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shǔ
jiā
rén
zhuó
zhuāng

朝代:宋作者:李之仪浏览量:1
shǔ
jiā
rén
zhuó
zhuāng
shuǐ
jīng
guàn
luó
shǎng
mián
fěn
fēi
qióng
xiè
tiáo
bīng
jié
jiàng
shuāng
suí
dìng
xiǎo
lán
táng
jīn
pén
chéng
shuǐ
rào
chuáng
shí
shí
jìn
shǒu
xīn
tóu
yùn
shòu
jìn
rén
zhī
chù
liáng

译文

夏日避暑的佳人不施浓妆。头戴水晶冠,身着轻薄罗裳。用绵扑敷粉如琼屑纷飞,滤蜜调制冷饮似红霜凝结。她随我,来到小小兰堂。金盆盛水环绕着雕花牙床。不时将手浸入水中熨帖心头,尝尽这无人知晓的清凉。

逐句剖析

"避暑佳人不著妆":夏日避暑的佳人不施浓妆。

# 著:一作“着”。

"水晶冠子薄罗裳":头戴水晶冠,身着轻薄罗裳。

# 冠子:冠顶正中所缀的珠子,也称帽珠、顶子、顶珠。

"摩绵扑粉飞琼屑":用绵扑敷粉如琼屑纷飞,

# 摩绵:古代胭脂除做成膏汁、粉类外,还涂于纸或浸以丝绵,做成胭脂纸或脂脂绵,用以摩颊。

"滤蜜调冰结绛霜":滤蜜调制冷饮似红霜凝结。

"随定我":她随我,

"小兰堂":来到小小兰堂。

"金盆盛水绕牙床":金盆盛水环绕着雕花牙床。

"时时浸手心头熨":不时将手浸入水中熨帖心头,

"受尽无人知处凉":尝尽这无人知晓的清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避暑佳人不著妆》是宋代词人李之仪创作的词作。上片勾勒夏日佳人轻妆简饰的清凉形象,以“水晶冠子”“薄罗裳”突出服饰的轻盈雅致,“摩绵扑粉”“滤蜜调冰”等细节尽显梳妆纳凉的精致闲逸;下片通过“小兰堂”“金盆水”“牙床”等环境描写,营造清幽氛围,“浸手心头熨”的动作与“无人知处凉”的感喟,既写纳凉之趣,亦含独处的微妙心境。全词以工丽精巧的语言、细腻婉约的笔触,展现古代闺阁夏日生活场景,于闲适雅趣中暗藏清幽余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避暑佳人不著妆”一句点明夏日场景与人物状态。“不著妆”看似随意,却暗合避暑时的慵懒闲适,既写出佳人卸下繁复妆容的清爽,亦透露出夏日特有的生活意趣,为全词奠定轻松基调。“水晶冠子薄罗裳”承接上句,聚焦服饰细节。“水晶冠子”以材质晶莹暗示清凉感,“薄罗裳”则通过衣物轻薄凸显夏日着装特点,二者叠加勾勒出佳人淡雅脱俗的形象,“水晶”与“薄罗”的质感对比,增强视觉与触觉的通感体验。“摩绵扑粉飞琼屑,滤蜜调冰结绛霜”两句工笔细描梳妆动作。“摩绵扑粉”写以绵扑敷粉的轻柔姿态,“飞琼屑”喻白粉如琼玉碎屑纷飞,典雅中见灵动;“滤蜜调冰”状调制蜜水的过程,“结绛霜”以红色冰晶为喻,既贴合调冰时的视觉效果,又暗含蜜水的清甜凉意。此联对仗工整,巧用比喻,将日常梳妆升华为富有诗意的生活场景。“随定我,小兰堂”转入场景转换。“随定我”似有亲昵口吻,引领佳人至“小兰堂”——清幽的兰香堂室,既点出环境雅致,又以“小”字营造私密温馨的空间感,为下文纳凉细节做铺垫。“金盆盛水绕牙床”进一步铺陈环境。“金盆盛水”置于“牙床”(雕花床榻)周围,既符合夏日“近水取凉”的生活习惯,又以“金盆”“牙床”的精致器物,烘托闺阁的华贵气息,“绕”字则暗含水环床榻的清凉氛围。“时时浸手心头熨,受尽无人知处凉”以动作与感喟收束。“时时浸手”写频繁以凉水浸手的纳凉习惯,“心头熨”将物理的清凉延伸至心理的熨帖;“无人知处凉”则笔锋一转,“凉”既指身体触感,亦含心境的幽寂,“无人知”暗藏独处时的微妙况味,或为无人共赏清凉的孤寂,或为独享清境的自得,含蓄留白,余韵悠长。全词以细腻笔触串联夏日闺阁生活细节,于工丽中见闲雅,于清凉中藏深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之仪《临江仙·九十日春都过了》

下一篇:宋·李之仪《鹧鸪天·收尽微风不见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