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容粉态傍歌楼":牡丹像那拥有如烟一样容颜和敷粉般娇艳的佳人,依傍在歌楼旁边,
"半似窥人半似羞":它半遮半掩,好像在偷偷看人,又仿佛带着一丝羞涩。
"把笔乍题先巧笑":拿起笔准备题诗的时候,还没动笔就先露出了动人而巧妙的笑容,
# 巧笑:巧,好也。,题:品评。
"凭栏微唤不回头":靠着栏杆轻轻地呼唤它时,它却并不回过头来。
"吹乾玉笛香犹在":在牡丹旁吹奏玉笛,笛声尽,花香犹在,
# 玉笛:玉制的笛子。
"槌破灵鼍爱未休":用力槌击着灵鼍皮制成的鼓,即便把鼓槌破了,对牡丹的喜爱之情也丝毫没有停止。
# 灵鼍:即鼍鼓。
"更得黄鹂将粉蝶":更何况还有黄鹂鸟带领着粉蝶相伴在它的身旁,
# 将:率领、带领。
"东西南北说风流":它们仿佛在向四面八方传颂着牡丹的绰约风姿和迷人魅力。
1. 分段赏析
首联开篇便将牡丹比作一位姿态婀娜的女子。“烟容粉态”描绘出牡丹如烟般朦胧的神韵和如少女敷粉般娇艳的色泽,生动地展现了牡丹的美丽容颜。“傍歌楼”为牡丹增添了几分优雅浪漫的氛围。“半似窥人半似羞”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牡丹人的神态,它仿佛在偷偷窥视着周围的人,又带着一丝羞涩,将牡丹那种娇羞、含蓄的姿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顿生怜爱之情。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继续刻画牡丹。“把笔乍题”想象牡丹如同一位才女准备提笔题诗,“先巧笑”则细腻地描绘出牡丹在“动笔”前那动人的笑容,仿佛它有着无尽的情思和喜悦。“凭栏微唤不回头”,当人们凭靠着栏杆轻声呼唤它时,它却不肯回头,这一细节塑造出牡丹矜持、高傲的形象,仿佛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气质,令人更加着迷。颈联则从侧面烘托牡丹的魅力。诗人想象有人在牡丹旁吹奏玉笛,直至将玉笛吹得气尽,而那悠扬的笛声和香气似乎仍萦绕在牡丹周围,增添了一份高雅的气息。“槌破灵鼍”则是人们为了表达对牡丹的喜爱,用力槌击灵鼍皮制成的鼓,即使鼓槌都破了,这份喜爱之情也没有停止。通过这种夸张的想象,突出了人们对牡丹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从侧面反映出牡丹的迷人之处。尾联以景语作结,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黄鹂和粉蝶在牡丹周围飞舞、啼鸣,它们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围绕着牡丹,仿佛在传颂着牡丹的故事。“说风流”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黄鹂和粉蝶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行为,生动地表现出牡丹的美丽和魅力已经声名远扬,连鸟儿和蝴蝶都在为它传颂,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优美、灵动,充满了生机和情趣。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仿佛能看到那热闹而美好的场景,感受到牡丹的无限魅力。
上一篇:宋·宋白《牡丹诗十首(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