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何处有吾愁":近来哪有我的愁绪呢,
# 近来何处有吾愁:“近来”两句:谓近来已臻愁乐两忘的境界。
"何处还知吾乐":哪里又是我的乐趣?
"一点凄凉千古意":内心一点凄凉与骚人墨客们的千古寂寞相似啊,
# 一点凄凉千古意:“一点”两句:独立西风,放眼天宇,惟馀一点凄凉情味。
"独倚西风寥郭":独自倚着栏杆看苍茫大地。
"剪竹寻泉":修剪竹子,寻找清泉,
# 剪:一作并。
"和云种树":在云雾里种植树苗,
# 和:带。
"唤做真闲客":这样是不是被叫着真的有闲人啊,
"此心闲处":可是我这颗闲着的心,
# 此心闲处:“此心”两句:心境的宁闲,并非完全依靠山水的陶冶。
"不应长藉邱壑":不应该长久地呆在峰谷之中啊。
# 邱壑:指山水。,藉:借助。
"休说往事皆非":不要说过去的事都一无是处,
# 休说往事皆非:“休说”三句:休论今是昨非,惟举杯一醉而已。陶渊明《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而今云是":而今我举着酒杯独饮,
"且把清尊酌":却觉得往事就是如此。
# 尊:酒杯。
"醉里不知谁是我":醉了已不知我是谁谁是我了,
# 醉里不知谁是我:“醉里”两句:醉中忘却自我,月乎?云乎?鹤乎?一切似是而非。
"非月非云非鹤":不是明月不是白云不是飞鹤。
"露冷风高":露渐冷风也急,
# 露冷风高:“露冷”三句:深夜酒醒,依然一片寂静,惟见露滴松梢;惟闻风摇桂叶。
"松梢桂子":松叶和桂花正风中摇晃,
"醉了还醒却":我醉了却还清醒着。
"北窗高卧":在北窗上躺着入眠,
# 北窗高卧:北窗”两句:醒了再睡,莫教晨鸟惊梦。北窗高卧: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太古之人)。
"莫教啼鸟惊著":切莫叫凄惨的鸟啼声给我从温柔的梦中惊醒。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写作手法
设问:“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开篇以两个设问句,引发读者对词人愁乐所在的思考,同时自然地引出下文词人的情感抒发,也透露了词人内心复杂的情绪。借景抒情:“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通过描写露水寒冷、风声高响,松梢桂子飘落的景象,营造出清冷的氛围,烘托出词人从醉酒中醒来后的孤寂与内心难以排遣的愁绪。直抒胸臆:“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直接表明不要再去纠结往事的是非,暂且饮酒的态度,直白地展现出词人想要摆脱过往,压抑内心复杂情感的情态。
2.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以设问起笔,新奇独特,引发读者兴趣,同时巧妙地传达出词人内心对愁乐的思索。“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郭”,“凄凉”一词点明情感基调,“独倚”塑造出孤独者的形象,词人在西风中独自眺望辽阔天地,将深沉的千古意绪融入其中,尽显孤寂之感。“剪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通过对行为的描写,描绘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画面,然而“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却暗示出词人内心并非真正安于这种闲适,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情感难以释怀。下片,“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词人直接吐露对过往的看法,试图以饮酒来摆脱内心的纠结,展现出一种无奈与压抑。“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运用奇特的想象,描述醉后的迷离境界,表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追求。“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借景抒情,借助自然之景烘托出词人从醉中清醒后的孤独与愁绪。“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著”描绘出词人渴望宁静、逃避现实的心态,进一步揭示出其难以承受清醒时痛苦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