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áng
chōng
dào
sòng
shuǐ
xiān
huā
shí
zhī
xīn
rán
huì
xīn
wéi
zhī
zuò
yǒng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líng
xiān
shēng
chén
shuǐ
shàng
qīng
yíng
wēi
yuè
shì
shuí
zhāo
duàn
cháng
hún
zhòng
zuò
hán
huā
chóu
jué
hán
xiāng
qīng
chéng
shān
fán
shì
méi
shì
xiōng
zuò
duì
zhēn
chéng
bèi
huā
nǎo
chū
mén
xiào
jiāng
héng

译文

凌波仙子尘土沾上罗袜,在水上轻盈地踏着微月。是谁招引来着断肠的惊魂,种成了寒花寄愁香。形体素洁、蕴含芳香欲倾城,山矾是她的弟弟梅是兄。我对着水仙花,为其美丽所恼,为求解脱,走出门外,不禁会心一笑,只见大江横在眼前。

逐句剖析

"凌波仙子生尘袜":凌波仙子尘土沾上罗袜,

# 凌波仙子生尘袜:借用曹植《洛神赋》中“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描写,把水仙比作在月下水上行走的洛神。凌波仙子: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里将水仙花比作洛神。

"水上轻盈步微月":在水上轻盈地踏着微月。

# 微:任渊注:“盖言袜如新月之状”,这说得通。,轻盈:翁校:《精华录》作盈盈。

"是谁招此断肠魂":是谁招引来着断肠的惊魂,

# 是谁招此断肠魂:“是谁”二句:说水仙花是洛神愁魂所化。断肠魂,悲伤的灵魂。

"种作寒花寄愁绝":种成了寒花寄愁香。

# 寄:寄托。

"含香体素欲倾城":形体素洁、蕴含芳香欲倾城,

# 含香体素欲倾城:指花香色白。体素:指质地素洁,形容水仙花很素雅。欲倾:美丽得可使一城人都为之倾倒。倾城:美丽得可使一城人都为之倾倒。语出《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山矾是弟梅是兄":山矾是她的弟弟梅是兄。

# 山矾是弟梅是兄:说梅花开在水仙花之前,故称兄。山矾:本名郑花,春天开小白花,极香,叶可以染黄,黄庭坚因其名太俗,改为山矾。

"坐对真成被花恼":我对着水仙花,为其美丽所恼,

# 被花恼:心境被花所撩乱。任注引山谷在荆州时写给李端叔的信中云:“数日来骤暖,瑞香、水仙、红梅皆开,明窗净室,花气撩人,似少年都下梦也。”可与“坐对真成被花恼”参看。恼:撩拨。,真成:真个是。

"出门一笑大江横":为求解脱,走出门外,不禁会心一笑,只见大江横在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咏水仙为主题,由友人送花引发创作。诗人运用联想的手法,首联将水仙比作凌波仙子,颔联写仙子幻化为花,颈联刻画水仙娇美高雅之态,尾联表达出因对花的沉溺而寻求解脱。全诗围绕水仙花展开,生动展现其超凡脱俗的形象,以独特的方式高度赞美了水仙花,构思巧妙,韵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是黄庭坚所作。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他奉召东归,路过沙市过冬时写下此诗。此前黄庭坚因卷入新旧党争,被贬谪到四川的黔州(治所在今彭水)、戎州(治所在今宜宾)数年。五十一岁时,他奉召从四川回到湖北,请求担任太平州(治所在今安徽当涂)知州,在荆州(治所在今江陵)沙市等候任命,期间创作了该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水仙花如凌波仙子般的姿态,体现其超凡脱俗的特质,表达了诗人对水仙花深深的喜爱与赞美,以及从对花的沉溺中寻求解脱的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比喻:“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将水仙花比作曹植《洛神赋》中的凌波仙子,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水仙花轻盈幽美的姿态,化静为动,化物为人,使水仙的形象跃然纸上。联想:“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由水仙花联想到带有“断肠魂”的洛神,进一步把花人格化,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表现出花的楚楚可怜之态,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同情。正衬:“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用山矾和梅来衬托水仙,突出水仙的清香洁白和高雅的芳韵,虽有随意之笔,但更显抒写自由。对比:尾联“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与前文细腻婉约的笔调形成强烈对比,前文专注于水仙花的幽细秀美,此联笔调粗犷,意境由幽深细微转为开阔爽朗,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拟人:“凌波仙子生尘袜”,将水仙花比作凌波仙子,赋予其仙女的形象,生动展现出水仙花的轻盈美妙。

3. 分段赏析

首联,“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诗人巧妙运用化用典故的表现手法,借助洛神的形象来描绘水仙。将原本静止在盆中的水仙花朵,想象成“轻盈”慢步的仙子,实现了化静为动、化物为人的奇妙转换。从语言角度看,“轻盈”一词精准地勾勒出水仙姿态的灵动优美,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仿佛能看到仙子在朦胧月色下翩翩起舞,生动地展现了水仙的绰约风姿,也为全诗奠定了优雅美妙的基调,同时未直接点明花,却处处让人联想到水仙的神韵,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颔联,“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以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发读者的思考,自然地从对水仙外在姿态的描写过渡到对其内在“灵魂”的挖掘。诗人进一步运用拟人手法,把花人格化,将其赋予“断肠魂”,仿佛水仙是一位有着哀怨情思的美人。这里的“愁绝”二字强烈地表达出作者对水仙的深情,也让水仙带上了一种楚楚可怜的情态,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巧妙地关联了洛神因爱情伤感的形象,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颈联,“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前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仙比作“倾城”美人,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水仙清香洁白的高雅芳韵,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水仙的迷人魅力。后句则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将水仙与山矾、梅花相比较,确定了水仙在三者中的地位。表面上看,此句与前文用美女形容水仙的细腻风格形成鲜明反差,显得粗犷且不调和,但实际上这正是作者独特的创作意图体现。诗人有意打破常规,以这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展现出自己写诗时随性而为、自由抒写的态度,让读者不必拘泥于比喻的精准性,而是去感受诗歌的自然与洒脱。尾联,“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从内容主题角度,“被花恼”实则是因爱花至深,独自赏花过久而产生的寂寞之感,这与杜甫“恼花”的情感根源一致,体现了诗人对水仙的深厚喜爱。在表达技巧上,“恼”字生动地传达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而“出门一笑大江横”则实现了情感和画面的巨大转折,诗人从对水仙的细腻情感中走出,面对壮阔的大江,心境豁然开朗。此句中的“横”字极具表现力,不仅描绘出大江横亘眼前的雄伟景象,也展现出诗歌笔调的粗犷豪放,与前文对水仙的细腻描写形成强烈对比,转接奇突却又自然合理,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丰富多元,既体现了诗人对水仙的深情,又展示了其豁达开阔的胸怀。

4. 作品点评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诗的前六句以细腻笔触,生动呈现水仙花出尘脱俗的仙姿、洁白素雅的花色、淡雅清香及俊逸高雅神韵,语言清新自然,对水仙的描写细腻入微,为抒情奠定基础。而后两句陡然转折,在强烈反差中凸显参差变幻之美,这种独特的构思使诗歌避免了平淡,增添了艺术魅力。全诗借咏水仙,巧妙传达出作者的精神追求,情景交融,耐人寻味,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水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金台银盏论何俗,矾弟梅兄品未公。

宋杨万里《水仙花》

# (起四句)“奇思奇句。”(“山矾”句)“奇句。”(结句)“遒老。”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下一篇: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