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霞夕照西湖好":夕阳余霞照射在波光粼粼的西湖上多么迷人,
# 西湖:指颍州西湖。落日。,夕照:落日。
"花坞苹汀":岸边绿草茵茵花坞内艳丽的花朵色彩缤纷。
# 苹汀:长满苹草的水中小洲。苹,多年生水生蕨类植物,茎横卧在浅水的泥中,叶柄长,顶端集生四片小叶,全草可入药,亦作猪饲料。亦称“大萍”、“田字草”。汀(tīng),水边的平地。,花坞:四周高起花圃。唐严维《酬刘员外见寄》:“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
"十顷波平":湖内风平浪静一碧万顷,
"野岸无人舟自横":郊外岸边没有船夫任凭小船自在漂横。
# 野岸无人舟自横:化用自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西南天边的月亮冉冉升起浮云渐渐散去,
"轩槛凉生":凉亭内传来徐徐凉爽之气。
# 轩槛:凉亭。轩,长廊。槛,栏杆。
"莲芰香清":莲花荷花清香四溢,
# 莲芰:即莲花。芰(jì),菱。
"水面风来酒面醒":湖面上阵阵凉风驱散了微微醉意。
# 酒面:醉脸。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全词以西湖暮景为题材,上片描绘夕阳西下时湖面的静谧与野岸舟横的闲适,下片写月升风起后的清凉与莲荷清香。通过“残霞”“莲芰”等意象,将自然美景与隐逸心境交融,展现了欧阳修晚年寄情山水、超脱俗尘的志趣。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残霞夕照”“十顷波平”“西南月上”等是静态描写,描绘出西湖傍晚的宁静;“水面风来”则是动态描写,以微风拂动水面,打破平静,动静相衬,使画面更具生机。借景抒情:全词通过对西湖残霞夕照、月上云散等一系列景色的描写,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和悠然闲适之情融入其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 分段赏析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上片以“残霞夕照”点明暮色,通过“花坞”“苹汀”的植物意象与“十顷波平”的湖面,诗人描绘了这样的景色,在一片落日彩霞辉映之下,湖中小洲长满了茸茸翠草,岸边花坞内开满娇艳的鲜花,放眼远望,辽阔的湖面上风平浪静,远处一叶扁舟停泊在荒寂无人的岸边上,好一幅宁静的西湖画卷。“舟自横”化用了前人诗句,暗含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下片写“月上”之后的“景”与“情”。月升云散后,,轩槛处凉意顿生,莲花、菱角散发着清幽的香气,水面上微风吹来,让人酒意顿醒。“西南月上”点明时间是阴历上半月,“月上浮云散”描绘了一个月移云飞的画面,在浮云飞散之后就是一个夜空万里,清澈如洗的境界。“莲芰香清”凉风携来莲香,从视觉、触觉、嗅觉多角度营造清凉意境。“酒面醒”既写晚风驱散醉意,亦隐喻从宦海浮沉中觉醒,归于自然。
4. 作品点评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以简淡笔墨勾勒西湖暮色与月夜清凉,语言清丽而意境深远。上片写静景如画,下片寓动于静,全词语言洗练,通过动静结合与典故化用,将个人超脱之志融入自然景致,体现了欧阳修词“清疏峻洁”的艺术特色。
上一篇:宋·姚勉《贤八咏·李白醉酒》
下一篇:宋·方回《蟏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