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chóng
shān
·
·
qíng
róng
róng
míng
duàn
xiá

朝代:宋作者:蒋捷浏览量:1
qíng
róng
róng
míng
duàn
xiá
lóu
tái
yáo
yǐng
chù
shì
shuí
jiā
yín
hóng
qún
jiǎn
zhòu
gōng
shā
fēng
qián
zuò
xián
dòu
jīn
rén
sàn
shù
fěn
tuán
nián
zhù
jiù
fán
huá
shuāng
lóng
wěi
shàng
yuè
hén
xié
ér
jīn
zhào
lěng
dàn
bái
líng
huā

译文

晴丽水边,晚霞明亮,波光粼粼。楼台在光影中摇晃,那是谁家的庭院。女子身着银红宫纱裙、裙摆褶皱精致。在风前闲坐,玩斗着郁金芽游戏。人已离散,只剩树间乌鸦啼叫。粉团留不住,往昔的繁华。双龙尾上,月光斜照。如今这月光照着,冷淡的白菱花。

逐句剖析

"晴浦溶溶明断霞":晴丽水边,晚霞明亮,波光粼粼。

"楼台摇影处":楼台在光影中摇晃,

"是谁家":那是谁家的庭院。

"银红裙裥皱宫纱":女子身着银红宫纱裙、裙摆褶皱精致。

"风前坐":在风前闲坐,

"闲斗郁金芽":玩斗着郁金芽游戏。

"人散树啼鸦":人已离散,只剩树间乌鸦啼叫。

"粉团黏不住":粉团留不住,

"旧繁华":往昔的繁华。

"双龙尾上月痕斜":双龙尾上,月光斜照。

"而今照":如今这月光照着,

"冷淡白菱花":冷淡的白菱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重山·晴浦溶溶明断霞》是宋代蒋捷的词作。该词上片以“晴浦溶溶明断霞”起笔,通过“楼台摇影”“银红裙裥皱宫纱”等意象描绘春日景致,勾勒“风前坐”“闲斗郁金芽”的生活场景;下片转入“人散树啼鸦”“粉团黏不住,旧繁华”的物象更迭,暗含盛衰变迁,末句“双龙尾上月痕斜”“冷淡白菱花”以月光映照白菱花收束全篇。运用今昔对比、借景抒情手法,展现了从繁华到冷落的变迁。作品以细腻笔触,借场景转换与意象叠加,尽显南宋遗民的怀旧与沧桑。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元间词人

蒋捷(1245?~1305?),宋元间词人。字胜欲,号竹山,世称竹山先生,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进士,宋亡后隐居不仕。蒋捷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其词风多样,既有效法苏轼、辛弃疾豪放一派,也有承袭周邦彦、姜夔乃至李清照遗风者,整体风格以悲慨清峻、萧寥疏爽为主。其造语奇巧之作,在宋代词坛独标一格。作品题材广泛,有抒写亡国之痛、身世之感、日常生活等内容。代表作品有《女冠子·元夕》《贺新郎·兵后寓吴》《虞美人·听雨》《昭君怨·卖花人》《贺新郎·梦冷黄金屋》等。著有《竹山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是一首咏物词。它介绍了南宋遗民词人蒋捷笔下春日景致及其中暗含的盛衰变迁,借晴浦、断霞、楼台、树啼鸦、白菱花等景象,表达了南宋灭亡后的萧瑟意境和词人内心的悲凉之感。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上片以“晴浦溶溶明断霞”“楼台摇影”等意象勾勒出明媚的背景,再融入“银红裙裥皱宫纱”“闲斗郁金芽”的人物活动意象,组合成昔日热闹闲适的场景;下片则以“人散树啼鸦”“粉团黏不住”的衰败意象,搭配“双龙尾上月痕斜”“冷淡白菱花”的清冷意象,形成今时冷清落寞的画面。

3. 分段赏析

上片开篇勾勒往昔繁华图景。“晴浦溶溶明断霞”,描绘晴朗水滨,晚霞明丽、波光荡漾,为整幅画面铺展开阔又明艳的背景。“楼台摇影处,是谁家”,楼台在波光中摇荡影子,似隐似现,既添朦胧美感,又暗示这是富贵人家的游乐之所,勾起对往昔繁华的遐想。“银红裙裥皱宫纱。风前坐,闲斗郁金芽”,聚焦人物:身着银红宫纱裙的女子,在风前闲坐,玩斗郁金芽(一种游戏)。“银红”显服饰艳丽,“皱宫纱”描写裙摆精致,“闲斗”写情态悠然,生动还原南宋末年临安城贵族女子的游乐场景,尽显往昔繁华热闹。下片急转,书写当下冷落。“人散树啼鸦”,往昔的人已离散,只剩树间乌鸦啼叫,“树啼鸦”以声衬寂,瞬间将氛围从繁华拉向孤寂。“粉团黏不住,旧繁华”,“粉团”或指落花等美好事物,它们也黏不住逝去的繁华,形象地表达出繁华难留、世事变迁的无奈,直抒胸臆点出主题。“双龙尾上月痕斜。而今照,冷淡白菱花”,“双龙尾”(或指旧时宫殿建筑等)上,月痕斜照,如今这月光照在冷淡的白菱花上。“月”还是往昔的月,却照不出昔日繁华,只剩“冷淡”的菱花,以景结情,将怀旧与悲叹融入清冷月色与菱花之中,让情感余韵悠长,尽显宋亡后词人的沧桑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蒋捷《南乡子·塘门元宵》

下一篇:宋·蒋捷《步蟾宫·木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