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é
guī
bìng
zuō
liù

朝代:宋作者:辛弃疾浏览量:3
zhěn
diàn
táng
lěng
qiū
duàn
yún
shuǐ
wǎn
lái
shōu
hóng
lián
xiāng
hún
zuì
bái
niǎo
yán
dìng
chóu
shū
duō
duō
qiě
xiū
xiū
qiū
fēng
liú
zhī
jīn
shuāi
duō
shǎo
dàn
jué
xīn
lái
lǎn
shàng
lóu

译文

躺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凉秋,片片的浮云顺水悠悠,黄昏的暮色使它们渐渐敛收。红艳艳莲花互相倚靠,简直像姑娘喝醉了酒,羽毛雪白的水鸟安闲静默,定然是独个儿在发愁。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倒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地去隐居,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多逸趣。我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

逐句剖析

"枕簟溪堂冷欲秋":躺在水边阁楼的竹席上,清冷冷好似凉秋,

# 溪堂:临溪的堂舍。,簟:竹席。

"断云依水晚来收":片片的浮云顺水悠悠,黄昏的暮色使它们渐渐敛收。

# 收:敛收。

"红莲相倚浑如醉":红艳艳莲花互相倚靠,简直像姑娘喝醉了酒,

# 浑如:非常像,酷似。

"白鸟无言定自愁":羽毛雪白的水鸟安闲静默,定然是独个儿在发愁。

# 无言:不鸣。

"书咄咄":与其像殷浩朝天空书写“咄咄怪事”发泄怨气,

# 咄咄:用殷浩事。《世说新语·黜免》篇:“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表示失意的感叹。

"且休休":倒不如像司空图寻觅美好的山林安闲自在地去隐居,

# 休休:用司空图事。《新唐书·卓行传》:“司空图字表圣。……本居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隐不出。作亭观素室,……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见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瞆,三宜休,又,少也堕,长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济时用,则又宜休。’因自目为耐辱居士,其言诡激不常,以免当时祸灾云。”又,《旧唐书·司空图传》引图所作《耐辱居士歌》曰:“咄咄!休休休!莫莫莫!伎俩虽多性情恶,赖是长教闲处著。休休休,莫莫莫,一局棋,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

"一丘一壑也风流":一座山丘,一条谷壑,也是风流潇洒多逸趣。

# 风流:优美,有风韵。,一丘一壑:《世说新语·品藻》篇:“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谓过之”。又《巧艺》篇:“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岩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不知筋力衰多少":我不知而今衰损了多少精力,

# 不知筋力衰多少:唐刘禹锡《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兴情逢酒在,筋力上楼知。”俞文豹《吹剑录》:“古今诗人,间见层出,极有佳句,无人收拾,尽成遗珠。……陈秋塘诗:‘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筋力:精力。

"但觉新来懒上楼":只觉得近来上楼懒登梯。

# 但:只。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作的词,本词为其六。本词是作者病后所作,借景抒情,调子很低沉,上片写景,景中含情,绘景状物,渲染气氛,突出悉字,花鸟也知有情。下片抒情,情中有理,剖诉心曲。词人将自己的悲愤、无奈、不甘等复杂情感巧妙地融入到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对典故的运用之中,无一处直抒愁怨,却又满纸皆愁,无一字明言愤懑,却又怨气四溢。词人通过两具典故委婉抒发对统治集团迫害爱国志士的畴及自己对仕途已经失望的无可奈何的心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将领,豪放派代表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属山东济南)人。一生力主抗金,曾上奏疏《美芹十论》与《九议》纵论世事,但意见不被采纳。辛弃疾兼擅诗文词,而以词的成就为最高,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还与党怀英并称“辛党”。其词题材广阔,善用典故,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他的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词风相近。《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有《稼轩长短句》。今人邓广铭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是作者罢官闲居上饶期间(45岁—53岁)的作品,作于作者病后。辛弃疾谪居鹅湖时受尽权奸排斥,病愈后他登楼观赏江村的夜景,忽然惊叹时光的流逝,深深感到自己的筋力衰退,回首过往,半生壮志未酬,诸多遗憾与不甘交织,百感交集之下,写了这首词抒发心中的悲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田园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谪居鹅湖时受尽权奸排斥,病初愈后抒情寄意之作,抒发了对统治集团迫害爱国志士的不满及自己对仕途已经失望的无可奈何的心态,展现出作者病愈初起时的复杂心绪,尽显“冷”意与“愁”思。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枕簟溪堂冷欲秋,断云依水晚来收”,词人描绘出枕席生凉、溪堂清冷,傍晚断云消散于水面的景象,借自然之景的清冷,含蓄地烘托出内心因仕途失意而产生的孤寂与惆怅。“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赋予红莲、白鸟以人的情感,醉与愁的状态既是对眼前景物的生动写照,更是词人自身苦闷心境的外化,情景相生,浑然一体。用典:“书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风流”,连续运用典故。“书咄咄”源自殷浩被黜后书写“咄咄怪事”之事,辛弃疾借此暗示自己无端遭罢官的愤懑;“且休休”引用司空图隐居作《休休亭记》,表达无奈之下的自我宽慰。通过典故,词人将复杂情感委婉而深刻地表达出来,增添了词作的文化底蕴与艺术感染力。对比:上阕景物描写中的“红莲相倚”与“白鸟无言”形成对比,一热闹一孤寂,进一步强化了氛围的烘托效果。下阕情感表达上,表面旷达的言辞与内心深沉的悲愤形成鲜明对比,如“一丘一壑也风流”的洒脱之语,实则掩盖不住壮志难酬的痛苦,这种对比使情感更具张力,凸显出词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3. 分段赏析

此词上阕写景,景中含情,需细品方能体会。“枕簟”句写气候,枕簟发凉,溪堂乍冷,秋意初显,这清冷之感既是环境写照,也是词人内心投射。“断云”句绘江上风光,落日余晖中,断云消散,水天苍茫,给词人带来广阔美感,也引发惆怅。“红莲”“白鸟”聚焦近景,红莲似醉,白鸟如愁,相互映衬,美中透露出词人内心苦闷。这些景物描写,不仅暗藏其忧伤抑郁,更为下阕抒情营造出清冷、沉闷氛围。下阕前三句情感表现突变,由含蓄转为明朗,从抑郁走向旷达。连用三个典故,借殷浩被贬表明不以为然,以司空图退隐、班嗣典故自我宽慰,看似乐于隐居,实则是悲愤故作旷达,更显强烈。三典连用,气势连贯,表意曲折。末尾二句再度变化,由坦率转委婉,从旷达变悲凉。“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化用刘禹锡诗句,“不知”“但觉”强调病后衰弱,登高渐感慵懒,流露出“烈士暮年”壮志难酬的悲愤与凄怆。相较于激昂之作,此词意象清丽、色彩鲜明、涵义隽永,看似写病后寻常之感,实则饱含“英雄江左老”的无奈。

4. 作品点评

此词情感深沉浓烈,词人使用的语言却又极为平淡。上阕中,对气候清冷、云水舒卷以及花鸟静默的描写,皆为寻常之语,不见奇崛险峻,却悄然营造出寂寞沉闷的氛围,让愁苦之感油然而生。下阕用词看似旷达洒脱,背后却隐藏着政治失意带来的凄凉情绪,愈发令人心生悲戚。结尾两句更是质朴浅近,仿若野叟随意交谈,不着痕迹,却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深沉感慨表现得厚重有力。这般以平淡之语书写深切情感的艺术手法,使整首词呈现出深婉、沉郁的独特风格,在众多词作中别具一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余所爱者,如“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又,“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之类,信笔写去,格调自苍劲,意味自沉厚,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札,斯为绝技。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 其有《匪风》、《下泉》之思乎,可以悲其志矣。妙在结二句放开写,不即不离尚含住。

清黄苏《蓼园词选》

# 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

清刘熙载《宋词鉴赏辞典》

# 人之由壮而衰,积渐初不自觉,迨懒上高楼,始知老之将至,如一叶落而知秋至矣。故“红莲”、“白鸟”,风物本佳,而自倦眼观之,觉花鸟皆逊前神采。吾浙谭仲修丈,喜诵其“懒上楼”二句,谓学词者,当于此等句意求消息也。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洪皓《江梅引·忆江梅》

下一篇:宋·刘昉《潭州》

猜你喜欢