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òng
yáng
zhì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cháng
yǒu
yōu
yōu
zhī
tuì
退
ér
xián
néng
zhì
ér
xué
qín
yǒu
rén
sūn
dào
shòu
gōng
shēng
shù
yǐn
jiǔ
ér
zhī
zhī
zhī
zài
shēng
yōu
zhě
yào
zhī
zhě
néng
gōng
zhī
ruò
shēng
zhī
zhì
zhě
néng
xīn
zhī
suǒ
píng
xīn
ér
píng
zhě
zhī
wàng
zāi
qín
zhī
wéi
xiǎo
zhì
zhě
wéi
gōng
zhě
wéi
cāo
xián
zhòu
zuò
rán
biàn
zhī
zhě
rán
huǎn
zhě
shū
rán
bēng
liè
shí
gāo
shān
chū
quán
ér
fēng
zhì
yuàn
guǎ
zhī
tàn
xióng
yōng
yōng
zhī
xiāng
míng
yōu
shēn
yuǎn
shùn
wén
wáng
kǒng
zhī
yīn
bēi
chóu
gǎn
fèn
yuán
zhōng
chén
zhī
suǒ
tàn
āi
dòng
rén
shēn
ér
chún
dàn
yáo
shùn
sān
dài
zhī
yán
kǒng
zhī
wén
zhāng
zhī
yōu
huàn
shī
zhī
yuàn
néng
tīng
zhī
ěr
yìng
zhī
shǒu
zhě
dǎo
yān
xiè
yōu
gǎn
rén
zhī
yǒu
zhì
zhě
yān
yǒu
yáng
jūn
hào
xué
yǒu
wén
lěi
jìn
shì
zhì
cóng
yìn
diào
wéi
wèi
jiàn
zài
dōng
nán
shù
qiān
wài
shì
xīn
yǒu
píng
zhě
qiě
shào
yòu
duō
ér
nán
fāng
shǎo
yào
fēng
yǐn
shí
duō
zhī
yǒu
píng
zhī
xīn
zhī
néng
jiǔ
rán
píng
xīn
yǎng
qín
jiāng
yǒu
yān
zuò
qín
shuō
zèng
xíng
qiě
yāo
dào
zhuó
jiǔ
jìn
qín
wéi
bié

译文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疾病,是因忧虑而产生的。药物的治疗,是可以攻击这些疾病的病灶,但不如音乐进入人体的效果,因为音乐可以平和人心那种愤愤不平的情绪。人心能够平静下来,不和谐的和谐了,那么忘记了疾病也是理所应当的啊。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微不足道的,等达到很高的境界后,大的声音是最低沉的宫声,小的声音是最高亢的羽声,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像夜晚刮起大风下起大雨。有时像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它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必定能深深打动人心。而那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抒发幽思,那么在感动人心的时候,也能达到非常深切的程度。我的朋友杨君,勤奋好学,写得一手好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志。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心里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况且他从小就多病,而南方又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不同。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怎么能长久地抑郁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会对他有所帮助。所以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一起喝酒,赠琴给他作为离别纪念。

逐句剖析

"予尝有幽忧之疾":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

# 幽忧:过度的忧伤和劳累。语出《庄子·让王》:“我适有幽忧之病。”

"退而闲居":退下来闲居,

"不能治也":没有医治好。

"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

# 孙道滋:作者的朋友,生平不详。

"受宫声数引":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

# 受宫声数引:学习宫、商的声音和几支曲子。宫声数引:古代的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文中所说的宫声,泛指各种曲调。引:曲调的一种体制。

"久而乐之":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

"不知其疾之在体也":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夫疾":疾病,

"生乎忧者也":是因忧虑而产生的。

"药之毒者":药物的治疗,

"能攻其疾之聚":是可以攻击这些疾病的病灶,

"不若声之至者":但不如音乐进入人体的效果,

"能和其心之所不平":因为音乐可以平和人心那种愤愤不平的情绪。

"心而平":人心能够平静下来,

"不和者和":不和谐的和谐了,

"则疾之忘也宜哉":那么忘记了疾病也是理所应当的啊。

"夫琴之为技小矣":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微不足道的,

# 技:技艺。

"及其至也":等达到很高的境界后,

"大者为宫":大的声音是最低沉的宫声,

# 大者为宫:“大者”二句:宫声宏大,羽声微弱。

"细者为羽":小的声音是最高亢的羽声,

"操弦骤作":按着琴弦迅急弹奏,

# 骤作:屡次弹。骤:屡次。

"忽然变之":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急者凄然以促":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

# 凄然:悲伤的样子。

"缓者舒然以和":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

# 舒然:舒畅的样子。

"如崩崖裂石、":有时像山崩石裂,

"高山出泉":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

"而风雨夜至也":又像夜晚刮起大风下起大雨。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有时像旷夫、寡妇的叹息声,

# 怨夫:即旷夫,没有妻室的男子。

"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又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

# 雍雍:和谐,和睦。

"其忧深思远":它的深沉的忧虑,悠远的思绪,

"则舜与文王、":就是虞舜、周文王、

# 则舜与文王:“则舜”两句: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相传舜、周文王、孔子,担心国事,忧念百姓,都曾援琴作曲。

"孔子之遗音也":孔子的遗音;

# 遗音:《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圣证论》引《尸子》及《孔子家语》说南风辞为:“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琴操》:“拘幽操,文王于羑里而作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于师襄。”一些古书记他作过《临河操》、《将归操》、《猗兰操》、《龟山操》等琴曲。

"悲愁感愤":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

"则伯奇孤子、":就是孤儿伯奇、

# 伯奇孤子:伯奇是周宣王的大臣尹吉甫的儿子,生母死后,他侍奉后母十分孝顺,可是尹吉甫听信后妻的话,把他从家里赶走,他觉得受了冤屈,作琴曲《履霜操》自伤,后投河而死。

"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

# 屈原忠臣:屈原是战国时楚王的臣子,为国忠心,后遭小人的谗毁,被放逐。他曾作《离骚》来抒发自己的忠愤,后来楚国的郢都被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又感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便投汨罗江而亡。

"喜怒哀乐":它的喜、怒、哀、乐的情绪,

"动人必深":必定能深深打动人心。

"而纯古淡泊":而那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

"与夫尧舜三代之言语、":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

# 尧舜三代之言语:指收有尧、舜、禹三代文章的尚书。

"孔子之文章、":孔子的文章、

# 孔子之文章:指传说为孔子修纂的《春秋》。文章:《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刘宝楠正义:文章,谓诗、书、礼、乐。

"《易》之忧患、":《易经》所表现的忧患、

# 《易》之忧患:传说文王被囚羑里时所演绎《周易》,又称《易经》。《易·系辞》:“《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诗》之怨刺无以异":《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

# 《诗》之怨刺:《诗》即《诗经》。《汉书·礼乐志》:“周道始缺,怨刺之诗起”。怨刺:《诗谱序》:“众国纷然,刺怨相寻。”刘宝楠正义:“怨亦刺之类,故连言之”。意谓讽刺政治。

"其能听之以耳":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

"应之以手":能够随手弹出来,

"取其和者":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

"道其湮郁":排遣忧郁,

# 湮郁:阻塞。堙:塞。郁:烦闷。,道:通“导”,疏通。

"写其幽思":抒发幽思,

# 写:通“泻”,排遣。

"则感人之际":那么在感动人心的时候,

"亦有至者焉":也能达到非常深切的程度。

"予友杨君":我的朋友杨君,

"好学有文":勤奋好学,写得一手好文章,

"累以进士举":屡次参加进士考试,

"不得志":都不得志。

"及从荫调":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

# 荫调:凭先辈或父兄官爵受封,而又改调另外的官职。

"为尉于剑浦":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

# 剑浦:县名,今福建南平县。,尉:县尉,为县令之佐。掌军事、治安。

"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

# 区区:形容小,文中指剑浦。

"是其心固有不平者":在这种情况下,他心里确实有不平的地方。

"且少又多疾":况且他从小就多病,

"而南方少医药":而南方又缺少名医良药。

"风俗饮食异宜":风俗饮食与中原不同。

"以多疾之体":以他多病的身体,

"有不平之心":抱着不平的心思,

"居异宜之俗":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

"其能郁郁以久乎":怎么能长久地抑郁下去呢?

"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

"于琴亦将有得焉":那么弹琴也会对他有所帮助。

"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所以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

"且邀道滋酌酒":并且邀请孙道滋一起喝酒,

"进琴以为别":赠琴给他作为离别纪念。

# 进琴:赠琴,一说弹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送杨寘序》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为好友杨寘送行所作的一篇赠序。文章起笔自然引入,随后以大量笔墨铺陈作者习琴、爱琴的过往,着重刻画琴声如何潜移默化地滋养性情、重塑心境。行文末尾,方才将笔触转向为好友杨寘饯行的场景。全文结构严谨,首尾连贯,情感不流于直白,而是以含蓄婉转的方式渗透字里行间。文中巧妙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由浅入深地推进表达,又融入对历史典故的追忆,在悠悠琴音中勾起怀古幽思。这般构思,既彰显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体现了二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情谊,带有较为浓厚的感情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仁宗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欧阳修有感于友人杨寘科举失意、仕途困顿,不仅生活困窘、体弱多病,还因调任南方,深陷水土不服、风俗难适的困境,终日抑郁难抒。出于关切与担忧,欧阳修写下这篇《送杨寘序》,以表劝慰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篇送别友人的赠序,文章开篇先引入话题,随后以大量笔墨细致描绘作者自身学琴、爱琴的经历,深入阐述琴声对其性情的陶冶作用,直至文末才将叙事重心转向为好友杨寘送行的场景。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不舍之情。

2. 写作手法

比喻:作者将琴声的不同特质与多种意象相类比。以“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到也”比喻琴声的高亢激昂、悠扬凄厉;用“如怨夫寡妇之叹息”描绘琴声的幽伤哀怨;以“雌雄雍雍之相鸣”展现琴声的婉转和谐。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琴音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与情感,让读者更易体会琴声的丰富变化与独特魅力。象征:文中以“琴”为核心象征物,其“忧深思远”的音色象征着舜、文王、孔子等圣贤的遗音精神,“悲愁感愤”的旋律象征伯奇、屈原等孤臣孽子的气节,“纯古淡泊”的特质则象征尧舜三代的治世理想与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琴在此不仅是乐器,更成为文人精神品格与理想追求的载体,借琴声的多重象征意义,含蓄传达出对友人坚守心志、超脱困境的期许。烘托:作者通过描绘学琴后“不知其疾之在体”的身心变化,侧面烘托出琴声治愈心灵的力量;又以“如崩崖裂石”等一系列生动比喻,从听觉、视觉等多重感官角度渲染琴声的感染力,让读者从侧面感受到琴音“动人必深”的艺术魅力。此外,详述杨寘“好学有文却不得志”“多疾远调”的处境,烘托出赠琴之举的必要性,凸显琴声对抚慰友人郁结心境的特殊意义。联想:作者由琴声“忧深思远”的特质,联想到舜、文王、孔子等圣贤的遗音,将琴音与上古圣哲的思想智慧相勾连;从“悲愁感愤”的旋律联想到伯奇孤子、屈原忠臣的叹息,使琴声与历史人物的忧思气节形成情感共鸣;更以“纯古淡泊”的琴韵联想到尧舜三代的言语、孔子的文章,让琴声超越乐器属性,升华为儒家文化精神的象征。这些联想打破时空界限,赋予琴声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抽象琴音与具体人文精神相互映照,深化了文章的思想深度。首尾呼应:文章开篇以“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交代学琴治愈病痛的经历,结尾以“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起,当为我弹琴《三峡》之流,以洗其忧”呼应开篇学琴的缘由与成效,再次强调琴声对排解忧思的作用。首尾均围绕“琴可疗疾解忧”展开,使文章结构圆合,情感表达前后贯通,既印证了琴声的治愈力量,又以赠琴之举深化对友人的劝慰之意。

3. 分段赏析

第一段以学琴经历为引,铺陈琴音疗愈之效。作者自陈“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直言心中忧思深重,药物难愈。直至“即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竟借由学琴意外治愈顽疾。此处巧妙搭建起“琴”与“疾”的关联,凸显琴声具有令人忘我的魔力,能驱散忧愁,消解沉疴,为后文临别赠琴、畅言琴理埋下伏笔。第二段深入描摹琴声之妙,着重展现其与人类情感的紧密勾连。开篇便以“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点明琴声千变万化,时而急促凄厉,时而舒缓平和,能轻易唤起人们“凄然”的悲伤、“舒然”的欢畅。为具象化琴声的感染力,作者接连运用精妙比喻:“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到也”,摹绘出琴声高亢激昂、悠扬婉转又凄厉惊心之态;“如怨夫寡妇之叹息”,勾勒出琴声中幽伤哀怨的愁绪;“雌雄雍雍之相鸣”,则展现出琴声的婉转和谐之美。即便如此,作者仍觉意犹未尽,更以天马行空的想象拓展意境,将琴声中“忧深思远”的情感,比作“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把“悲愁感愤”的情愫,喻为“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由此得出“喜怒哀乐,动人必深”的结论。同时,将琴声“纯古淡泊”的特质,与“尧舜三代之言语、孔子之文章、《易》之忧患、《诗》之怨刺”相提并论,以一系列气势磅礴的排比,层层递进地凸显出琴声清高、典雅、深沉的独特韵味,鲜明地区别于琵琶、洞箫、古筝等乐器。而段末“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更强调琴声具备消散忧闷、抒发幽思,引领人们遁入无忧之境的强大力量。第三段聚焦赠琴缘由,细致刻画友人杨寘的境遇。“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杨寘怀才不遇的坎坷;“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点明其官职低微、远赴异乡,心中愤懑难平;“且少又多疾,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道出他体弱多病、缺医少药、水土不服的困境。面对友人的艰难处境,作者虽忧心忡忡却无可奈何,最终选择赠琴相慰:“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疾,于琴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这段文字不仅清晰交代文章创作初衷,更深刻阐释赠琴背后的殷切期许——作者以自身被琴音治愈的经历为念,盼望着悠悠琴声能陪伴友人远赴千里,抚平其郁结心绪,调养其多病之躯,字里行间满溢真挚情谊。

4. 作品点评

全文情感表达含蓄内敛,却真挚动人,字里行间满溢深情,读来令人动容。文中对琴声的刻画尤为精妙,通过丰富的比喻与细腻的笔触,将抽象的琴音化作可感的意象,生动地展现出音乐的魅力。行文风格亦灵动多变,时而细腻入微,时而气势磅礴,于起伏间交织出浓郁的抒情氛围,使文章兼具艺术感染力与情感冲击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文当肩视韩愈而直上之。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庐陵文钞》

# 千秋绝调,此移我情。风雨如晦,取公此序,亦足解幽忧之乐。

清储欣《十大家全集录·六一居士集》

# 文之幽渺凄厉,如秋宵之风雨,是欧文中别饶一种风格。

清林纾《古文辞类纂》

# 此文全然学韩昌黎《送王含秀才序》,看其结法便知。

明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

# 此似学《送王含秀才序》而不如者。不独笔力简古为难,韩乃简古中旨趣深远。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顾逢《息心》

下一篇:宋·贺铸《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