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wèi
méi
huā
qiǎn
jìn
chén
liǔ
gōu
yǐng
chuán
shén
wèn
chūn
duō
shǎo
nuǎn
qíng
lián
zǒng
shì
chūn

译文

雨为梅花把尘埃全部清扫干净,柳树枝条勾勒日影,自我展现独特神韵。不需要苦苦询问春天还剩下多少,温暖的傍晚、晴日下的帘幕处处都是春天。

逐句剖析

"雨为梅花遣尽尘":雨为梅花把尘埃全部清扫干净,

"柳勾日影自传神":柳树枝条勾勒日影,自我展现独特神韵。

"不须苦问春多少":不需要苦苦询问春天还剩下多少,

"暖暮晴帘总是春":温暖的傍晚、晴日下的帘幕处处都是春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雨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虽未明确出处,但尽显杨万里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诗中,作者从梅花、柳等细小春物着笔,描绘雨为梅花洗尘,柳勾日影传神韵的春日雨后之景,展现出造化万物的勃勃生机,传达出“处处皆春,随遇是道”的主题。写作手法上,运用拟人赋予雨、柳以人的情感动作,生动形象;尾句以景结情,含蓄蕴藉。首句先写雨与梅花,营造清新氛围;次句刻画柳与日影,增添生机;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不必纠结春之多少,处处皆春的豁达。全诗语言明快自然,从细微处见宏大生机,于写景中蕴含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寥寥数语,将春日之美与人生感悟巧妙融合,读来令人心生愉悦与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雨霁》是一首七言绝句,这一体裁篇幅精巧,节奏明快,格律在遵循一定规则的同时又不乏灵活度,韵律和谐优美。其题材归为写景抒情一类,诗人借雨后初晴的春日景致,细腻抒发内心丰富情感。

2. 写作手法

拟人:“雨为梅花遣尽尘,柳勾日影自传神”,“为”赋予雨以人的意愿,仿佛雨是特意为梅花清扫尘埃;“勾”“自传神”将柳拟人化,柳像人一样主动用枝条勾勒日影并自我展示神韵,生动形象地赋予了雨、梅花、柳以生命力,使画面充满生机与情趣。直抒胸臆:“不须苦问春多少,暖暮晴帘总是春”,直接表达诗人不必纠结春天时长,坚信处处皆春的豁达心境,情感表达直白强烈,让读者深切感受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以景结情:尾句“暖暮晴帘总是春”,通过描绘温暖傍晚、晴日帘幕的春日之景,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乐观豁达之情融入其中,以景语收束全诗,使情感表达含蓄而富有韵味,留给读者想象空间。

3. 分段赏析

首句:“雨为梅花遣尽尘”,运用拟人手法,“为”字将雨人格化,赋予其为梅花清扫尘埃的主观意愿,同时通过雨的“遣尘”体现梅花的高洁与清新,营造出清新雅致的氛围,引出对春日雨后景色的描绘。次句:“柳勾日影自传神”,继续运用拟人,“勾”字生动展现柳树枝条随风摆动,似在有意勾勒日影的动态,“自传神”则把柳树当作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在自我展示独特神韵,描绘出柳树的活泼姿态,进一步渲染春日的生机。第三句:“不须苦问春多少”,诗人由景入情,从对景物的描写过渡到内心感悟的表达,劝诫人们不必苦苦追寻春天还剩下多少时光,为尾句情感的升华蓄势。尾句:“暖暮晴帘总是春”,采用以景结情的手法,描绘温暖傍晚、晴日帘幕的春日之景,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对生活的乐观豁达之情融入其中,含蓄而韵味无穷,使整首诗的情感表达达到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崔敦礼《九序》

下一篇:宋·宋祁《落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