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zhā
·
·
yóu
西
yán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qīng
shān
fēi
jiā
wèi
jiě
liú
nóng
zhù
chì
jiǎo
cāng
làng
wèi
ài
qīng
zhāo
lái
shān
niǎo
quàn
shàng
shān
gāo
chù
guān
yào
xún
lán

译文

青山并非不好,却不懂得将我留下。赤着脚踩踏在清水中,是因为喜爱这清澈的溪流。早上山中鸟儿啼叫,仿佛在劝我登上山的高处。我的心意与它们无关,我自己是要去寻找兰花。

逐句剖析

"青山非不佳":青山并非不好,

"未解留侬住":却不懂得将我留下。

"赤脚踏沧浪":赤着脚踩踏在清水中,

"为爱清溪故":是因为喜爱这清澈的溪流。

"朝来山鸟啼":早上山中鸟儿啼叫,

"劝上山高处":仿佛在劝我登上山的高处。

"我意不关渠":我的心意与它们无关,

"自要寻兰去":我自己是要去寻找兰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查子·独游西岩》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以及内心的独特追求。上片写青山虽美却留不住词人,而词人赤脚踏沧浪是因爱清溪。下片写山鸟啼叫劝人上山高处,可词人却不关它事,只是自己要去寻兰。全词语言质朴自然,运用了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词中描绘的场景和词人的行为,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虽表面写游山玩水,实则蕴含着词人对人生、对理想的思考。其风格在豪放中又带有细腻的情感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宋孝宗淳熙八年(公元1181)冬天,辛弃疾被诬陷罢官,此后长期闲居在信州上饶城北带湖边上。西岩是上饶城南风景优美之地,这首词便是他闲居游西岩的纪游之作。当时他遭受政治上的挫折,心情苦闷,借此次游历抒发内心的不平与对国事的关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青山非不佳,未解留侬住”。将青山虽好却不能留住自己进行对比,突出自己对青山的别样态度,表明自己不会因青山美好就停留,强调另有追求。感官描写:“朝来山鸟啼”,描写早晨听到山鸟啼叫的声音,从听觉角度增添画面感,营造出山间清晨的氛围。

2. 分段赏析

上片“青山非不佳,未解留侬住”,以青山虽好却不能留住自己起笔,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无奈之感。“赤脚踏沧浪,为爱清溪故”,化用杜甫诗句,描绘出词人赤脚踏在清溪流水中的形象,体现出他对自然的喜爱。下片“朝来山鸟啼,劝上山高处”,山鸟啼叫似乎在劝词人上山,增添了一份生动的氛围。“我意不关渠,自要寻兰去”,表明词人有自己的想法,他是为了寻找诗意而去,展现出词人独特的心境和追求。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自身行为的描写,表达了词人在山水之间的情趣和内心的复杂情感。

3. 作品点评

在这位词人的诸多词作里,这首词堪称修辞手法运用最为密集的作品。像拟人、双关、悬念、暗示等修辞手法,在词中屡见不鲜。这些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首词在艺术表达效果上超凡入圣,于情感韵味方面显得深沉且含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退之》

下一篇:宋·辛弃疾《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