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神州路":向北眺望通往中原的路。
"试平章、":试着议论议论、
# 平章:议论,筹划。
"这场公事":这一场恢复中原的大事,
# 公事:指对金作战的国家大事。
"怎生分付":该怎么嘱咐。
# 分付:安排,处理。
"记得太行山百万":记得太行山王善、杨进聚众百万,
# 记得太行山百万:指靖康之变后在河北、山西等地结集的抗金义军。
"曾入宗爷驾驭":曾经接受东京留守宗泽驾驭。
# 曾入宗爷驾驭:其中有不少归附东京留守宗泽。
"今把作、":现在朝廷对义兵左右为难就当作、
# 把作:当作。
"握蛇骑虎":握着毒蛇骑着老虎。
# 握蛇骑虎:比喻危险。
"君去京东豪杰喜":你到京东路去义军领袖会高兴,
"想投戈、":料想他们一定会放下武器、
"下拜真吾父":拜你为父。
# 真吾父:用郭子仪事。郭子仪曾仅率数十骑入回纥大营,回纥首领马而拜,说“真吾父也”。
"谈笑里":谈笑间,
"定齐鲁":平定齐鲁。
"两河萧瑟惟狐兔":黄河两岸一派萧条只见乱跑的狐兔,
# 狐兔:指敌人。,两河:指河北东路、西路,当时为金统治区。
"问当年、":试问当年、
"祖生去后":祖逖离开这里后,
# 祖生:祖逖。这里指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宗泽、岳飞等。
"有人来否":还有人来过否。
"多少新亭挥泪客":多少在建业新亭洒泪的士大夫,
# 新亭:用新亭对泣事。
"谁梦中原块土":谁真正想到过中原那一大块国土。
# 块土:犹言国土。
"算事业、":算起来恢复大业、
"须由人做":必须由适当的人来做。
"应笑书生心胆怯":应该笑我等书生心里胆怯,
"向车中、":向车之中、
"闭置如新妇":关闭起来像新媳妇。
"空目送":空空地目送,
"塞鸿去":边塞的鸿雁飞去。
南宋文学家
刘克庄(1187~1269),南宋文学家。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居士,莆田(今属福建)人。以荫入仕,淳祐初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谥文定。刘克庄兼擅诗、文、词各体,尤以诗歌影响最大,为江湖派的重要作家。其诗初学晚唐,后推崇陆游,喜用典故成语。诗风豪迈奔放、雄健疏宕。在南宋辛派词人中,刘克庄与刘过、刘辰翁并称“三刘”。词风豪迈,颇受辛弃疾影响。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后村诗话》,编有《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代表作品有《戊辰即事》《贺新郎·九日》《六州歌头·客赠牡丹》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一首送别词。通过写送别友人陈子华赴任真州,抒发抗金复国之志。
2. 写作手法
设问:开篇即以“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的设问切入,将收复中原的国策难题抛向读者,既暗含对朝廷决策无能的质问,又以反诘语气强化家国危局下的紧迫感;下片“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再度发问,借祖逖北伐的典故叩击现实。两处设问前后勾连,从当下困境回溯历史镜鉴,以尖锐的诘问直指南宋主和派的苟安本质,形成情感递进与思想深化的双重张力。对比:上片以宗泽“驾驭太行百万义军”的雄姿,反衬南宋朝廷将民间抗金力量视作“握蛇骑虎”的怯懦,揭露统治者对民心向背的短视压制;下片“京东豪杰喜”与“新亭挥泪客”的对照,则撕开士大夫阶层空谈误国的虚伪面具——民间义军渴盼英主,朝堂权贵却只知对新亭对泣,徒留“谁梦中原块土”的悲凉。这种历史英雄与现实庸碌、民间热血与庙堂软骨的强烈反差,既凸显了作者对收复事业的深切期待,亦暗含对南宋政治生态的尖锐批判。用典:本词用典突出,如“宗爷驾驭”与“真吾父”中,“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直指南宋初年宗泽招抚义军的史实。宗泽以“宗爷爷”之威凝聚民心,而词人借“真吾父”(化用郭子仪单骑降回纥典故)呼唤当世将领如宗泽般得民心。二者一实一虚,既赞颂抗金先驱,又暗讽今之将领失策。而“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以祖逖北伐为镜,痛陈南宋无人再续“击楫中流”之志。祖逖渡江时“中流击楫”的壮举,与词人笔下“新亭挥泪客”(典出《世说新语》东晋士族南渡空谈)形成古今对照,直指士大夫空怀故国之思却无行动之志。
3. 分段赏析
词的上阙写豪情与忧思交织的北望。“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开篇以“北望”定调,直指南宋偏安下中原沦陷的痛心现实。“试平章”三字抛出尖锐问题:如何收复失地?既点明时局矛盾,又暗含对朝廷主和派的质疑。“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对比北宋抗金名将宗泽的功绩与当下困境。宗泽曾以智勇收编太行山义军,威震敌胆;而今朝廷却将义军视为“握蛇骑虎”——既惧其势,又惮其力,凸显政策摇摆的荒诞。“君去京东豪杰喜,想投戈下拜真吾父。谈笑里,定齐鲁。”转而激励友人陈子华:若能效仿宗泽,以仁德招抚义军,豪杰必箪食壶浆相迎,齐鲁山河可轻易收复。全句气势如虹,充满对友人的期许与抗金必胜的信念。词的下阕写悲愤与自省的南望。“两淮萧瑟惟狐兔。问当年、祖生去后,有人来否?”笔锋陡转,描绘沦陷区“狐兔出没”的荒凉景象,反问“祖逖之后谁来复中原?”以“祖生”(祖逖)典故暗讽南宋无人敢北伐,悲怆中透出愤懑。“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借东晋士大夫“新亭对泣”的典故,痛斥南宋士大夫空谈流泪却无收复之志,质问“谁曾真正心系中原?”直指士大夫群体的麻木不仁。“算事业须由人做。应笑书生心胆怯,向车中、闭置如新妇。”陡然振起,以“事在人为”反驳颓丧之论,却笔锋自嘲:书生如“新妇”般怯懦,闭门车中不敢出战。表面贬抑自己,实则呼吁打破畏缩心态,呼应上阕的豪情。“空目送,塞鸿去。”以鸿雁南飞暗喻友人北行,更象征中原故土的渺远难归。“空目送”三字收束全词,留下无尽怅惘——既有对友人前路的牵挂,亦是对南宋朝廷不作为的绝望。
4. 作品点评
《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全词以送别为题,却突破传统离愁别绪的窠臼,将家国情怀与政治抱负熔铸于词章,展现出雄浑激荡的韵律节奏与深沉跌宕的情感张力。全词以“北望神州路”起势,以“空目送,塞鸿去”收束,看似仅以塞鸿意象暗点送别,实则通过时空结合,将山河破碎的悲怆与收复失地的壮志两者都进行了充分的显露。
# 在这首词中,作者要陈子华正确对待义军,招抚义军,思想是进步的。他的词,发展了辛弃疾词的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雄放畅达,继承辛派的爱国主义词风,又有自己的风格。这首词气势磅礴,一气贯之,是名词的显著特色。立意高远,大处落墨,又曲折跌宕,不同于那些一昧讲究直率的人。
不详当代学者徐扬
上一篇:宋·秦湛《卜算子·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