老。尾联:“茶官到有清闲味,海月团团入酒蠃。”“茶官”指李载之赴任的海州榷务,诗人反笔写其“清闲味”,以“海月团团”的静谧冲淡前文的愁绪——海上明月映入螺壳酒杯,光影交融间尽显闲适之趣。此联既是对友人的劝慰,亦隐含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 梅尧臣送别诗善用平实语言传达深沉情感,此诗兼具理性思辨与含蓄风致。
钱钟书《宋诗选注》
上一篇:宋·梅尧臣《胡武平遗牡丹一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