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西
xiè
cáo

朝代:宋作者:欧阳修浏览量:3
西
chūn
guī
chūn
shuǐ
绿
rǎn
qún
fāng
làn
shōu
dōng
fēng
luò
sǎn
cān
jūn
chūn
luàn
yún
bái
shī
chóu
sòng
chūn
yáo
zhī
shàng
zūn
jiǔ
néng
tiān
wàn
rén
wàn
chūn
shàng
yǒu
qíng
féng
chūn
zhì
xīn
jīng
xuě
xiāo
mén
wài
qiān
shān
绿
huā
jiāng
biān
èr
yuè
qíng
shào
nián
jiǔ
féng
chūn
jīn
féng
chūn
tóu
bái
xiāng
tài
rén
shū
wéi
yǒu
dōng
fēng
jiù
xiāng
shí

译文

西湖的春天回来了,春天的江水绿得比染过的颜色还要鲜艳。各种花卉烂漫开放,美不胜收,在东风中纷纷飘落像米粒一样。谢法曹的春思像乱云一样纷繁,满头白发题写诗句,忧愁地送别春天。远远知道在西湖边有一杯酒,能让你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我。身处万里之外思念春天,心中仍有深情,忽然春天到来,让客居他乡的我心中一惊。门外的雪消融后千山一片翠绿,二月晴天,江边的花儿开放。少年时拿着酒面对春天的景色,如今遇到春天头发已经变白。在异乡,事物的形态与人的感觉和家乡不同,只有东风是旧日相识。

逐句剖析

"西湖春色归":西湖的春天回来了,

# 西湖春色归:原注:西湖者,许昌胜地也。谢君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

"春水绿于染":春天的江水绿得比染过的颜色还要鲜艳。

# 绿于染:比染过的丝绸还绿。

"群芳烂不收":各种花卉烂漫开放,美不胜收,

# 烂不收:指落花委地,难于收拾。

"东风落如糁":在东风中纷纷飘落像米粒一样。

# 落如糁:碎米粒,引申指散粒状的东西,诗中形容飘落的花瓣。

"参军春思乱如云":谢法曹的春思像乱云一样纷繁,

# 参军:指谢伯初。

"白发题诗愁送春":满头白发题写诗句,忧愁地送别春天。

# 白发题诗愁送春:自注:谢君有多情未老已白发,野思到春如乱云之句。

"遥知湖上一樽酒":远远知道在西湖边有一杯酒,

# 樽:指古代的盛酒器具。

"能忆天涯万里人":能让你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我。

# 天涯万里人:诗人自指。

"万里思春尚有情":身处万里之外思念春天,心中仍有深情,

# 春:续校:一作君。

"忽逢春至客心惊":忽然春天到来,让客居他乡的我心中一惊。

"雪消门外千山绿":门外的雪消融后千山一片翠绿,

# 雪:冰雪。

"花发江边二月晴":二月晴天,江边的花儿开放。

"少年把酒逢春色":少年时拿着酒面对春天的景色,

"今日逢春头已白":如今遇到春天头发已经变白。

"异乡物态与人殊":在异乡,事物的形态与人的感觉和家乡不同,

# 殊:不同,引申为“陌生”的意思。

"惟有东风旧相识":只有东风是旧日相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是一首杂言古诗,以“万里思春尚有情”为界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着力描绘西湖景色,并融入朋友间的相念之情,实则委婉地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寄诗安慰的感激之意。后部分则通过对夷陵春天景物的细致刻画,倾诉自己在异乡邂逅春天时的新奇见闻与落寞心境。整首诗里,春景被描绘得明媚动人,感情抒发得真挚深切,既着重展现了朋友间深厚的思念,也抒发了诗人因遭受贬谪,触景生情而产生的苦闷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创作于景祐四年(1037年)。景祐三年(1036年)十月,欧阳修因坚定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以及其与保守派的斗争,愤而写信严厉斥责保守派谏官高若讷,结果因此被贬为峡州夷陵令。友人谢伯初得知后,从许州寄来诗作对他予以安慰,作为回应,欧阳修写下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寄友抒情诗。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展现了友人面对春天的思绪与举动,营造出一种既充满生机又略带惆怅的氛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诗人对时光易逝、身处异乡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诗人描摹明丽春景,以明朗之景反衬其忧苦之心。借景抒情:“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这四句通过对夷陵春天景物的描绘,抒写自己异乡逢春的新鲜见闻和落寞情怀。虚实结合:诗中既有对西湖春景的实景描写(“春水绿于染”“群芳烂不收”),又有对诗友赠诗的想象(“遥知湖上一樽酒”想象对方独酌怀人),还通过“天涯万里人”的自称暗含被贬经历(实)与“东风旧相识”的拟人化抒情(虚),将现实见闻与内心感怀交织,使情感表达更含蓄深沉。

3. 分段赏析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以"归"字赋予春天人格化特征,描绘许州西湖春水初涨的景象。“绿于染”运用夸张手法,将碧波荡漾的湖面比作浸染的绢帛,既展现自然生机,又暗含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群芳烂不收,东风落如糁”:“烂不收”形容百花竞放的盛景,"落如糁"则以米粒比喻落花,在动态描写中展现春之绚烂与短暂。两组意象形成视觉对比,暗合后文时光易逝的感慨。“参军春思乱如云,白发题诗愁送春”:化用谢伯初原句“野思到春乱如云”,通过“乱如云”的比喻,既描绘友人春愁之纷繁,又以“白发”形成视觉反差,凸显诗人虽年事已高却依然保有细腻情怀。“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虚拟诗友独酌西湖的场景,以“天涯万里人”自指被贬夷陵的处境。"一樽酒"既是友情的象征,又暗含时空阻隔的无奈。“万里思春尚有情,忽逢春至客心惊”:“万里”强调空间距离,“忽逢”则表现时间上的突兀感。在空间与时间的张力中,既表达对友人寄诗的珍视,又暗含谪居异地的孤寂与对命运转折的感慨。“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以“雪消”与“花发”形成季节交替的意象,“千山绿”与"二月晴"构成色彩鲜明的视觉画面。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时序的更迭,暗喻自身虽处逆境却仍保持对生命的热爱。“少年把酒逢春色,今日逢春头已白”:采用时空对照手法,将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与当下的鬓发斑白并置。“把酒逢春”的重复出现,既形成情感的回环,又凸显岁月流逝的无情。“异乡物态与人殊,惟有东风旧相识”:以“异乡”与“旧相识”形成对比,在陌生的环境中,唯有春风成为情感的寄托。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使自然意象具有抚慰人心的力量,将全诗情感推向高潮。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春天为主线,不仅生动描绘了春天的景致,还细腻地刻画了诗友的形象,并巧妙化用了原诗的意境。诗中既有对友情的真挚赞美,也有对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慨,情感随着主线逐渐展开,前后过渡自然,使得整首诗情感深邃、曲折多姿,堪称酬唱诗中的佳作。此外,诗中多次描绘了明媚的春景,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以明快的景象反衬出内心的忧愁和对往昔的怀念,但这些或虚或实的反复吟咏,更多地营造出一种令人心醉的氛围。诗篇在表达忧愁的同时,也穿插着对美好春光的赞美,这种一抑一扬的手法,不仅使诗歌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变,也避免了单纯咏春的平淡,内涵更为深厚。全诗在结构上从景到人,从景到情,层次分明而过渡自然,语言通俗易懂,充分体现了欧阳修诗歌的基本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欧阳修在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三月到许州去续娶,这首诗是二月里做的,所以开首写的西湖春色都是设想或传闻之词。

现代作家钱钟书《宋诗选注》

# 此诗宛转流丽与李白相近,而逊其豪迈。

现代教育家程千帆《古诗今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庭坚《鼓笛令·见来便觉情於我》

下一篇:宋·李若水《归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