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髻金泥带":手持巴掌大小的龙形玉梳,
# 金泥带:金色地彩带。,凤髻:状如凤凰的发型。
"龙纹玉掌梳":用凤钗及金丝带把头发梳饰成髻。
# 龙纹玉掌梳:图案作龙形如掌大小的玉梳。
"走来窗下笑相扶":妻子走到窗下依偎在丈夫的怀里,
# 笑相扶:依偎在丈夫怀里。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问道“眉色深浅合不合适宜?”
# 眉深浅入时无:语出唐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入时无:赶得上时兴式样么?时髦么?
"弄笔偎人久":她的纤手摆弄着笔管,
"描花试手初":长时间依偎在丈夫身边,
"等闲妨了绣功夫":却不知不觉耽搁了刺绣,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笑着问丈夫:“鸳鸯二字怎么写?”
# 书:写。,怎生:怎样。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章“明道”“致用”,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与曾巩并称“欧曾”。其诗颇受李白、韩愈影响,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与梅尧臣并称“欧梅”。其词婉丽,与晏殊并称“晏欧”。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编有《集古录》,著有《六一诗话》。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代表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朋党论》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生活题材的词。描绘了一对青年夫妇新婚生活的场景,通过刻画新娘梳妆和刺绣的举止神态,展现了新娘的活泼轻灵,体现出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意。
2. 写作手法
白描:运用白描手法对新娘的梳妆、刺绣等行为进行简洁、生动的描绘,如“走来窗下笑相扶”等句,不加渲染地勾勒出新娘的形象。对比:与温庭筠词对比,欧词情感上扬,女子表情是笑意盈盈,动作轻柔活泼、话语充满机趣,而温词情感基调是凄苦伤痛,动作懒缓机械,以此突出欧词的独特风格。
3. 分段赏析
上阕主要写新娘精心梳妆的场景。开头写新娘发饰之美,用词精巧,展现其华贵。后面通过描述新娘连续性的动作、神态和语言,像“走来窗下笑相扶”等,生动地表现出新娘娇羞、爱美以及与郎君的亲密情感。下阕着重写新娘刺绣的情景。“弄笔偎人久”中的“久”字很精妙,体现出夫妻形影不离。“初”字与之相对,表现新娘撒娇时长。结尾“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这几句,将新娘的娇憨和夫妻情笃展现得淋漓尽致,还流露出夫妻永远相爱的美好愿望。
4. 作品点评
《南歌子·凤髻金泥带》是欧阳修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人物塑造上极为成功,以活泼轻灵的方式塑造出娇憨可爱的新婚少妇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语言风格上,雅俗相间的口语和白描手法运用娴熟,生动展现生活情趣。结构上“前段态,后段情”,层次分明。在文学地位方面,风格近五代风味,借鉴温庭筠笔法却有创新,情感基调上扬,区别于温词的凄苦。不过词中的香艳风格也引发过争议,但总体而言其独特的风格和精彩的描写值得肯定。
# 前段态,后段情,各尽,不得以荡目之。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别集》卷二
# 公老成名德,而小词当行乃尔。
清先著《词洁辑评》卷二
# 真觉娉娉袅袅。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
# 纯写闺情,不独词格之卑,抑亦靡薄无味,可厌之甚也;然其中却有毫厘之辨。作情语,勿作绮语。绮语设为淫思,怀人心术;情语则热血所钟,缠绵悱恻。而即近知远,即微知著,其人一生大节,可于此得其端倪。“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出自欧阳文忠;“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出自范文正。是皆一代名德,慎勿谓曲子相公皆轻薄者。
清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