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ě

朝代:唐作者:卢照邻浏览量:2
sān
qiū
guān
yún
wàn
píng
xuě
shā
àn
bīng
hàn
yuè
míng
gāo
què
yín
wéi
què
cháng
chéng
zuò
chéng
jié
máo
líng
luò
jìn
tiān
zhī
míng

译文

敌人的骑兵在深秋时节侵入,边关的天空云雾辽阔,一片平静。雪花纷飞,像胡地的风沙一样昏暗,坚冰闪耀,如同中原的月光般明亮。高高的山峰仿佛是用银子堆砌的宫殿,长城就像是用美玉筑成的城墙。使节的旗帜已经残破零落,天子却还不知道这位边疆将士的姓名。

逐句剖析

"虏骑三秋入":敌人的骑兵在深秋时节侵入,

# 三秋:秋季的第三月,即农历九月。,虏骑:边境胡人的骑兵。

"关云万里平":边关的天空云雾辽阔,一片平静。

# 关:此指玉门关。

"雪似胡沙暗":雪花纷飞,像胡地的风沙一样昏暗,

"冰如汉月明":坚冰闪耀,如同中原的月光般明亮。

"高阙银为阙":高高的山峰仿佛是用银子堆砌的宫殿,

# 高阙:阴山山脉在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杭锦后旗西北有一缺口,状如门阙,古有此名。阙:城门两边的楼观。

"长城玉作城":长城就像是用美玉筑成的城墙。

"节旄零落尽":使节的旗帜已经残破零落,

# 节旄:指旌节。

"天子不知名":天子却还不知道这位边疆将士的姓名。

# 不知:不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雪曲》是唐代诗人卢照邻创作的五言律诗。全篇以冰天雪地的边塞环境为背景,刻画了戍边将士默默坚守、忠于职守的形象。诗中“天子不知名”一语,既反映了普通士卒与下级军官不为人知的命运境遇,也通过“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的壮阔意象,凸显了边关将士的生存境况。这两句以雪沙暗涌、冰月交辉的视觉呈现,构成全诗最具艺术表现力的篇章。末尾处诗人借苏武持节匈奴十九年不改其志的典故,进一步强化了守边将士忠贞报国的精神品格。全诗在苍凉的边塞图景中,始终贯穿着慷慨豪迈的情感基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初唐四杰”之一

卢照邻(635?~686?),唐代诗人。字昇之,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任邓王府典签、新都尉。中年后患风痹症,不堪病痛折磨,最终投颍水而死。卢照邻工诗歌善骈文,与王勃、杨炯、骆宾王合称为“初唐四杰”,他们一起把诗歌的反映面从宫廷扩展到市井和边塞。尤长于七言歌行,多愁苦之音。《长安古意》《行路难》等篇述世事变迁、繁华衰谢之感,音节流转,为世所称。代表作品有《行路难》《长安古意》。今存辑本《幽忧子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塞苦寒之境与战争残酷本质,表达了守边将士忠贞报国的精神品格与功名湮灭的悲怆。

2. 分段赏析

卢照邻这首《雨雪曲》属于边塞诗范畴。该作品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在于其戏剧化表达。“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以“三秋”点明时节,“虏骑入”交代战事,“关云万里平”既写云层低平笼罩边关的景象,又暗含对“平定”的反讽,为全诗奠定苍凉基调。“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通过比喻手法强化边塞苦寒意象。“雪似胡沙”通过视觉描写,风雪遮蔽天日的昏暗与胡地沙尘的暴烈相联结;“冰如汉月”则借月光清冷反衬冰棱的凛冽,展现自然环境的极端恶劣,隐含戍卒对故土明月的思念。“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形象的描写出边塞景观,以“银”“玉”形容关阙城墙,构建出冰雪覆盖下的边塞图景,实则以乐景写哀情,暗藏战争的残酷。“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零落”本属秋季落叶的常规意象,在此却成为将士全部阵亡的隐喻。以“节旄零落”的细节,象征征人牺牲、旗帜凋零,“天子不知名”则直抒胸臆,讽刺统治者对边关将士牺牲的漠视,揭示边塞战争的悲壮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涛《送友人》

下一篇:唐·郑谷《迁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