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物":一年中春天的景物,
"惟梅柳间意味最深":唯有梅花柳树韵味最深。
"至莺花烂漫时":到莺飞燕舞,春花烂漫的时候,
# 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日景色。
"则春已衰迟":春天则已经快到迟暮,
"使人无复新意":让人感受不到新意。
"予作《洞仙歌》":我作的这首《洞仙歌》,
"使探春者歌之":让探春的人吟诵之后,
"无后时之悔":再不会有错过时序的憾恨。
# 后时之悔:后悔错过了机会。
"雪云散尽":风雪过后,阴云散尽,
"放晓晴池院":拂晓时分,庭院已经放晴。
# 放:露出。
"杨柳于人便青眼":杨柳如同向人们流露出青眼一样抽出新叶。
# 青眼:青睐。晋阮籍能为青白眼,喜悦时正眼相看,目多青处,厌恶时则白眼斜视。这里指春天柳叶开始泛出青绿色,好像对踏春游人示意欢迎。
"更风流多处":更加风流多情的,
"一点梅心":是那一点梅心,
"相映远":在远处与杨柳辉映,
"约略颦轻笑浅":隐隐约约地露出淡淡的哀愁,清浅的笑容。
# 颦轻笑浅:微微皱眉,盈盈浅笑。,约略:大概,差不多。
"一年春好处":一年春光最好的时候,
"不在浓芳":并不在芳菲浓艳的时节,
# 浓芳:繁花浓艳。
"小艳疏香最娇软":那梅柳初绽,清艳淡香的时候最是娇柔妩媚。
# 疏香:指淡雅的清香,指梅花。,小艳:指小而稀疏的花朵。
"到清明时候":到了清明时节,
"百紫千红":万紫千红,
"花正乱":花正纷乱怒放之时,
"已失春风一半":已失去了春光美景的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及早地占尽那短促的韶光,抓紧时间共同游乐玩赏,
# 韶光: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
"但莫管春寒":不要管早春料峭清寒,
# 但莫管:只是不要顾及。
"醉红自暖":酒醉脸红,自然就温暖了。
# 醉红:饮酒后面色红晕。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通过梅柳这两种早春典型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初春美好景致的欣赏与珍惜,在自然流转中寄寓人生感悟,让读者在舒缓的阅读体验中有所思考。全词将议论与景物描写相结合,含蓄地传达出珍惜美好时光的意蕴。
2. 写作手法
比喻:“杨柳于人便青眼”将初生柳叶的细长形态比作人喜悦时的“青眼”,既写实又含蓄表达对春意的欢迎。拟人:“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将梅花拟人化为含愁带笑的佳人,“颦轻笑浅”细腻描摹梅花的清雅风韵,与柳的“青眼”形成互动,突出梅柳相映的灵动意趣。
3. 分段赏析
上片着重描写梅与柳这两种早春具有代表性的景物。“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描绘了初春的天气变化,积雪消融,天空放晴。“杨柳于人便青眼”,人们高兴的时候,眼睛看人会正视,黑眼珠较多出现在中间部位,所以称作“青眼”。这里的“青眼”一词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描绘出初生的柳叶形状如同眼眸,又巧妙地借助“青眼”表达出柳树仿佛对人有好感的意思。“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接下来描写梅花,词人把梅花拟人化,说它更具风流韵味。因为梅花花朵小巧,粉蕊精致,所以称作“一点梅心”。后面两句把梅与柳结合起来描绘,柳树姿态低垂如轻颦,梅花则浅笑盈盈,二者相互映衬,饶有情趣。下片由景入理,情景交融。“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词人借用韩愈“最是一年春好处”的诗意,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小艳疏香”指的是柳眼梅心;“疏”既形容梅花疏朗的影子,也指柳条稀疏的样子。“娇软”同样如此,“娇”主要侧重于描写梅花的娇美,“软”更多体现出柳树的柔美。“浓芳”二字则为下文做了铺垫。“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到了清明时节,春光明媚,百花竞相开放。然而,百花盛开的景象反而让人觉得缺乏新鲜感,更何况事物往往在达到极致后就开始走向衰落,春光最浓烈的时候,其实也正是春天逐渐消逝的时候,所以说“已失春风一半”。“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词人在此劝人们要尽早去欣赏春光,及时出游,不要任由美好的时光白白流逝。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写惜春之情,劝人尽早踏春,以免空留怅惘;其中亦含把握时机的劝勉之意,以期人生有所建树。
# “于人”二字,本杜诗:“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一半”句,似黄玉林“夜来能有几多寒,已度了梨花一半。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
# 以人喻物,生动。“不在浓芳”,在“疏香小艳”,独识春光之微。至“已失一半”句,谁不猛省!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四集》
# “小艳疏香最娇软”四句,中有至理,却是未经人道。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着笔唯恐伤题,总不欲涉痕迹。咏物一派,高不能及,石帚此种亦最可发。
清词人、学者、藏书家朱彝尊评李元膺《洞仙歌》“廉纤细雨”
# 赏春须早,有“好花看到半开时”意。较“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诗,尤为警动。日中则昃,操刀必割,凡事争天下之先,不仅赏春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上一篇:宋·洪咨夔《初霜》
下一篇: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