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ái
ōu

朝代:宋作者:苏泂浏览量:4
bái
ōu
xiāng
jiàn
xiāng
cāi
shì
xīng
xīng
zāi
lǎn
gèng
shī
jiāo
chóu
wéi
yǒu
jiǔ
sān
bēi
kàn
méi
fǎng
仿
xuě
xíng
guò
wán
yuè
shuāng
nòng
yǐng
lái
xué
píng
shēng
ān
děng
xián
shòu
bìn
máo
cuī

译文

白鸥忽然间与我相见却又猜疑,我这白发稀疏的样子大概和它所见的隐士差不多吧。我习惯了懒散,再也写不出一句诗来,想要排解忧愁,也只有三杯酒罢了。我看着梅花,仿佛它像雪一样缓缓走过,我玩赏月亮,它如霜一般洒下清辉,月影仿佛在嬉戏。我学得了这一生安乐的方法,不会轻易地被衰老的迹象所困扰。

逐句剖析

"白鸥相见忽相猜":白鸥忽然间与我相见却又猜疑,

"居士星星似我哉":我这白发稀疏的样子大概和它所见的隐士差不多吧。

"习懒更无诗一句":我习惯了懒散,再也写不出一句诗来,

"浇愁惟有酒三杯":想要排解忧愁,也只有三杯酒罢了。

"看梅仿雪行过去":我看着梅花,仿佛它像雪一样缓缓走过,

"玩月如霜弄影来":我玩赏月亮,它如霜一般洒下清辉,月影仿佛在嬉戏。

"学得平生安乐法":我学得了这一生安乐的方法,

"等闲不受鬓毛催":不会轻易地被衰老的迹象所困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白鸥》是南宋诗人苏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以诗人与白鸥的相遇为开端,引发了对自身衰老和孤独的感慨。颔联描述了诗人慵懒无诗、借酒浇愁的状态,进一步体现出内心的消沉。颈联描绘了诗人欣赏梅花和月亮的情景,展现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但其中也透露出孤独寂寞。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学得了安乐之法,不被衰老所困扰的豁达态度。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孤独忧愁,又有对自然的热爱和面对生活的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白鸥相见忽相猜,居士星星似我哉”,这两句诗中“白鸥相见忽相猜”,白鸥通常象征着自由、纯洁,与诗人相遇时却忽然猜疑,营造出一种微妙而略带孤寂的氛围。“居士星星似我哉”,“居士”一般指隐士或有闲情雅致的人,“星星”形容白发稀疏,诗人看到白鸥,联想到自己白发苍苍的样子,仿佛白鸥所见的其他隐士也是如此,流露出一种对自身衰老和孤独的感慨。颔联“习懒更无诗一句,浇愁惟有酒三杯”,这两句诗中“习懒更无诗一句”,“习懒”体现出诗人长期处于一种慵懒的状态,连作诗这样曾经热衷的事情都不再有兴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消沉和创作灵感的缺失。“浇愁惟有酒三杯”,“浇愁”直接点明诗人心中有忧愁,而排解忧愁的方式只有借酒消愁,且仅仅只有三杯酒,更凸显出诗人忧愁的深沉和无奈。颈联“看梅仿雪行过去,玩月如霜弄影来”,这两句诗中“看梅仿雪行过去”,将梅花比作雪,形象地描绘出梅花洁白、轻盈的姿态,仿佛梅花像雪一样缓缓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玩月如霜弄影来”,把月亮比作霜,月亮的清辉洒下,月影仿佛在嬉戏,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这两句诗通过对梅花和月亮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在欣赏美景的背后,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尾联“学得平生安乐法,等闲不受鬓毛催”,这两句诗中“学得平生安乐法”,表明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让自己内心安乐的生活方式或心态。“等闲不受鬓毛催”,“鬓毛催”指代衰老,诗人表示不会轻易被衰老所影响,体现出一种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尽管诗人前面流露出孤独、消沉和忧愁,但最后这两句又展现出他在面对衰老和生活的无奈时,试图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应对。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范成大《立秋后二日泛舟越来溪》

下一篇:宋·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