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张耒浏览量:3
zhì
yún
yuán
lín
yǒu
qīng
huī
shí
niǎo
míng
hǎo
fēng
qīng
qiě
wēi
yuǎn
kuì
shēn
shān
sēng
zuò
yǎn
chán
fēi
zhī
fāng
fēi
xiē
shāng
hán
shǔ
wéi
niàn
dào
jiǔ
xún
dàn
wéi
niè
xīn
tàn
jīn
shù

译文

久雨忽然云散天晴,园林里有清朗的光辉。应时的鸟儿也相互和鸣,宜人的风清新又轻微。远远地自愧不如深山里的僧人,他们盘腿而坐掩上禅房的门。哪里知晓花草凋谢,怎会在意寒暑交替。心中一念与道的寂静契合,长时间淡泊无为。小心翼翼探寻这个道理,如今我或许能接近这种境界了。

逐句剖析

"滞雨忽云霁":久雨忽然云散天晴,

"园林有清晖":园林里有清朗的光辉。

"时鸟亦和鸣":应时的鸟儿也相互和鸣,

"好风清且微":宜人的风清新又轻微。

"远愧深山僧":远远地自愧不如深山里的僧人,

"趺坐掩禅扉":他们盘腿而坐掩上禅房的门。

"岂知芳非歇":哪里知晓花草凋谢,

"讵伤寒暑违":怎会在意寒暑交替。

"一念与道寂":心中一念与道的寂静契合,

"九旬淡无为":长时间淡泊无为。

"蹑心探斯理":小心翼翼探寻这个道理,

"吾今其庶几":如今我或许能接近这种境界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霁》为宋代诗人张耒所著。开篇“滞雨忽云霁,园林有清晖”,直白展现久雨骤停、云开天晴后,园林沐浴于清朗光辉的画面,奠定清新基调。“时鸟亦和鸣,好风清且微”,从声、感角度,借鸟儿和鸣添灵动生气,微风轻拂表清爽惬意,勾勒出雨后园林的清幽之境。后半部分“远愧深山僧,趺坐掩禅扉”,诗人由景触情,对深山僧人趺坐修行、静闭禅门的生活状态心生向往与惭愧。“岂知芳菲歇,讵伤寒暑违”,借僧人超脱于花草荣枯、寒暑交替的淡然心境,凸显其内心宁静。“一念与道寂,九旬淡无为”,深刻阐述僧人一心向道、长久秉持淡泊无为的修行境界。末句“蹑心探斯理,吾今其庶几”,诗人表明自己正谨慎探寻此修行之道,期望能企及类似精神高度。全诗从描绘自然雨后景致,自然过渡到对禅修境界的思索与追寻,呈现出诗人对宁静超脱精神境界的不懈追求,在对自然与人生感悟的细腻表达中,彰显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中晚期重要的文学家

张耒(1054~1114),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世称宛丘先生,楚州淮阴(今属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熙宁进士,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张耒是苏辙的弟子,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诗多关怀现实、同情人民之作,颇受白居易、张籍影响。诗风以平易自然、流丽明快见长,很少使用硬语僻典,但部分作品琢炼不够,显得粗率质直。词作不多,今存词六首,词风柔情深婉,与秦观词相近。著有《张右史文集》《柯山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雨霁》开篇“滞雨忽云霁,园林有清晖”,点明雨停天晴,园林被清辉笼罩,尽显清新。“时鸟亦和鸣,好风清且微”进一步描绘,鸟儿和鸣添生机,微风清爽又轻柔,营造清幽氛围。后半部分“远愧深山僧,趺坐掩禅扉”,诗人由景及人,对深山僧人趺坐修行、闭门参禅的生活心生向往与愧意。“岂知芳菲歇,讵伤寒暑违”借僧人超脱花开花落、寒暑更迭的心境,凸显其内心宁静。“一念与道寂,九旬淡无为”阐述僧人一心向道、长久淡泊无为的修行境界。结尾“蹑心探斯理,吾今其庶几”,诗人表明自己正谨慎探寻此道,期望达到类似境界,展现出对宁静超脱境界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宋祁《落月》

下一篇:宋·王安石《初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