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首诗是写契丹风土。前八句展示大漠景色,春草万里,百花烂漫,契丹人成群结队地歌舞游牧,洋溢着放浪欢快的气氛。次八句描绘打猎场面,在猎人、猎鹰与天鹅的激烈冲突中,表现契丹人骁勇尚武的精神。后八句说明天鹅味美,价值昂贵,极难猎取,从天鹅腹中的新姜得知其一昼夜即从中原飞到漠北,收束精彩。全诗内容新奇,语言明快,节奏跳荡,纯用白描,在姜夔诗中别具一格。第一韵四句,概言契丹人文、自然风光。契丹人居于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一带,现属内蒙古昭乌达盟地界,河之南为沙漠,河之北为牧区,故云家住云沙中。契丹人善于驭马驾车,次句耆车如水马若龙,言其车、马气势之盛。春到草原,景色最美,草色一万里,言最朴素,亦最见特点。芍药牡丹相间红,则是南人不见北地风光而带有理想色彩的描写了。在展开了这一春天草原美丽景色的大背景后,第二韵转写契丹人的浪漫生活:大人牵车前行,小孩欢欣起舞,女子弹奏琵琶,作为游牧民族,他们渔猎以食,车马为家,逐水草而居,所以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是对契丹游牧生活的精当概括。草原上的民族往往兼长骑、善,诗中第三韵以后专写打围之事。天鹅亦称鹊,羽毛纯白,体大颈长,冬季见于长江以南,春季北迁,内蒙高原的湖沼正是其栖息地,平沙软草天鹅肥七字,将春天时节的天鹅及其生活环境作了准确描写。胡儿千骑晓打围,可见合围的气势。皂旗低昂,以旗帜的起伏作铺垫,围渐急自然而出。惊作羊角凌空飞,庄子《逍遥游》以羊角一词用于鲲鹏,天鹅健飞,以羊角之曲折上升的旋风写天鹅惊飞,正见与千骑、皂旗相适,有峭拔、劲健之风。骏马善跑,对冲天而起的天鹅却无可奈何,于是猎鹰出场了。此诗第四韵首句海东健鹘健如许,显见对海东青的赞叹之意。健鹘立于韝上,随时准备出击猎物,故曰:风生看一举。由于天鹅与海东青均善飞,此番追逐当非短程,万里追奔未可知言此意。但是,海东青毕竟攻击力非凡,并未追奔万里,亦未驱驰多时,已忽然见到毛羽纷落,虽未明言天鹅被获,但其意已出。第五韵继言天鹅:由于天鹅难得,其味尤美,故赏金极高,且只有贵族才得食。平章俊味天下无,言品尝其味,鲜美异常,为天下所无。为得此美味,年年海上驱群胡,言每年春天,契丹族都投入众多人力来打猎,天鹅栖于湖沼,北方称之为海子,故曰海上。一鹅先得金百两,言先得之为贵。天使走送贤王庐,天鹅须猛禽追猎,是因其善飞,最后一韵补言此意:天鹅之飞铁为翼,以铁翼状其善飞。射生小儿空看得,即使长于猎射者也无可奈何,《史记李将军传》言匈奴有射雕手,后引作善射者,射生小儿技不及此,当然只能空看得了。结尾二句脱出寻常蹊径,别换一角度来写,言天鹅腹中有新姜,使人惊怪,姜喜阴湿、温暖,忌干旱、霜冻,仅在中国南部和中部裁培,因此,这新姜原来是天鹅在江南所吃的隔夜之食,经宿而从江南飞至辽域,岂他鸟可及。观《契丹歌》确有散漫纵横与放情的特点。诗中一、二韵的八句,其实已概言契丹的风土习俗,但意犹未已,纵笔详写合围天鹅事,以千骑打围、健鹘追击、天使走送分别言之,最后突出奇笔,以腹中之新姜宿食补写天鹅之善飞,戛然而止。这不仅让人看到白石善写梅、荷、杨柳等江南风物,长于吹萧调筝等才子生活的另一面,从中体味出对异域风情的赞美、向往之情,而且在章法结构上多作变换角度之笔,有变幻超忽之妙。作为放情之作,并不过于注重经营结构,堪称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作者虽无直接的生活体验,但由于具有奇情妙思,故写来不乏真切动人之致。如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之写契丹浪漫生活,皂旗低昂围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之写围猎场面,一鹅先得金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的邀功急送,都历历如绘。至如写猎鹰的四句:海东健鹘键如许,韝上风生看一举。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充满动态,是传神之笔,末句更有风毛雨血,洒野蔽天(班固《西都赋》)之势,较之杜甫《画鹰》的何当击凡鸟,毛血酒平芜,自有其不同风貌。诗中写景之句。如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有巨细结合,刚柔相济的特点,平沙软草四字则抓住了漠北早春的特征,均可谓长于表达。写天鹅的惊作羊角凌空飞,天鹅之飞铁为翼,都有浪漫的气息,想象的色彩,尤其是结句之宿食新姜,更是奇思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