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驿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3
quē
yuè
hūn
hūn
lòu
wèi
yāng
dēng
míng
miè
zhào
qiū
chuáng
bìng
shēn
zuì
jué
fēng
zǎo
guī
mèng
zhī
shān
shuǐ
cháng
zuò
gǎn
suì
shí
kāng
kǎi
kàn
tiān
liáng
míng
chán
gèng
luàn
xíng
rén
ěr
zhèng
bào
shū
tóng
bàn
huáng

译文

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体弱多病总是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梦中回到了家乡,不觉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披衣而坐,心中感慨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起身下床,俯仰窗外天地,只觉一片孤寂凄凉。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让人心烦意乱,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

逐句剖析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钩残月挂在天空,月色昏昏,漏声滴答,黑夜正长,

# 未央:未尽。,漏:漏壶,古代计时器。,缺月:不圆的月亮。

"一灯明灭照秋床":油灯忽明忽暗,寂寂地照着我的床。

# 明灭:忽明忽暗。

"病身最觉风露早":体弱多病总是最早感觉到风霜的寒意,

"归梦不知山水长":梦中回到了家乡,不觉远隔千山万水,道路漫漫。

"坐感岁时歌慷慨":披衣而坐,心中感慨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

# 岁时:时光。

"起看天地色凄凉":起身下床,俯仰窗外天地,只觉一片孤寂凄凉。

# 起:起来。

"鸣蝉更乱行人耳":那凄切的鸣蝉声传入耳中,让人心烦意乱,

# 行人:诗人自指。

"正抱疏桐叶半黄":它紧抱着萧疏的梧桐树,树上的叶子已经半黄。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葛溪驿》是宋代王安石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以诗人旅宿葛溪驿为背景,描绘秋夜的凄清之景,如缺月、孤灯、风露等,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与对时光、人生的感慨。写作上,运用借景抒情、衬托、虚实结合手法,情景交融。首联奠定凄凉基调,颔联凸显思乡无奈,颈联感慨岁月,尾联以景衬愁。该诗充分展现王安石沉郁的诗风,语言凝练,将羁旅愁思与人生感悟相融合,是宋诗中借景抒情、感怀身世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葛溪驿》是王安石于公元1050年(皇祐二年)所作。当时他正从故乡临川(今江西境内)踏上前往钱塘江的路途。他途径弋阳,于当地的葛溪驿投宿。葛溪驿位于临川至钱塘江的交通要道上,作为官府设置的伕马站与旅社,承载着往来行人的匆匆脚步。在此期间,秋夜的各种声响纷至沓来,搅得王安石心绪不宁,一股悲怆之情在心底悄然滋生,最终促使他挥笔写下了《葛溪驿》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在熙宁四年南下江宁途中,夜宿葛溪驿时的秋夜景象,如缺月、昏灯、风露、鸣蝉、疏桐等,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以及因仕途受挫、身体抱恙而产生的对时光流逝、人生境遇的感慨与忧愁。借旅途秋夜之景,写出了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借“缺月昏昏”“一灯明灭”“风露早”“天地色凄凉”“疏桐叶半黄”等秋夜之景,传递出内心的孤寂、思乡与忧愁,使情感表达委婉深沉。虚实结合:实写秋夜驿站的环境,如缺月、孤灯等;虚写“归梦不知山水长”,借归梦体现思乡,虚实相生,加深情感层次。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描绘出秋夜驿站中,缺月黯淡,漏声未绝,一盏孤灯在秋床上闪烁明灭的场景,借昏暗之景营造出凄凉孤寂的氛围,奠定全诗基调。“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从身体感受与梦境着笔,诗人病弱之躯更觉风露侵体,而归乡之梦却无视山水阻隔,通过身体的现实感受与梦境的虚幻形成对比,强化了思乡之情与旅途艰辛。“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由感怀岁月引发激昂高歌,起身又目睹天地的凄凉景象,情与景相互交融,将诗人对时光流逝、仕途不顺的感慨推向高潮。最后两句“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以聒噪的蝉鸣扰乱诗人心绪,再加上抱于疏桐、叶已半黄之景,以景衬情,进一步渲染出诗人内心的烦乱与忧愁,将羁旅愁思抒发得淋漓尽致。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4. 作品点评

《葛溪驿》作为王安石律诗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语言凝练,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秋夜驿站的凄凉之景,如“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为抒情奠定基调。借景抒情手法运用娴熟,将羁旅之愁、思乡之情与对人生的感慨融入秋夜景色之中,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此诗体现了王安石诗歌沉郁的风格特点,展现出他在仕途挫折之际内心的复杂情感,反映了诗人在特定人生境遇下的深刻感悟,为研究王安石的思想与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老健深稳,意境自殊不凡。三、四句细腻,后四句神力圆足。”

清纪昀

# “读临川诗,常令人寻绎于语言之外,当其绝诣,实自可兴可观,不惟于古人无愧而已。”

清诗论家贺裳《载酒园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池冰二首(其二)》

下一篇:宋·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