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ié
liàn
huā
·
·
shū
hóng
chán
yùn
xiē

朝代:宋作者:晏殊浏览量:3
shū
hóng
chán
yùn
xiē
yín
hàn
fēng
gāo
guǎn
shēng
qiè
zhěn
diàn
zhà
liáng
tóng
lòu
shuí
jiào
shè
yàn
qīng
bié
cǎo
qióng
yín
zhū
jié
宿
jiǔ
xǐng
lái
guī
shí
jié
duō
shǎo
zhōng
cháng
yóu
wèi
shuō
zhū
lián
méng
lóng
yuè

译文

梨树叶变得稀疏泛红,蝉鸣声停歇。银河边秋风高高吹过,玉管吹奏出凄切的声音。枕席突然变得寒凉,铜壶滴漏声如哽咽。是谁让社燕轻易地离别。草丛中蟋蟀低吟,露珠凝结。隔夜的酒意醒来,不记得归来的时间。心中多少心事还没有说。朱帘外,朦胧的月光照了一夜。

逐句剖析

"梨叶疏红蝉韵歇":梨树叶变得稀疏泛红,蝉鸣声停歇。

# 蝉韵:即蝉鸣。,疏红:红色稀疏。梨叶经秋凋落,多转黄、红色。

"银汉风高":银河边秋风高高吹过,

# 银汉:银河、天汉。此指天空。

"玉管声凄切":玉管吹奏出凄切的声音。

# 玉管:泛指管乐器。

"枕簟乍凉铜漏咽":枕席突然变得寒凉,铜壶滴漏声如哽咽。

# 咽:声音滞涩悲切。,铜漏:即铜壶,古代一种计时器。,枕簟:即枕席。冯正中《蝶恋花》:“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

"谁教社燕轻离别":是谁让社燕轻易地离别。

# 社燕:燕子当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故称社燕。此际正逢社燕南迁,是云“轻离别”。

"草际蛩吟珠露结":草丛中蟋蟀低吟,露珠凝结。

# 蛩吟:蟋蟀鸣叫。

"宿酒醒来":隔夜的酒意醒来,

# 宿酒:犹宿醉。

"不记归时节":不记得归来的时间。

"多少衷肠犹未说":心中多少心事还没有说。

# 衷肠:内心的感情。

"朱帘一夜朦胧月":朱帘外,朦胧的月光照了一夜。

# 朱帘:红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蝶恋花·梨叶疏红蝉韵歇》是宋代词人晏殊创作的一首词,一说北宋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上阕描绘秋夜之景,梨叶疏红、蝉声停歇,银汉风高,玉管声凄,枕簟生凉,铜漏如咽,借社燕轻离别表达离情。下阕继续写景,草际蛩吟、珠露凝结,词人宿酒醒来,不记归时,心中多少衷肠未说,唯有朱帘外朦胧的月光相伴,以景衬情,抒发了深沉的思念与惆怅。写作手法上,借景抒情,以秋夜诸多景象营造氛围,层层递进地表达离人愁绪。整首词情感细腻委婉,体现晏殊词作语言清丽、意境深远、情感含蓄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晏殊(991~1055),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翰林学士、右庶子。仁宗朝,累官至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后任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卒谥元献。晏殊是宋代文学大家,与其子晏几道并称“二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晏殊的词继承了花间派的传统,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代表作品有《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木兰花·池塘水绿风微暖》。著有《元献遗文》《珠玉词》《类要》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梨叶疏红蝉韵歇”,点明时节为秋,梨叶变得稀疏且泛红,蝉声也已停歇,描绘出秋意渐浓的景象,奠定了凄凉的基调。“银汉风高,玉管声凄切”,银河边秋风高高吹过,玉管吹奏出凄切的声音,从视觉和听觉角度进一步渲染了凄凉氛围。“枕簟乍凉铜漏咽”,枕席突然变得寒凉,铜壶滴漏声如哽咽,从触觉和听觉方面强化了秋夜的凄清之感,同时暗示时间的流逝。“谁教社燕轻离别”,以社燕轻易离别象征人间的离散,直接表达出词人对离别的感慨与无奈。下阕:“草际蛩吟珠露结”,秋夜草丛中蟋蟀低吟,露珠凝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继续烘托词人的愁绪。“宿酒醒来,不记归时节”,写词人宿酒醒来,连归来的时间都不记得,表现出其醉后迷茫的状态,侧面反映出内心的愁苦。“多少衷肠犹未说”,直接抒发词人心中有许多心事还未向离别之人倾诉,突出了思念与遗憾。“朱帘一夜朦胧月”,朱帘外朦胧的月光笼罩,以景结情,将词人的迷茫、失落与思念之情融入这朦胧的月色之中,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洪咨夔《夏至过东市二绝(其二)》

下一篇:宋·范成大《双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