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头上开":梅花啊,你在百花开放之前绽开,
# 头上:先。
"冰雪寒中见":在寒冷中出现。
# 见:“现”的古字,显现,出现。
"霜月定相知":朦胧的月亮总是先照亮梅花。
# 相知:了解我。相,范围副词,在此为“我”之意。,霜月:月色如秋霜。
"先识春风面":春寒料峭中,
# 先识春风面:杜甫《咏怀古迹》:“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主人情意深":主人十分喜爱你,
"不管江妃怨":不管江妃如何抱怨,
# 江妃:即梅妃,这里以江妃代梅妃。
"折我最繁枝":也要折下最繁茂的枝头,
# 折我最繁枝: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湖面初惊片片飞,樽前吹折最繁枝。”
"还许冰壶荐":插进壶中,供人玩赏。
# 冰壶荐:即荐给冰壶。冰壶,即玉壶,可用来盛冰或浸花,比喻洁白。荐:进,进献。,许:答应,应诺。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也是一首赞美梅花凌霜傲雪品格的词。词中描绘了重叶梅在寒冷环境中独自绽放的形象,体现了它不畏风雪、先于百花报春的高尚品质。通过描写主人对重叶梅的情深意重和无尽喜爱,表达了作者孤高脱俗的志趣以及超卓挺拔的个性,并寄托了自己的命运与身影。词人借重叶梅之美,抒发了自己不畏强权、希望主张得到重视的心愿。整首词不仅颂扬了重叶梅的坚韧精神,同时也映射出作者自身的理想和追求。
2. 写作手法
象征:“冰雪寒中见”一句,通过描述梅花在严寒冰雪之中绽放,暗示出一种不畏艰难险阻、傲然独立的人格魅力。这样的象征手法使得诗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景物描写上,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表达。拟人:“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将霜月描绘成能够理解和预见梅花开放的存在,仿佛它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这种拟人化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梅花的深厚感情。对比:“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这里将梅花与普通花卉进行对比,强调了梅花不畏寒冷、早于其他花朵开放的特点,突显其独特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也形成了一种对比,表达了即使面对可能的不满或抱怨,主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依旧不变,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主题。
3. 分段赏析
《生查子·重叶梅》前两句“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直接描绘了重叶梅不畏严寒,在冰雪之中率先绽放的景象。“百花头上开”赋予了梅花作为春天使者的意义,象征着希望和新生;“冰雪寒中见”则突显出梅花坚韧不拔、傲雪凌霜的品质,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这两句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霜月”描绘成能够理解梅花品格的存在,与之相互映衬,“先识春风面”不仅强调了梅花早春开放的特点,也暗示了它对于即将到来的温暖有着独特的感知能力,寓意深刻,既赞美了梅花的美丽又歌颂了它的智慧和敏锐。“主人情意深,不管江妃怨”此处笔锋一转,由对梅花自然属性的描写转向了人文情感的表达。“主人情意深”体现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即便面对可能的遗憾(如“江妃怨”,这里可能借指因赏花而产生的各种复杂情感),也不改初衷,表达了诗人坚定的情感立场和审美追求。“折我最繁枝,还许冰壶荐”最后两句以具体的行动——折取最为茂盛的梅花枝条,用以装饰冰壶(古代的一种器皿,常用于比喻高洁的情操)——来表达对梅花高尚品质的敬仰之情。这不仅是对梅花外在美的赞赏,更是对其内在精神的一种礼赞,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高洁的情怀和理想。
4. 作品点评
《生查子·重叶梅》作为一首咏物词,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南宋时期咏梅诗词中的佳作。该词不仅描绘了重叶梅在寒冬中独自绽放、不畏风雪的高尚品格,更通过梅花报春的形象,赋予了重叶梅一种先觉者的独特风神,传达出早春的信息。辛弃疾巧妙地运用典故与比喻,将个人的命运与理想寄托于梅花之中,展现了他孤高脱俗的志趣和超卓挺拔的个性。
# 于文章余暇,戏弄笔墨,为长短匍夕诗耳。
宋张炎《词潺》
# 这首诗在赞美梅花凌霜傲雪品格之时,也抒发了自己孤高脱俗的志趣和超卓挺拔的个性。
清张廷杰《宋词艺术论》
上一篇:宋·李吕《改过》
下一篇:宋·欧阳修《琅琊山六题·琅琊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