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íng
·
·
huā
qián
yuè
xià
zàn
xiāng
féng

朝代:宋作者:张先浏览量:3
huā
qián
yuè
xià
zàn
xiāng
féng
hèn
cóng
róng
kuàng
jiǔ
xǐng
mèng
duàn
huā
xiè
yuè
méng
lóng
huā
jìn
yuè
qióng
liǎng
xīn
tóng
shí
yuàn
zuò
yáng
liǔ
qiān
bàn
chūn
fēng

译文

晚上恋人相会在花前月下,可很快就结束了。痛恨那些阻止我们的理由。酒醒之后,美梦断了,花儿谢了,月亮也有些黯然失色。花开不败,月亮也会升起,我们的心思也会永远一样。这个时候,多希望我是,杨柳的枝叶,这样就可以一直和春风相伴随了。

逐句剖析

"花前月下暂相逢":晚上恋人相会在花前月下,可很快就结束了。

# 相逢:相会。

"苦恨阻从容":痛恨那些阻止我们的理由。

# 从容:徘徊,逗留。,苦恨:甚恨,深恨。

"何况酒醒梦断":酒醒之后,美梦断了,

# 梦断:从梦中醒来。,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达更进一层的意思。

"花谢月朦胧":花儿谢了,月亮也有些黯然失色。

"花不尽":花开不败,

# 不尽:不败。

"月无穷":月亮也会升起,

"两心同":我们的心思也会永远一样。

# 同:永远一样。

"此时愿作":这个时候,多希望我是,

"杨柳千丝":杨柳的枝叶,

"绊惹春风":这样就可以一直和春风相伴随了。

# 绊惹:牵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是北宋词人张先所作的一首词。词中围绕一对情侣的爱情展开。上片描绘花前月下短暂相逢后,因阻碍无法从容相伴的苦恨,以及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的凄楚,尽显爱情受阻的悲怆。下片笔锋一转,以“花不尽,月无穷”象征爱情的美好与永恒,表明两人心意相通,愿化作杨柳千丝绊住春风,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与坚定信念。此词以细腻笔触与精巧构思,将爱情的曲折与坚贞展现出来,词中情感真挚深沉,既体现北宋婉约词的风格特点,又在主题深度与情感表达上有所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乡间。张先的词,风格清婉,语言工巧,与柳永齐名。其词内容多写男女之情,大多感情真挚,表现手法细腻新颖。他善写物影,通过物影来表现景物的动态美和朦胧美,因词中喜用“影”字,而得“张三影”美名。代表作品有《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一丛花令·伤春怀远几时穷》《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等。有诗文辑本《安陆集》1卷、词集《张子野词》2卷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爱情词。全词描绘了一段横遭挫折的爱情,展现了从悲怆沉痛到美好期待的情感转变,表现出词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在不幸命运中心灵的高贵圣洁,传达出苦难人生中情侣间的至爱情深。

2. 写作手法

比兴:“花谢月朦胧”,以花朵凋谢、明月朦胧之景,兴起并比喻爱情受阻、情缘中断的现实,借自然景象的变化暗示美好爱情的消逝。

3. 分段赏析

上片:“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起笔“花前月下暂相逢”,“花前月下”是古典诗词中极具代表性的浪漫意象组合,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美好画面,是人们心中理想的相恋场景,充满了诗意与温情。然而,“暂”字的巧妙运用,却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瞬间划破了这层美好的表象,揭示出这份相逢的短暂与脆弱。它暗示着这份爱情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仿佛是在命运的缝隙中偷得的片刻欢愉,为整首词埋下了悲伤的伏笔,让读者在这美好的开端中,隐隐感受到一丝难以言说的无奈与哀愁。紧接着,“苦恨阻从容”一句,将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怨恨直白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苦恨”二字,字字千钧,强烈地表达出词人对爱情受阻的深切痛恨。“阻从容”则明确指出,恋人之间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从容地享受爱情,尽情相伴。这种阻碍可能来自家庭、社会等外界压力,也可能源于命运的捉弄,使得他们的爱情之路充满坎坷,欢会难再,深刻地揭示出恋人之间无奈分离的残酷现实,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伤的情绪。“酒醒”,并非简单的从醉酒状态中苏醒,而是蕴含着“愁醒”之意,暗示着词人在短暂的欢愉之后,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从美好的爱情梦境中清醒过来,徒留满心的忧愁。“梦断”,更是形象地描绘出曾经美好的爱情梦想如同泡影般破灭,一切都已成空,往事只能追忆,却再也无法回到过去。而“花谢月朦胧”,则是运用比兴手法,以自然界中花朵的凋谢、明月的朦胧黯淡,来象征曾经美好的爱情逐渐走向衰亡,曾经明亮的爱情之光如今已变得模糊不清,成为了情缘中断的象征。“何况”一词的使用,起到了递进强调的作用,进一步突出了好事难成的无奈之感,使得词情在原有的悲伤基础上,愈发悲怆沉痛,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词人的情感世界中,一同感受那份深入骨髓的痛苦与绝望。下片:“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过片“花不尽,月无穷”,词人笔锋一转,以一种充满希望与力量的姿态,从之前悲怆沉痛的情绪中陡然振起。这两句采用对偶的形式,工整而优美,同时运用比兴手法,赋予了“花”与“月”更深层次的象征意义。“花不尽”,不再仅仅是自然界中花朵的盛开,更象征着青春的常驻,寓意着爱情的美好与活力能够永远延续下去,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或外界的干扰而消逝。“月无穷”,也不仅仅是天空中明月的永恒,它代表着团圆的永恒,表达了词人对爱情能够长久圆满的殷切期盼,希望恋人之间能够永远相伴,不再分离。这两句如同黑暗中的明灯,为整首词带来了一丝曙光,让读者看到了词人在困境中依然对爱情抱有坚定的信念和美好的憧憬。“两心同”三个字,简洁而有力,是词人情感的直接抒发,也是全词的情感核心。它坚定地表明,尽管恋人之间面临着诸多阻碍和分离的痛苦,但彼此的心意始终相通,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从未改变。这三个字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力量,不仅揭示了恋人之间的离别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受到了难以明言的外力摧残,更展现出在不幸命运面前,两人心灵的高贵与圣洁。这种对爱情的坚定信念,如同磐石般不可动摇,让读者感受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以及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同时,也与上片的痛苦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词情从单纯的哀怨上升到了对美好爱情的执着坚守,实现了情感的升华。“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词人在结尾处,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与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巧妙的比兴手法表达得淋漓尽致。杨柳千丝,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姿态轻柔曼妙。词人愿化作这万千杨柳丝,用尽一切办法去牵绊住那象征着美好爱情的春风,不让它轻易溜走。这一比喻生动而深刻,将词人甘愿为挽回爱情而付出一切的炽热意愿展现得栩栩如生,表达出在苦难人生中,对至爱情深的不懈追求。这种对爱情的执着与深情,将全词的情感推向了巅峰,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词人内心深处的坚定与执着,以及爱情的强大感染力。同时,也让整首词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丰富饱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讲述了一段遭遇波折的爱情,彰显出词人对爱情的坚贞坚守,以及美好期许不断升华的进取精神。宋代晁补之评价张先“子野韵高”,此乃深刻之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张耒《山舍》

下一篇:宋·陆游《忽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