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暮":凄凉晚秋。
# 暮:傍晚将近。
"乱洒衰荷":零乱雨滴洒残荷,
# 衰荷:衰:衰落,衰败。将败的荷花。
"颗颗真珠雨":雨珠莹莹,颗颗似珍珠。
# 真珠雨:像珍珠样的雨珠。
"雨过月华生":雨过后,寒月当空,
# 生:产生、出现。,月华:月光,月光照射到云层上,呈现在月亮周围的彩色光环。
"冷彻鸳鸯浦":鸳鸯浦一片清冷。
# 鸳鸯浦:地名,水池边。这里是虚写。浦: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如浦口等。此指水塘。鸳鸯浦:鸳鸯栖息的水滨。比喻美色荟萃之所。,彻:程度极深,透的意思。
"池上凭阑愁无侣":池上倚阑,愁闷闷无人相伴,
# 凭阑:靠着栏杆,“阑”通“栏”。
"奈此个、单栖情绪":怎么打发、这孤苦情绪。
# 情绪:情感。,单栖:孤寂的停留。独宿。,奈:奈何,怎么办。
"却傍金笼共鹦鹉":傍金笼,戏逗鹦鹉,
# 共:在一起。,傍:靠近。,却:表示转折。
"念粉郎言语":教它念、情郎言语。
# 粉郎:何晏,三国魏玄学家。字平叔。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纳晏母为妾,晏被收养,为操所宠爱。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美姿仪而绝白,喜敷粉,行步顾影,人称傅粉何郎。在这里指所思之人。,念:道白,说。
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987?~ 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福建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官至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柳永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创作了大量词调和慢词,内容较之前也有所拓展,对宋词发展影响重大。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著有《乐章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是柳永创作的一首的闺怨小令。全词以“秋暮”为时间背景,通过“室外—室内”的空间转换,层层递进地展现了闺中女子孤寂相思的愁绪。全词完成了从“雨打衰荷”到“月映空闺”,再到“调弄鹦鹉”的三重意境转换,以“闺阁小景写尽相思大情”,充分展现了柳永“长调善铺叙,小令亦精工”的笔力。
2. 分段赏析
上片以“秋暮”时空切入,“乱洒衰荷”之“乱”字堪称词眼,既摹写雨珠弹跳于残荷的视听动态,又暗喻女子心绪纷乱;“颗颗真珠雨”的比喻,将冰冷雨滴幻化为珍贵珠玉,暗示女子把玩回忆的痴态。“雨过月华生”运用顶针手法完成时空流转,而“冷彻鸳鸯浦”的“彻”字,既写秋雨浸透池塘的寒意,更暗指孤独感穿透心扉——昔日双栖的鸳鸯浦,如今只剩冷月空照,自然物候的变迁与情感状态的转变形成双重映照。下片“池上凭阑愁无侣”直揭词旨,“奈此个”三字以市井口语入词,使愁绪表达更显真切。最妙在结尾“却傍金笼共鹦鹉”的戏剧性场景:女子教鹦鹉学念情郎蜜语的举动,表面是俏皮嬉戏,内里却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极致表现。鹦鹉学舌的机械重复,恰似女子在回忆中不断咀嚼往昔甜蜜,而禽鸟终究不解人言的残酷事实,又强化了“此情无计可消除”的绝望。全词通过“室外听雨—室内戏鸟”的场景转换,在四十余字中完成情感的三重递进:由景物引发的孤寂,到直抒胸臆的愁苦,最终升华为自我排遣的凄凉,展现柳永“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3. 作品点评
这首闺情词堪称柳永词作中的精品。上片以“秋暮”为时间背景,通过“乱洒衰荷”的萧瑟景象与“月华如练”的凄清意境,构建出一个充满秋思的抒情空间。“独倚危栏”的细节描写,将思妇的孤寂身影巧妙地融入秋景之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下片转入室内场景,“玉枕纱橱”的华美陈设与“夜半凉初透”的孤眠体验形成强烈反差,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更显思妇的凄凉心境。全词在时空转换中完成情感的递进,语言婉约含蓄而意境深远。
# 柳耆卿“却傍金笼教鹦鹉,念粉郎言语”,《花间》之丽句也。
清彭孙遹《金粟词话》
上一篇:宋·赵鼎《如梦令·建康作》
下一篇:宋·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