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ān
·
·
yuán

朝代:宋作者:蒋捷浏览量:3
huì
huā
xiāng
xuě
qíng
chí
guǎn
huà
chūn
fēng
fēi
dào
bǎo
chāi
lóu
shàng
piàn
shēng
xiāo
liú
guāng
shè
ér
jīn
dēng
màn
guà
shì
àn
chén
míng
yuè
shí
yuán
kuàng
nián
lái
xīn
lǎn
qiè
xiū
é
ér
zhēng
shuǎ
jiāng
chéng
rén
qiǎo
chū
gēng
wèn
fán
huá
shuí
jiě
zài
xiàng
tiān
gōng
jiè
cán
hóng
xiè
dàn
mèng
yǐn
yǐn
diàn
chē
luó
jiān
yín
fěn
dài
jiù
jiā
fēng
jǐng
xiě
chéng
xián
huà
xiào
绿
huán
lín
chuāng
yóu
chàng
yáng
西
xià

译文

蕙兰花散发出阵阵幽香。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如画景风光。春风吹到,精美的歌楼舞榭,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再不如昔日士女杂沓,那时元宵。何况近年、我已心灰意冷,再也没有心思去寻欢逛灯。江城冷落人声寂静,听鼓点知道才到初更,却已是如此的冷清。谁能再度讨回以前的繁荣升平,向天公再度讨回。我剔除红烛的残烬。只能在梦境中隐隐约约重见往年的情景,那装饰华丽的车马与罗帕的身影。我正想用吴地的银粉纸。故国元夕的风景,写成闲谈的故事。我笑叹那邻家梳着黑发的姑娘,凭倚窗栏还在唱着,“夕阳西下”的旧曲。

逐句剖析

"蕙花香也":蕙兰花散发出阵阵幽香。

# 蕙:香草名。

"雪晴池馆如画":雪后的晴空,辉映着池沼馆阁犹如画景风光。

# 池馆:池苑馆舍。,雪晴:雪止天晴。

"春风飞到":春风吹到,

"宝钗楼上":精美的歌楼舞榭,

# 宝钗楼:唐宋时咸阳酒楼名。此处泛指精美的楼阁。

"一片笙箫":到处是笙箫管乐齐鸣,

# 笙箫:笙和箫。泛指管乐器。

"琉璃光射":琉璃灯彩光四射,满城都是笑语欢声。

# 琉璃:指灯。宋时元宵节极繁华,有五色琉璃灯,大者直径三四尺。

"而今灯漫挂":而今随随便便挂上几盏小灯。

"不是暗尘明月":再不如昔日士女杂沓,

# 暗尘明月:指元宵节灯光暗淡。

"那时元夜":那时元宵。

# 元夜:元宵。

"况年来、":何况近年、

"心懒意怯":我已心灰意冷,

"羞与蛾儿争耍":再也没有心思去寻欢逛灯。

# 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

"江城人悄初更打":江城冷落人声寂静,听鼓点知道才到初更,却已是如此的冷清。

# 初更:旧时每夜分为五个更次。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

"问繁华谁解":谁能再度讨回以前的繁荣升平,

"再向天公借":向天公再度讨回。

"剔残红灺":我剔除红烛的残烬。

# 灺:没点完的蜡烛;也泛指灯烛。

"但梦里隐隐":只能在梦境中隐隐约约重见往年的情景,

"钿车罗帕":那装饰华丽的车马与罗帕的身影。

# 罗帕:丝织方巾。旧时女子既作随身用品,又作佩带饰物。,钿车:用金宝嵌饰的车子。

"吴笺银粉砑":我正想用吴地的银粉纸。

# 银粉砑:碾压上银粉的纸。,吴笺:吴地所产之笺纸。常借指书信。

"待把旧家风景":故国元夕的风景,

"写成闲话":写成闲谈的故事。

"笑绿鬟邻女":我笑叹那邻家梳着黑发的姑娘,

"倚窗犹唱":凭倚窗栏还在唱着,

"夕阳西下":“夕阳西下”的旧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女冠子·元夕》是南宋词人蒋捷创作的一首词。词中运用今昔对比手法抒发元夕感怀,展现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上片前半部分描绘往日元夕的热闹景象,后半部分则写今日的清冷及自身郁闷的心情。下片诉说往昔繁华不再的无奈,蕴含复国无望的深切眷恋。这首词风格自然,词意流转顺畅,毫无凝滞之感。在精心雕琢中呈现自然本色,或直接描写,或间接烘托,或借助梦境,着力之处皆是词人钟情之情,情韵兼具,沉痛感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间词人

蒋捷(1245?~1305?),宋元间词人。字胜欲,号竹山,世称竹山先生,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蒋捷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风多样,既有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一派,也有承袭周邦彦、姜夔乃至李清照遗风者,整体风格以悲慨清峻、萧寥疏爽为主。其造语奇巧之作,在宋代词坛独标一格。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写亡国之痛、身世之感、日常生活等内容。代表作品有《女冠子·元夕》《贺新郎·兵后寓吴》《虞美人·听雨》《昭君怨·卖花人》《贺新郎·梦冷黄金屋》等。著有《竹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灭亡后,蒋捷的很多词作都流露出对故国的怀念,抒发了山河沦丧的悲痛。这首词作者通过今昔元宵佳节的对比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故国深切的缅怀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感怀词。借往日元夕的热闹与今日元夕的清冷对比,写出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眷恋及亡国的悲痛之情。

2. 写作手法

化用:“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化用唐苏味道《上元》“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原句描绘上元夜车马扬起尘土、明月伴随行人的热闹场景,词中化用此句,既写今日元夕的冷清,又勾起对昔日繁华的回忆,含蓄表达故国之思。对比:上片“琉璃光射”的昔日元夕繁华与“而今灯漫挂”的今日萧索形成对比;“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将昔日赏灯的兴致与如今的慵懒怯懦作比,突出国破后心境的变化。倒装:“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运用倒装,正常语序应为“问谁解再向天公借繁华”。这种句式强调了无人能借回往昔繁华的无奈,更强烈地抒发了词人对逝去盛世的追念与悲叹。

3. 分段赏析

上片起笔“蕙花香也。雪晴池馆如画”,词人即刻沉入对往昔元夕的美好追忆之中:兰蕙绽放着幽幽香气,雪后初晴的阳光下,亭台楼阁环绕着碧波荡漾的池馆,街市楼馆鳞次栉比,一切都宛如精美的画图,极尽渲染了元宵佳节的热闹氛围。“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春风和煦轻柔,酒旗在风中轻轻飘拂,宝钗楼上笙箫齐奏,仙乐飘飘,那令人沉醉的旋律仿佛还在耳畔回响。据记载,宫中曾制作过高达五丈多的琉璃灯,地方进贡的灯盏也“或以五色琉璃而成”,琉璃灯璀璨的光芒四射,壮观的灯市景象让词人感觉恍如昨日。“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而今”二字作为转折过渡,前句铺陈昔日的盛景,此句则转写今日元夕的境况。“灯漫挂”三字,描绘出如今只是草草悬挂着几盏灯笼的场景,与昔日“琉璃光射”的辉煌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不是暗尘明月,那时元夜”一句,既写出了当下元夕的萧索冷清,又巧妙带出了往昔元夜的繁华盛景。“暗尘明月”化用了唐代苏味道《上元》诗中“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的诗意,以上内容从节日活动的层面进行了今昔对比。“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争耍”,则是今昔不同心境的对比。“蛾儿”指的是用纸剪成的闹蛾儿玩具,这句写出了如今的元宵已让人兴味索然,内心更是感到慵懒怯懦,甚至羞于去与那些闹蛾儿玩具争趣玩耍。这种黯淡消沉的心情是近年来才逐渐产生的,完全是当前的处境所导致的。下片“江城人悄初更打”,词人从灯市时间短暂的角度,描绘出今宵元夕的冷落寂寥,同时点明自己度过元宵的地点——江城。从这一句之后直至词末,词人一连运用“问”“但”“待把”“笑”等多个领字,语气连贯,一泻而下,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内心的悲恨酸楚。“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采用倒装句式,提出诘问:究竟有谁能够再向天公借来往昔的繁华盛景?“剔残红灺。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词人怀着无可奈何的心境,剔除烛台上烧残的烛灰后沉沉睡去。在梦境之中,那车轮辚辚作响的钿车、仕女们佩戴的香罗手帕,隐隐约约地浮现眼前。“吴笺银粉砑。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词人打算用最为精美的吴地银粉纸,将昔日宋朝的繁华盛事写成文字,以此寄托自己深切的故国之思。这里的“银粉砑”指的是碾压上银粉的纸张,“旧家风景”则借指宋朝的兴盛往事。此时,词人听到邻家少女正倚靠着窗户,吟唱着南宋时期的元夕词。没想到时至今日,竟然还有人能够演唱这首词,而词中描绘的繁华景象又恰好与之前所写的“琉璃光射”“暗尘明月”相互呼应。此情此景触动词人的心弦,不禁让他心头微微一动,生出一丝欣慰,因而以一个“笑”字引领下文。然而,这“笑”中实则饱含着无限的酸楚。因为曾经的繁华终究已消逝,再也无法重现。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风格自然流畅,词意始终处于动态流转中,毫无滞涩之感。然其在顿挫中彰显流动之姿,于精心雕琢中透出自然之韵。作者对往昔元夕的铺陈不吝笔墨,以浓墨重彩之笔或直接描绘,或间接叙写,或借梦境再现,凡着力之处皆为词人钟情之情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伯可词名冠一时,有上元宝鼎现词,首句“夕阳西下”。蒋竹山捷同时人,作女冠子词咏上元,结句云:“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其推重当时如此。

清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二

# “羞与闹娥儿争耍。”耍字叶霜马切。此类略举数。

清李佳《左庵词话》卷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觏《袁州州学记》

下一篇:宋·陈与义《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