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mǎn
jiāng
hóng
·
·
shān
shì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qīng
ōu
lái
diǎn
hóng
chéng
绿
gèng
chǔ
shuāng
chì
lái
zhēng
sāo
hái
tòng
yǐn
bǎo
kàn
xiū
zhú
fáng
ròu
yǒu
fēi
quán
gōng
míng
zhū
sān
qiān
chūn
mǎn
yāng
xīn
xián
yǒng
mián
huáng
kàn
yún
lián
mài
lǒng
xuě
duī
cán
ruò
yào
shí
jīn
wéi
wèi
shí
bèi
lǎo
xiāng
dōng
yuán
shú

译文

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美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日日足有三千斛。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的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如果还觉得不满足那什么时候才满足呢。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逐句剖析

"几个轻鸥":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

"来点破、一泓澄绿":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

# 一泓:泓(hóng),一片清水从诃中所写“被野老、相扶入东园”的情况看,似指作者晚年住地江西铅山的带湖。

"更何处、一双鸂鶒":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

# 更何处、一双鸂鶒:“更何处”两句:言一对鸂鶒相逐水戏嬉。杜甫《春水》诗:“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鸂(xī)鶒(chì):水鸟。又名紫鸳鸯。故来:常来,说是特意来,也通。

"故来争浴":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

# 故来:常来,说是特意来,也通。

"细读离骚还痛饮":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

# 细读离骚还痛饮:“细读”两句:边读《离骚》边饮酒,赏竹又何碍于食肉。细读《离骚》还痛饮:《世说新语·任诞篇》:“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饱看修竹何妨肉:苏轼《绿筠轩》诗:“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辛词则谓赏竹和食肉两不相碍。修:高。

"饱看修竹何妨肉":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美味。

# 饱看修竹何妨肉:辛词则谓赏竹和食肉两不相碍。修,高。

"有飞泉、日日供明珠":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

"三千斛":它不停地倾泻着,日日足有三千斛。

# 斛:(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后又改为五斗。

"春雨满":春天,雨水丰足,

"秧新谷":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

# 秧新谷:稻子长出新的秧苗。

"闲日永":进入农闲的时节,

# 闲日永:因为没事干,觉得日子长。

"眠黄犊":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

# 犊:小牛。

"看云连麦垄":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

# 云连麦垄:田野成熟的麦子,像连天的黄云。

"雪堆蚕簇":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

# 雪堆蚕簇: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

"若要足时今足矣":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

# 若要足时今足矣:“若要”两句:谓如果知足,眼前的一切足以使人满足;如果不知足,则究竟何时方得满足。

"以为未足何时足":如果还觉得不满足那什么时候才满足呢。

"被野老、相扶入东园":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

"枇杷熟":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 枇杷:(pí pá)一种水果。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满江红·山居即事》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描绘了词人初夏时节的山居生活,展现了乡村风景的优美与人情的淳朴,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与安适情怀。辛弃疾运用了白描、借景抒情等技巧,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恬淡悠远。全词结构清晰,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在庆元二年或三年(1196或1197年),辛弃疾创作了《满江红》,此时他已在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正是他在退隐生活中写下的作品,反映了其远离官场、寄情山水的心境与对田园生活的深切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满江红·山居即事》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田园词。全词语言质朴大方,韵味恬淡隽永,介绍了初夏时节山居环境的清幽绝尘,田园生活的宁静悠闲,营造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意境,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安适情怀,饶有意趣。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轻鸥、鸂鶒的动态与一泓澄绿的静态相结合,使画面富有生机与美感,展现出乡村山水的灵动与宁静。用典:“细读离骚还痛饮”,引用屈原创作《离骚》的典故,借屈原的高洁与忧愤,表达自己的情怀,同时也为词作增添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上片主要描绘初夏时节的自然风景,突出山居环境的清幽与词人内心的惬意。开篇两韵曲折生动,写水鸟飞来,划破瓢泉碧水的宁静,动中含静。“点破”一词,既展现水面由静到动的变化,又暗含轻鸥鸣叫的声音,使画面充满生机。随后,“更何处”引出紫鸳鸯与轻鸥争浴的场景,词人以“故来”一词赋予紫鸳鸯情感,仿佛它们特意为增添热闹而来。开头两韵便将水鸟齐聚的景象写得热闹非凡。第三韵转向自身,写词人闲适的心境。他借用“读《骚》痛饮为名士”的典故,表达自己安于现状的满足,又以“看竹”翻新苏轼诗意,展现其达观的生活态度。“何妨”一词,尤为耐人寻味。上片末韵回归自然,写飞泉流珠泻玉的景象,为瓢泉增添开阔的纵深空间。同时,“飞泉日日献明珠”的描写,折射出词人安于清贫、满足于自然美景的精神境界。下片着重表现山居生活的宁静悠闲与人情的淳朴。过片承接“飞泉”之景,写春雨过后田间陇上的勃勃生机。秧苗因雨水滋养而茁壮,黄牛在闲暇中安然休憩,一切显得自在而和谐。随后,词人以“看”字领起,描绘丰收在望的景象:麦田如黄云连天,蚕丝似白雪堆簇,勾勒出一幅简朴而充满生机的田园画卷。“若要”一韵,既表达词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又隐约透露出志愿未遂的遗憾,终以理遣情,归于平静旷达。结韵通过野老相邀、共品枇杷的画面,展现乡野人情的淳朴与温暖。这一镜头,折射出词人与陶渊明晚年相似的田园生活情致,表达了他对简单淳朴生活的热爱与融入。

4. 作品点评

《满江红·山居即事》这首词的抒情风格,呈现出一种轻快闲适、充满理趣的特质。其语言质朴自然,却又不失大方雅致,整体韵味恬淡悠远,意蕴隽永,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无处着一分缘饰,是山居真色。

明卓人月、徐士俊《古今词统》卷十二评论

# 若要足”二语,抑扬得妙。

明潘游龙《古今诗余醉》卷十五评论

# 整暇。知足,有不尽安闲恬适。未足,有不尽焦劳抢攘。何时足。命有时尽,可不为大哀耶。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二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史尧弼《白云阁》

下一篇:宋·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