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ǎn
chūn
tián
yuán
xìng
shí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范成大浏览量:3
qīng
chún
cài
juǎn
xiāng
xuě
qín
xiè
cháng
xié
máo
chōng
wǎn
gōng
duǎn
péng
fēng
宿
héng
táng
lián
jiù
dàng
ǒu
xīn
fān
xiǎo
xiǎo
qián
zhǎng
hén
zhēn
zhuó
méi
tiān
fēng
làng
jǐn
gèng
cóng
wài
shuǐ
zhòng
gēn
dié
shuāng
shuāng
cài
huā
cháng
dào
tián
jiā
fēi
guò
quǎn
fèi
dòu
zhī
yǒu
xíng
shāng
lái
mǎi
chá
jiān
qún
shuǐ
mǎn
绿
píng
zhōu
shàng
wēi
hán
lǎn
chū
yóu
shēng
lián
xiǎo
nào
jīn
nián
tián
dào
shí
fēn
qiū
xīn
绿
yuán
lín
xiǎo
liáng
chén
chuī
zǎo
chū
kàn
yāng
bǎi
huā
piāo
jìn
sāng
xiǎo
lái
fēng
lái
ā
wèi
xiāng
sān
xún
cán
mén
zhōng
lín
dōu
wǎng
zōng
yóu
shì
xiǎo
qíng
fēng
xià
cǎi
sāng
shí
jié
zàn
xiāng
féng
lái
léng
shuǐ
zhōu
wéi
suì
suì
bàn
fēi
kàn
jiāo
qīng
nán
àn
xiǎo
zhōu
chēng
fēng
tián
guī
máo
zhēn
xiāng
ruǎn
jiàn
bāo
róng
péng
lěi
gān
suān
bàn
rǎn
hóng
cǎi
cǎi
guī
lái
ér
xiào
zhàng
tóu
gāo
guà
xiǎo
yún
lóng
hǎi
jiāng
fēng
làng
zuò
duī
shí
xīn
cài
zhú
chūn
huí
chōu
sǔn
tún
shàng
liàn
kāi
huā
shí
shǒu
lái
chén
zhǔ
píng
zhèng
cháng
xīn
dān
è
yīng
táo
shú
wèi
fēi
huā
jiǎn
què
chūn
hòu
shān
jiā
jiào
chí
tiān
chuāng
xiǎo
bàn
wēi
lǎo
wēng
zhěn
tīng
yīng
zhuàn
tóng
kāi
mén
fàng
yàn
fēi
niǎo
tóu
lín
guò
qián
shān
yān
míng
dào
chái
fēi
xiǎo
tóng
zhào
zhōu
biān
lán
zhèn
guī

译文

紫青的莼菜带着淡淡荷叶香,玉雪似的芹芽像薤草一样长。在溪边随便摘些野菜到河边洗净,当做晚饭,矮矮的帐篷驻扎在风雨交加的池塘边。湖莲旧荡,还是那片水塘,藕是新翻过的,小小的荷叶没过了之前涨水的痕迹。琢磨着初生的小荷抵挡不住黄梅天下雨风浪大,赶快在水的外围种上一圈芦根作保护。蝴蝶双双,在菜花丛中飞舞,白昼变长,农家很少有客来往。鸡飞过篱笆,狗在墙洞吠叫,想必是收购茶叶的商人来了。去水边洗衣服,水面漫上了岸边的绿苹,三月三的天气春寒料峭,懒得出门。蛙声却从薄暮傍晚到拂晓,听这蛙声,想必今年也收成大好。在植被茂盛的园林中,清晨的雾气有些凉,早晨烧火做饭,顺便出来看看大家移秧。春末了,百花都掉落了,但桑麻还没有长大,一阵风吹过,飘来了草药阿魏的浓郁药香味。在农历三月这整个月里,要举行闭门谢客的蚕忌习俗,邻里之间在这个月里都没有来往的踪迹。依然在清晨的晴朗微风与露水中,只有等到采桑的时候,我们才能暂时相聚在一起。荒芜之地一稜距离水的周围,每年狭小房子的窗户都没有开。用茭草较难护住岸边,小船撑取葑田而回家。茅草清嫩的芯芽不仅香软苦口,而且包着绒毛,十分可人,泛红的野草莓又甜又酸。孩子们非常高兴的采摘很多次后才回家,手杖上面高挂着竹笼。在下着大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最新鲜的海鲜鱼类按时间顺序跟着春天来了。把新鲜抽笋的荻芽与河豚同煮作羹,当榛子树开花后,就有黄花鱼可以吃啦。谷雨像丝线一样落在地上飞溅起来又像是尘土,煮上一瓶有蜡封口的好酒,正是尝酒的好时候。牡丹花花朵刚刚有点颜色,还没有绽开,樱桃熟了,不希望花落去因为花落了,春天就过了。下雨时山里人起床比较迟,应为不用劳作,天窗里看出去天色仍然朦胧。老翁在床上听着黄莺的啼叫,小孩早早的起来放飞宿在家中的燕子。天色渐晚,鸟儿们都飞回林间、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轻烟谈霭从山前渐渐飘起,暮色由远而近了。一个小孩驾着一条小船,远远望去就如一片树叶,原来他是赶着自家的鸭群踏上了回家的路。

逐句剖析

"紫青莼菜卷荷香":紫青的莼菜带着淡淡荷叶香,

"玉雪芹芽拔薤长":玉雪似的芹芽像薤草一样长。

# 薤:xiè,藠头,状如蒜,味香脆,叶长如蒜苗。

"自撷溪毛充晚供":在溪边随便摘些野菜到河边洗净,当做晚饭,

# 溪毛:溪边的野菜。

"短篷风雨宿横塘":矮矮的帐篷驻扎在风雨交加的池塘边。

"湖莲旧荡藕新翻":湖莲旧荡,还是那片水塘,藕是新翻过的,

# 荡:水域。

"小小荷钱没涨痕":小小的荷叶没过了之前涨水的痕迹。

"斟酌梅天风浪紧":琢磨着初生的小荷抵挡不住黄梅天下雨风浪大,

# 梅天:即江南黄梅天气。

"更从外水种芦根":赶快在水的外围种上一圈芦根作保护。

# 外水:水域的外围。

"蝴蝶双双入菜花":蝴蝶双双,在菜花丛中飞舞,

# 蝴蝶:一作胡蝶。

"日长无客到田家":白昼变长,农家很少有客来往。

"鸡飞过篱犬吠窦":鸡飞过篱笆,狗在墙洞吠叫,

# 犬吠窦:狗在洞边叫。

"知有行商来买茶":想必是收购茶叶的商人来了。

"湔裙水满绿苹洲":去水边洗衣服,水面漫上了岸边的绿苹,

# 湔裙:一种风俗。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湔(jiān):洗涤,这里是打湿的意思。

"上巳微寒懒出游":三月三的天气春寒料峭,懒得出门。

# 上巳:农历三月初三,古代是上巳节,民俗在这一天去水边游玩、沐浴、野餐。作者在此诗后原注:吴下以上巳蛙鸣,则知无水灾。

"薄暮蛙声连晓闹":蛙声却从薄暮傍晚到拂晓,

"今年田稻十分秋":听这蛙声,想必今年也收成大好。

"新绿园林晓气凉":在植被茂盛的园林中,清晨的雾气有些凉,

"晨炊蚤出看移秧":早晨烧火做饭,顺便出来看看大家移秧。

# 蚤:同”早“,这是古文的习惯用法。

"百花飘尽桑麻小":春末了,百花都掉落了,但桑麻还没有长大,

"来路风来阿魏香":一阵风吹过,飘来了草药阿魏的浓郁药香味。

# 阿魏:一种药草,味道并不好闻,此处言香,当是作者表达对田园的喜爱。

"三旬蚕忌闭门中":在农历三月这整个月里,要举行闭门谢客的蚕忌习俗,

# 蚕忌:江浙一带习俗,养蚕人家在农历三月蚕的结茧期,关门闭户,不与人来往,谓之蚕忌。,三旬:三十日。

"邻曲都无步往踪":邻里之间在这个月里都没有来往的踪迹。

"犹是晓晴风露下":依然在清晨的晴朗微风与露水中,

"采桑时节暂相逢":只有等到采桑的时候,我们才能暂时相聚在一起。

"污莱一棱水周围":荒芜之地一稜距离水的周围,

# 一棱:农人以稜表示远近,一棱大约相当于一块田的距离。棱:一作稜。,污莱:洼下荒芜之地。

"岁岁蜗庐没半扉":每年狭小房子的窗户都没有开。

"不看茭青难护岸":用茭草较难护住岸边,

# 茭青:江南呼菰为茭,其新芽如笋,名“茭白”,故相对称已长成者为“茭青”。

"小舟撑取葑田归":小船撑取葑田而回家。

# 葑田:水域中的茭、菱等,经多年腐烂后形成的田。

"茅针香软渐包茸":茅草清嫩的芯芽不仅香软苦口,而且包着绒毛,十分可人,

# 茅针:茅草清嫩的芯芽。

"蓬櫑甘酸半染红":泛红的野草莓又甜又酸。

# 蓬櫑:野草莓。

"采采归来儿女笑":孩子们非常高兴的采摘很多次后才回家,

"杖头高挂小筠笼":手杖上面高挂着竹笼。

# 筠笼:竹笼。

"海雨江风浪作堆":在下着大雨波涛汹涌的水面上,

"时新鱼菜逐春回":最新鲜的海鲜鱼类按时间顺序跟着春天来了。

"荻芽抽笋河鲀上":把新鲜抽笋的荻芽与河豚同煮作羹,

# 河鲀:即河豚。

"楝子开花石首来":当榛子树开花后,就有黄花鱼可以吃啦。

# 石首:石首鱼,就是黄花鱼。,楝子:楝子树,一种落叶乔木,它开花之后,就该要入夏了。

"谷雨如丝复似尘":谷雨像丝线一样落在地上飞溅起来又像是尘土,

"煮瓶浮蜡正尝新":煮上一瓶有蜡封口的好酒,正是尝酒的好时候。

"牡丹破萼樱桃熟":牡丹花花朵刚刚有点颜色,还没有绽开,樱桃熟了,

"未许飞花减却春":不希望花落去因为花落了,春天就过了。

"雨后山家起较迟":下雨时山里人起床比较迟,应为不用劳作,

"天窗晓色半熹微":天窗里看出去天色仍然朦胧。

"老翁欹枕听莺啭":老翁在床上听着黄莺的啼叫,

# 欹:歪斜,这里同“倚”。

"童子开门放燕飞":小孩早早的起来放飞宿在家中的燕子。

"乌鸟投林过客稀":天色渐晚,鸟儿们都飞回林间、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

# 投林:回到树林。

"前山烟暝到柴扉":轻烟谈霭从山前渐渐飘起,暮色由远而近了。

# 柴扉:简陋的木门。,烟暝:烟霭、云气。

"小童一棹舟如叶":一个小孩驾着一条小船,远远望去就如一片树叶,

# 棹:船桨。

"独自编阑鸭阵归":原来他是赶着自家的鸭群踏上了回家的路。

# 编阑:也叫约阑,挡拦、赶拦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创作的大型组诗《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二部分,这一部分由十二首七言绝句构成。组诗以细腻笔触,描绘了农村暮春时节的迷人景色,以及农家田户的日常生活。诗中呈现出一幅幅鲜活且生动的田园风光画卷,自然的美好、田家的祥和悠然、农人们忙碌而又充实的劳作场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妙画面,皆被一一展现。不仅如此,农产品所带来的愉悦享受也在诗中有所体现。全诗语言质朴平实、浅显易懂,以极为细腻且直观的手法正面描摹田园生活图景,为读者带来美妙的艺术体验,宛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乡村暮春的独特魅力。其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石湖荡舟采摘紫青色莼菜、洁白芹芽和薤草,用这些野菜做晚餐,之后在风雨中的横塘小船上过夜的情景,展现出隐居生活的悠然自得。其二:写了湖中的莲藕种植,新翻的藕田,初长的荷叶,以及考虑到梅天风浪大,在水域外围种植芦根,体现出农家对农事的精心安排。其三:描绘了晚春乡村的宁静,白天很长,没有客人来到农家,只有蝴蝶在菜花中飞舞,直到鸡飞过篱笆、狗在墙洞吠叫,才知道有行商来买茶,以动景衬托出乡村的静谧。其四:提到上巳节时水满绿苹洲,因微寒懒得出游,而傍晚到清晨的蛙声不断,预示着今年田稻会有好收成,反映出农家对自然现象与农事关系的关注。其五:描写了清晨园林中空气凉爽,人们早早起来做饭并去看移秧,此时百花已落,桑麻还小,路边吹来带有阿魏香的风,呈现出田园生活的清新气息。其六:讲述了养蚕人家在蚕忌的三十天里闭门谢客,邻里之间都没有往来,只有在清晨晴好的风露下,采桑时才短暂相逢,体现出养蚕时节的特殊习俗。其七:写了低洼荒芜之地被水环绕,年年蜗居的房屋被水淹至半门,不依靠茭青难以护岸,需要撑着小舟去取葑田,反映出农家生活的不易和对土地的维护。其八:描绘了孩子们去采摘茅针和蓬藟,茅针香软,蓬藟半红,孩子们带着欢笑归来,把采摘的东西挂在杖头的小竹笼上,充满了童趣。其九:描写了海上和江上风雨交加、浪涛汹涌,随着春天的到来,新鲜的鱼菜也上市了,荻芽像笋一样抽出,河豚上市,楝子开花时石首鱼也来了,展现出晚春时的物产丰富。其十:写谷雨时节,雨如丝尘,人们煮酒尝新,此时牡丹刚开,樱桃已熟,即使有飞花,也不能减少春天的美好,体现出晚春的独特景致。其十一:描绘了雨后山村人家起床较迟,天窗透进熹微的晨光,老翁倚着枕头听莺啼,童子开门放走屋内的燕子,呈现出一幅宁静而温馨的山村晨景图。其十二:天色渐晚,鸟儿归林,过客稀少,暮霭从前山蔓延到柴门,小童独自摇着小船,驱赶着鸭群归来,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乡村傍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一作至能),号石湖居士。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进士,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范成大以诗著名,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其诗多写景、叙事、咏史、怀古,尤为关注国事民生,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著有《吴船录》《吴郡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为诗人退居家乡所作,这组大型田家诗生动展现春季景与人,也揭示农民受剥削、生活困苦的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是田园题材的七言绝句。诗人以平白浅直的笔触,细腻且直接地正面勾勒田园生活。诗中呈现出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田园风光图,有自然景致的美好、田家日子的祥和悠闲、农人们忙碌充实的劳作,尽显人与自然的和谐,还有农产品带来的独特享受,给予读者美好的艺术体验。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在描绘田园景色时,融入个人情感。如“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借蝴蝶飞舞、菜花金黄以及田家无人来访的宁静景象,抒发诗人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喜爱,也暗含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动静结合:前两句“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描绘了蝴蝶飞舞、田家宁静的静态画面,展现出乡村的静谧;后两句“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通过鸡飞、犬吠等动态场景,打破了前文的宁静,以动景衬托乡村平时的安静,动静相互映衬,使乡村生活的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3. 分段赏析

《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一)》首篇诗作尽显潇洒之态。开篇两句,紫青的莼菜,裹挟着淡淡的荷叶清香,玉雪般的芹芽修长似薤草。诗人于溪边随性采摘野菜,权当晚餐。末句“短篷风雨宿横塘”,音韵和谐,画面感十足,颇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韵。“短篷”,若为竹字头,指有篷小船,小船、寂寥水塘与风雨,营造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此时横塘或指苏州,石湖曾有“年年送客横塘路”之句,苏州现今亦存横塘路。此诗借田园食材与亲身经历,尽显诗人对乡村质朴生活的体验与热爱,于简食陋宿间,体悟自然与生活的本真。《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二)》诗中所绘,仍是那片熟悉的湖莲旧荡,藕已被农人新翻。初生的荷叶小巧玲珑,状若铜钱,悄然没过昔日水涨的痕迹。“荷钱”一词,将荷叶的形态描绘得生动贴切。黄梅时节,天气多变,风浪渐紧,农人深知这初生的小荷难以抵挡。“斟酌”二字,精准地刻画出农人对天气的审慎考量,于是赶忙在水的外围种下芦根,为小荷筑起一道保护屏障。此诗聚焦农事活动,尽显农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洞察与应对智慧,深刻体现出乡村生活与自然休戚与共的紧密联系。《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三)》勾勒出一幅日常农村的静谧景致。胡蝶,即蝴蝶,成双成对地在金黄灿烂的菜花间翩跹飞舞。白昼渐长,田家鲜少有客人到访,整个村子沉浸在一片悠然的宁静之中,从正面生动展现出乡村日常风貌,同时也点明此时正值晚春。后两句笔锋突转,描绘茶商到来时的动态场景。鸡飞越过篱笆,狗在洞穴中狂吠,原来是行商前来收购茶叶。本是动景,却进一步反衬出平日乡村的宁静。全诗从乡村生活场景切入,既有蝶舞菜花的祥和之美,又有行商到访的活力之态,尽显乡村生活的多元与丰富。《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四)》描绘出暮春之景,人们前往水边湔裙,水面上涨,淹没了长满绿苹的洲渚。“湔裙”这一古老民俗,为画面增添文化底蕴。上巳时节,本应热闹非凡,却因微寒天气,诗人懒得出门。上巳过后便迎来农忙,而薄暮至拂晓,蛙声持续喧闹,诗人借此预兆今年水稻将大获丰收。全诗从生活场景切入,借景与声,既展现时节特点,又蕴含农民对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殷切祈愿。《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五)》勾勒园林新绿、晓气清凉之景,尽显田园清新。农民早起炊饭后,赶忙查看移秧,农事繁忙。暮春百花凋零,桑麻尚小,阿魏虽臭,其香却随风弥漫,从嗅觉添田园之韵,尽显乡村质朴与真实。《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六)》此诗围绕“蚕忌”展开,养蚕的三十天里,家家户户闭门,邻里间不见往来。唯有晓晴风露的采桑时刻,大家才得以短暂碰面。寥寥数语,尽显乡村因农事形成的独特节奏,以及邻里间别样的互动模式。《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七)》诗中,洼下荒芜之地被水环绕,破旧蜗庐常被水没半扉。茭青于护岸意义重大,农人深知这一点,便撑着小舟,辛勤取回葑田。寥寥数语,尽显水乡农民与自然相处、抗争的不易,凸显乡村生活的艰辛。《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八)》此诗聚焦暮春乡野,满是生活情味。茅针,乃茅草待放之花苞,藏身绿茎,尖白鲜嫩,轻尝一口,清香爽口,尽显“香软”特质。“蓬櫑”或是草编容器,所盛野果半已染红,酸甜诱人,呈现出暮春果实成熟之景。后两句笔锋一转,描绘孩子们采摘归来的欢乐画面,他们欢声笑语,将装满收获的小竹笼高高挂在杖头,童趣盎然,尽显乡村暮春物产丰富,以及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生活状态。《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九)》诗作开篇,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之景,海上与江上风雨大作,浪涛如堆。随着春日的脚步临近,“时新鱼菜逐春回”,新鲜的鱼与蔬菜应季而来,满是生机。荻芽蓬勃抽长,似破土之笋,河豚也随之溯流而上;楝树花开之际,石首鱼如期现身。诗句精准捕捉暮春时节自然与物产的变化,生动体现乡村生活与自然的深度交融,尽显自然馈赠为乡村带来的活力与美好。《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十)》诗人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谷雨时节的朦胧景致,细雨如丝缕、似微尘,纷纷扬扬洒落人间。“煮瓶浮蜡正尝新”一句,描绘出人们在此时煮酒品新的惬意画面,或许是将酒置于瓶中加热,酒液上浮着蜡花,人们借此享受春日新鲜滋味。接着,“牡丹破萼樱桃熟”,展现出暮春时节万物蓬勃的生命力,牡丹绽放出娇艳花朵,樱桃也迎来成熟时刻。末句“未许飞花减却春”,则抒发诗人对暮春的眷恋,即便飞花渐起,也绝不允许春天的美好就此削减,饱含对时光匆匆的喟叹。《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十一)》春雨轻洒,山家的清晨悠悠拉开帷幕。天光透过天窗,带着雨后独有的湿润与熹微,悄然漫入屋内,唤醒了沉睡的一切。年迈的老翁斜倚在枕上,双目微阖,嘴角噙着一抹笑意,静静聆听着屋外黄莺婉转啼鸣,沉醉在这自然的乐章里。而那好动的童子,早已迫不及待地翻身下床,蹦蹦跳跳地来到门前,一把推开屋门,放飞了在檐下徘徊的燕子。一老一少,一静一动,相映成趣,生动勾勒出乡村生活的悠然与祥和,满溢着宁静的诗意。《晚春田园杂兴十二首(其十二)》首联描绘傍晚时分,鸟儿归巢,过客稀少,前山被烟雾笼罩,暮色渐至柴门的宁静画面。尾联刻画小童独自划船,驱赶鸭群归家的场景,“舟如叶”形象地写出小船的小巧,“独自编阑鸭阵归”展现出小童的能干与乡村生活的质朴。此诗营造出乡村傍晚静谧的氛围,体现出乡村生活的悠然自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连文凤《纨扇》

下一篇:宋·罗大经《王荆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