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新词韵最娇":我自创的新调,音韵是如此和谐美妙,
# 自作:《砚北杂志》引此,“作”作“琢”。按“自作新词”,言其自制曲《暗香》、《疏影》等。
"小红低唱我吹箫":小红轻轻地唱着,我为她伴奏,吹着洞箫。
# 低唱:轻柔地歌唱。,小红:范成大送给姜夔的一个歌女。
"曲终过尽松陵路":一曲唱完,小船已摇过了吴江县城,
# 松陵:吴江县的别称。陈沂《南畿志》:“吴江本吴县之松陵镇,后析置吴江县。”,曲终:唱完一首曲。
"回首烟波十四桥":回望经过的水路,轻烟绿波,还有那一座座美丽的石桥。
# 十四桥:指沿途经过的众多石桥。全句说回头张望,烟波缥缈,已经走过了许多路。,烟波: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南宋词人、音乐家
姜夔(1155?~1208),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客交游,卒于杭州。姜夔精通音律,能自度曲。词喜自创新调,重格律,音节谐美,多为写景咏物及记述客游之作,感时伤事,情调较为低沉。代表作品有《扬州慢》《暗香》《疏影》等。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过垂虹》是南宋词人姜夔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叙事诗。细腻描绘了其行经吴江垂虹桥时的所见所感。诗中洋溢着轻快的氛围,语调虽低沉却无丝毫哀愁,营造出一种宛如画卷铺展、旋律悠扬般的幽雅情致。姜夔以诗笔勾勒垂虹桥畔的景致,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寓含了他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令人读来回味无穷,仿佛亲眼目睹那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
2. 写作手法
比喻:标题“过垂虹”把一座座石拱桥比喻成一道道彩虹,表达出了诗人此时愉快的心情。
3. 分段赏析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犹如心泉涌动,直抒胸臆,畅快淋漓地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与舒畅。其妙处,在于那份不加掩饰的真挚,以及后两句巧妙映衬下的更显鲜明。我亲自谱曲又自弹,妙音歌女展歌喉,置身于明媚江南水乡,心中欢愉难以言表。“小红低唱我吹箫”,一语道尽我心中的欢畅与舒畅。”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则是环境描摹与情感寄托的完美融合,既为前半部分作了补充,又在回望之间,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引人于景致之外,品味更深远的意境。在那悠扬乐曲的陪伴下,小舟悠然前行。一曲终了,惊觉间,已悄然“穿越”了整个松陵路。这一幕,生动地勾勒出诗人在欢愉与艺术陶醉中的忘我之境,两岸风光虽美,却全然未入眼帘,达到了物我两忘的至高境界。直到音乐的最后一个音符消散,他才恍然回归现实。而“回首烟波十四桥”,这一句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了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波澜,堪称点睛之笔,让人在回味中感受到那份超越景象的深邃与美妙。
4. 作品点评
“回首烟波十四桥”,这一句浑然天成,蕴含了诗人此刻心中纷繁复杂的情感,堪称绝妙之笔。本诗与《除夜自石湖归苕溪》一样,此诗也是在南行途中,于船上所作。诗句清脆如玉,节奏悠扬,如同动人的歌曲和绚丽的画卷,情感韵味十分丰富。在悠扬的箫声中,一座座如画般的桥梁缓缓隐没于朦胧的烟波之中,令人回味无穷。而在那个冬夜归途的湖面上,一叶扁舟载着吹箫人,他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心中涌起一丝淡淡的喜悦。此诗的前两句轻快明朗,后两句则语调低沉却不失温婉,其中的微妙情致,需细细品味诗句之外的余韵方能领略。
# 小红,顺阳公(指范成大)青衣也,有色艺。顺阳公之请老,姜尧章诣之。一日,授简徵新声,尧章制《暗香》、《疏影》二曲,公使二妓习之,音节清婉。公寻以小红赠之。其夕大雪,过垂虹,赋诗曰:“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尧章每喜自度曲,小红辄歌而和之。
元陆友仁《砚北杂志》
# 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姜夔此诗亦足以当之。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 晚宋人多专攻绝句,白石其尤者,与词近也。范成大谓姜夔“新诗如美人,蓬筚愧三粲”。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
上一篇:宋·杨珂《夜泛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