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āo
jūn
yuàn
mài
huā
rén

朝代:宋作者:蒋捷浏览量:1
dàn
tiāo
chūn
suī
xiǎo
bái
bái
hóng
hóng
dōu
hǎo
mài
guò
xiàng
dōng
jiā
xiàng
西
jiā
lián
wài
shēng
shēng
jiào
lián
huán
bào
wèn
dào
mǎi
méi
huā
mǎi
táo
huā

译文

担子上挑着的花虽不多。但白的红的花儿都十分美好。已经卖过巷子东边的人家。又来到巷子西边的人家。帘外传来一声声卖花的吆喝声。帘里的丫鬟进来通报。主人问道:是买梅花。还是买桃花好。

逐句剖析

"担子挑春虽小":担子上挑着的花虽不多。

# 春:指春花。

"白白红红都好":但白的红的花儿都十分美好。

"卖过巷东家":已经卖过巷子东边的人家。

"巷西家":又来到巷子西边的人家。

"帘外一声声叫":帘外传来一声声卖花的吆喝声。

"帘里鸦鬟入报":帘里的丫鬟进来通报。

# 鸦鬟:丫环。

"问道买梅花":主人问道:是买梅花。

"买桃花":还是买桃花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昭君怨·卖花人》是宋代蒋捷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灵动鲜活的笔触、质朴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春雨初霁的清晨,卖花郎挑着红白相间的鲜花,穿梭于街巷,悠长的叫卖声回荡在空巷。紧接着,俏丽活泼的丫鬟迫不及待地向主人询问选购梅花还是桃花,未待回应,画面戛然而止。全词巧妙融合人物、声音、色彩与对话,极具画面感与感染力。同时,以平实自然的生活语言捕捉日常场景,将平凡生活中最生动真实的一幕展现得淋漓尽致,独具一格,令人印象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间词人

蒋捷(1245?~1305?),宋元间词人。字胜欲,号竹山,世称竹山先生,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蒋捷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风多样,既有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一派,也有承袭周邦彦、姜夔乃至李清照遗风者,整体风格以悲慨清峻、萧寥疏爽为主。其造语奇巧之作,在宋代词坛独标一格。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写亡国之痛、身世之感、日常生活等内容。代表作品有《女冠子·元夕》《贺新郎·兵后寓吴》《虞美人·听雨》《昭君怨·卖花人》《贺新郎·梦冷黄金屋》等。著有《竹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市井生活场景的词。通过描绘卖花人走街串巷卖花的情景,营造出活泼、温馨的春日市井氛围,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2. 写作手法

象征:“担子挑春虽小”中“春”不仅指鲜花,更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机,卖花人挑着花,仿佛挑起了整个春天,赋予了画面更深的意境。白描:“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勾勒出卖花人挑担卖花,穿梭于街巷的画面,无过多修饰,却生动展现出场景的鲜活。

3. 分段赏析

上片赏析:上片以“担子挑春虽小”起笔,一个“挑”字生动赋予卖花人以灵动的春之使者形象,花担虽小,却仿佛承载着整个春天的生机与希望。“白白红红都好”笔锋一转,聚焦花担内缤纷的花朵,用简洁的色彩描写,以“白白红红”代指繁花似锦,既点明鲜花的品类丰富,又将其升华为春天的具象象征。“卖过巷东家,巷西家”通过重复的句式,强化了卖花人走街串巷的动态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耳边萦绕着悠长的叫卖声,在曲折深幽的街巷中久久回荡,勾勒出一幅鲜活的市井卖花图景。下片赏析:下片承接上片的叫卖声,以“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展开场景转换,从街巷自然过渡到室内。“一声声叫”与“入报”形成呼应,生动描绘出卖花声如何穿透帘子,引发屋内人的反应。“问道买梅花?买桃花?”以丫鬟与主人的对话收尾,既是对花担中“白白红红”之花的呼应,又设置悬念。在春雨初霁的清晨,这句问话不仅展现出人物对鲜花的喜爱,更暗示着她们对春天的殷切期盼。词作在此戛然而止,答案未揭晓,却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想空间,余韵悠长,将生活中这一平常却充满情趣的瞬间定格,意味深长。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作以精巧的构思与灵动的笔触,于简短篇幅内构建出极具画面张力的春日生活图景。词人以蒙太奇般的手法,将春雨初霁的清晨、挑花叫卖的货郎、深巷回荡的吆喝声,与俏皮灵动的丫鬟问询自然衔接,通过对人物动态、声响韵律、色彩交织及简短对话的细腻捕捉,使场景鲜活如在眼前,予人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尤为精妙之处在于,词人摒弃华丽辞藻,以质朴鲜活的生活语言,聚焦市井日常中买花这一平凡场景,却挖掘出生活最本真的意趣与生机,于平淡中见奇崛,真实中显诗意,充分展现了词作“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与返璞归真的美学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蒋捷《瑞鹤仙·寿东轩立冬前一日》

下一篇:宋·蒋捷《尾犯·寒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