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宿
zhōu
西
mén
wài
guǎn

朝代:宋作者:晁端友浏览量:3
hán
lín
cán
qīng
dēng
zhà
yǒu
xiǎo
yīn
yīn
rén
jiǎ
mèi
tīng
niè
cán
chú

译文

寒冷的树林,夕阳残照,乌鸦即将归巢,墙壁里油灯闪烁,灯光忽有忽无。小雨淅淅沥沥,人在假装睡着,卧着听疲惫的马咀嚼着残余的草料。

逐句剖析

"寒林残日欲栖乌":寒冷的树林,夕阳残照,乌鸦即将归巢,

"壁里青灯乍有无":墙壁里油灯闪烁,灯光忽有忽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小雨淅淅沥沥,人在假装睡着,

# 愔愔:犹默默,安静貌。

"卧听疲马啮残刍":卧着听疲惫的马咀嚼着残余的草料。

# 刍:草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是北宋晁端友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写诗人旅宿他乡的情景,通过寒林、残日、栖乌、青灯、小雨、疲马等意象,营造出孤寂清冷氛围。前两句描绘日暮时旅馆周边昏暗凄凉之景,后两句写诗人假寐中卧听细雨声与马咀嚼声,更显旅舍的寂静与自己的孤寂。全诗将羁旅之愁与漂泊之感含蓄表达,语言平易却意味深长。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究,是作者在羁旅行役时,于济州旅舍投宿。彼时触景生情,心中涌起空虚、落寞与凄凉之感,遂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羁旅诗。诗中描绘了寒林残日、壁里青灯、小雨淅沥、疲马啮刍等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羁旅在外的漂泊之苦与孤寂愁思。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外面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诗人在这氛围中似睡非睡,卧于榻上听着疲惫的马嚼着残草。“小雨愔愔”的景与诗人“假寐”却难眠的情相融合,马的疲惫如同诗人奔波的疲惫,残刍也暗示着诗人漂泊无依的处境。情景交融,将诗人羁旅中的孤寂、愁苦以及对前路的茫然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烘托:“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诗人描绘了寒冷的树林在残日余晖下,乌鸦欲归巢的景象,同时室内壁间青灯闪烁、忽明忽暗。通过“寒林”“残日”“栖乌”“青灯”等一系列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出诗人羁旅在外的漂泊之感与内心的寂寥,虽未直接抒情,却让这种愁苦之情尽显。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视角从日暮的野外逐渐移至夜晚的室内,渲染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寒林”二字,不仅勾勒出郊野黄叶凋零、树木萧索之景,还隐隐暗示着秋冬时节。“残日”则一方面描绘出红日西坠、暮霭沉沉之景,另一方面也点明已至黄昏时分。冬日傍晚,归巢的乌鸦在残晖笼罩的疏林间盘旋,营造出黯淡凄凉的意境。紧接着,第二句从室外之景转入室内:“壁里青灯乍有无。”正如陆游诗中所云“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在这日暮天寒之时,旅人投宿于闪烁着昏黄灯光的旅舍,难免心绪起伏,思绪万千。三四两句,诗人的状态从坐而变为卧,描写对象从雨转到马,流露出空虚、寂寥之感。昏黄灯光下,淅淅小雨飘落,愁绪愈发浓重。因久不能眠,诗人解衣躺下,却依旧难以成寐,还能听到马槽边的马咀嚼草料的声音。夜深人静,疲马咀嚼残草的细微声响,更衬出夜的寂静。“疲马啮残刍”,既暗示时间漫长、夜已深沉,又体现声音微弱。卧听疲马啮草,触动了诗人奔波疲惫、深感孤寂的心绪,使他愈发难以入睡。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巧妙地传达出诗人羁旅途中漂泊无依、前路迷茫的心境,艺术手法颇为精妙。诗里的“乌”和“马”,既是眼前实景,更饱含着诗人的情思。暮鸦归巢,而诗人却漂泊在外,只能借宿旅馆;疲马深夜不歇,恰似诗人难以入眠。诗人以景寄情,含蓄而深沉。残日余晖、青灯微光、小雨淅沥、疲马啮草,这些自然之景相互交织,营造出幽僻、寂寥的氛围,进而将他内心的愁苦与怅惘烘托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泂《荷花》

下一篇:宋·林同《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桓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