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án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黄庭坚浏览量:3
qiān
yǐn
jiāng
shuǐ
chuī
làng
àn
shàng
shuǐ
zhōng
zuǐ
duì
zuǐ

译文

牵着驴去江边喝水,驴鼻子吹出的气让水面波浪荡漾。驴在岸上踢着蹄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晃动,好像嘴对着嘴。

逐句剖析

"牵驴饮江水":牵着驴去江边喝水,

"鼻吹波浪起":驴鼻子吹出的气让水面波浪荡漾。

"岸上蹄踏蹄":驴在岸上踢着蹄子,

"水中嘴对嘴":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晃动,好像嘴对着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禅句二首(其一)》是宋代诗人黄庭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牵着驴到江边饮水,驴的鼻子吹起波浪,蹄子在岸上踢踏,嘴巴与水中的倒影相对。诗中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禅意感悟。前两句“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诗人描绘了驴在江边饮水时的场景,鼻子吹起的波浪增添了画面的动感。后两句“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诗人通过驴在岸上的动作和水中的倒影,展现了自然与生命的和谐。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生动有趣,展现了黄庭坚对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通过对平凡场景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生活的禅意感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创者

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书法家。字鲁直,号山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北宋书法四大家”。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部分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在艺术形式方面,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论诗标榜杜甫,尤重其夔州诗,提倡“无一字无来处”和“点铁成金”。在宋代影响颇大,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元代方回尊为江西诗派“三宗”之首。其词与秦观并称,有“秦七黄九”之誉,以清新洒脱见长,时有豪迈气象。代表作品有《登快阁》《秋思寄子由》《流民叹》等,词集有《山谷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白描:诗人用简洁的语言直接描写驴的动作和场景,“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生动地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拟人:“牵驴饮江水,鼻吹波浪起。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诗人将驴的举动赋予了人的情感和动作,“鼻吹波浪起”“嘴对嘴”,生动地描绘出驴饮水时的活泼场景,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2. 分段赏析

首句:“牵驴饮江水”诗人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生活场景:牵着驴子到江边饮水。这一句简洁明了,却勾勒出了画面的主体,为后续描写奠定了基础。次句:“鼻吹波浪起”描绘了驴子喝水时鼻子吹动水面,激起波浪的细节。这一句不仅赋予画面动感,还通过“鼻吹波浪”这一细节,展现了驴子的灵动与江水的活泼。第三句:“岸上蹄踏蹄”描写驴子在岸上踏步的动作,蹄声清脆,节奏分明。这一句通过“蹄踏蹄”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末句:“水中嘴对嘴”描绘了驴子喝水时,嘴与水面相接的场景。诗人用“嘴对嘴”来形容驴子喝水的动作,生动而形象,同时也与前句的“蹄踏蹄”形成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曹勋《吴歌》

下一篇:宋·苏轼《催试官考较戏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