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ēng
zhā
·
·
zhòng
méi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bǎi
huā
tóu
shàng
kāi
bīng
xuě
hán
zhōng
xiàn
shuāng
yuè
dìng
xiāng
zhī
xiān
shí
chūn
fēng
miàn
zhǔ
rén
qíng
shēn
guǎn
jiāng
fēi
yuàn
zhé
zuì
fán
zhī
hái
bīng
jiàn

译文

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在寒冷中出现。朦胧的月亮总是先照亮梅花。春寒料峭中,主人十分喜爱你,不管江妃如何抱怨,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头,插进壶中,供人玩赏。

逐句剖析

"百花头上开":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

# 头上:先。

"冰雪寒中见":在寒冷中出现。

# 见:“现”的古字,显现,出现。

"霜月定相知":朦胧的月亮总是先照亮梅花。

# 相知:了解我。相,范围副词,在此为“我”之意。,霜月:月色如秋霜。

"先识春风面":春寒料峭中,

# 先识春风面:杜甫《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主人情意深":主人十分喜爱你,

"不管江妃怨":不管江妃如何抱怨,

# 江妃:即梅妃,这里以江妃代梅妃。

"折我最繁枝":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头,

# 折我最繁枝: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湖面初惊片片飞,樽前吹折最繁枝。”

"还许冰壶荐":插进壶中,供人玩赏。

# 冰壶荐:即荐给冰壶。冰壶,即玉壶,可用来盛冰或浸花,比喻洁白。荐:进,进献。,许:答应,应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生查子·重叶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咏物词,主题围绕重叶梅展开。上片描绘了重叶梅在雪中独自绽放的景象,突出其不畏严寒的精神;下片则通过主人对重叶梅的喜爱与深情,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对梅花品格的赞美。词中并未详细描摹重叶梅的具体形态,而是注重表现其内在精神,体现了“取形不如取神”的咏物词真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生查子·重叶梅》是辛弃疾在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所作。该字段是诗文创作的缘由或社会环境、作者的经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和将领,以其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卓越的文学才能著称。绍兴三十二年,正值南宋与金国对峙之际,年轻的辛弃疾满怀报国之志,渴望为国家收复失地。然而,他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和《九议》等奏章,主张积极抗金,却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反而遭受当权者的猜忌和排挤。面对南宋朝廷内部的软弱无力和对外政策的保守态度,辛弃疾感到极度失望。在这样的背景下,当他看到寒风中盛开的重叶梅时,不禁联想到自己不屈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生查子·重叶梅》,以表达自己虽处逆境却不改初衷的高洁情操和坚定信念。一说此作品展现了他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一说反映了作者借物咏怀,表达了身处困境仍保持高洁品质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也是一首赞美梅花凌霜傲雪品格的词。词中描绘了重叶梅在寒冷环境中独自绽放的形象,体现了它不畏风雪、先于百花报春的高尚品质。通过描写主人对重叶梅的情深意重和无尽喜爱,表达了作者孤高脱俗的志趣以及超卓挺拔的个性,并寄托了自己的命运与身影。词人借重叶梅之美,抒发了自己不畏强权、希望主张得到重视的心愿。整首词不仅颂扬了重叶梅的坚韧精神,同时也映射出作者自身的理想和追求。

2. 写作手法

象征:“冰雪寒中见”一句,通过描述梅花在严寒冰雪之中绽放,暗示出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傲然独立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象征手法使得诗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景物描写上,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表达。拟人:“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将霜月描绘成能够理解和预见梅花开放的存在,仿佛它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梅花的深厚感情。对比:“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这里将梅花与普通花卉进行对比,强调了梅花不畏寒冷、早于其他花朵开放的特点,突显其独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也形成了一种对比,表达了即使面对可能的不满或抱怨,主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依旧不变,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主题。

3. 分段赏析

《生查子·重叶梅》前两句“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直接描绘了重叶梅不畏严寒,在冰雪之中率先绽放的景象。“百花头上开”赋予了梅花作为春天使者的意义,象征着希望和新生;“冰雪寒中见”则突显出梅花坚韧不拔、傲雪凌霜的品质,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这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霜月”描绘成能够理解梅花品格的存在,与之相互映衬,“先识春风面”不仅强调了梅花早春开放的特点,也暗示了它对于即将到来的温暖有着独特的感知能力,寓意深刻,既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又歌颂了它的智慧和敏锐。“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此处笔锋一转,由对梅花自然属性的描写转向了人文情感的表达。“主人情意深”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即便面对可能的遗憾(如“江妃怨”,这里可能借指因赏花而产生的各种复杂情感),也不改初衷,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情感立场和审美追求。“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最后两句以具体的行动——折取最为茂盛的梅花枝条,用以装饰冰壶(古代的一种器皿,常用于比喻高洁的情操)——来表达对梅花高尚品质的敬仰之情。这不仅是对梅花外在美的赞赏,更是对其内在精神的一种礼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高洁的情怀和理想。

4. 作品点评

《生查子·重叶梅》作为一首咏物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南宋时期咏梅诗词中的佳作。该词不仅描绘了重叶梅在寒冬中独自绽放、不畏风雪的高尚品格,更通过梅花报春的形象,赋予了重叶梅一种先觉者的独特风神,传达出早春的信息。辛弃疾巧妙地运用典故与比喻,将个人的命运与理想寄托于梅花之中,展现了他孤高脱俗的志趣和超卓挺拔的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匍夕诗耳。

宋张炎《词潺》

# 这首诗在赞美梅花凌霜傲雪品格之时,也抒发了自己孤高脱俗的志趣和超卓挺拔的个性。

清张廷杰《宋词艺术论》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李吕《改过》

下一篇:宋·欧阳修《琅琊山六题·琅琊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